《美好的日子》得8分 冯宪珍表情包获赞
7月19日,贝克特经典剧目《美好的日子》中文版首次在先锋剧场上演。冯宪珍作为舞台上的主角,颇具功力的台词和丰富的表情包,让这部枯燥、晦涩,难以接近的作品多了一些接地气的喜感。首演当天,在本报组织的20名观剧观众中,有5名观众认为该剧很荒诞,8名观众认为很有现实意义,5名观众认为很有趣,2名观众认为很深刻,最终该剧获得了8分的平均分。
经典作品呈多元气质
作为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中国观众对贝克特最熟悉的莫过于他的代表作《等待戈多》,也因为《等待戈多》,观众体会到了贝克特作品的晦涩。但相比《等待戈多》的姊妹篇《美好的日子》,《等待戈多》则显得平易近人许多,这也是为何多年来在中国的话剧舞台上从未见过这部《美好的日子》的主要原因,枯燥、晦涩、艰深,加之从始至终的舞台“碎碎念”,使得这部作品被称为“舞台上的马拉松”。
该剧一开场,女主人公温妮被埋在沙漠中,只露出半个身子,她的丈夫虽然没有被埋,但却无法移动,始终背对着观众。温妮有一个大包,包里有各种各样的用品,梳子、镜子、帽子、雨伞,还有一把手枪。温妮的生活在外人看来是绝望的,因为她正一天天被沙土埋没而无法摆脱,但她却习惯地把每一天叫做“美好的一天”。她重复着没有太大意义的动作,比如刷牙、擦眼镜……其余时间她用来幻想自己是不是能够出来、飞上天去,她开始和丈夫说话,虽然很少能够得到应答,但她常常心满意足。
贝克特的作品诞生于二战之后,那种让人无法释怀的虚无、绝望以及冷漠是该剧的主要基调。与此同时,该剧主人公所呈现出的生活哲学也常让人感动。对于该剧主人公的状态,20个人中,8名观众认为看着很悲伤,6名观众认为很有趣,5名观众认为很绝望,1名观众认为很无聊。
冯宪珍表情包很喜感
尽管该剧在演出中有两个演员,但实际上可以看做是冯宪珍的独角戏。从始至终,冯宪珍扮演的温妮说的大段独白完全像一个家庭主妇在不停地唠叨,这种唠叨很容易令人昏昏欲睡,甚至生厌,因此这也是给冯宪珍这个“戏剧皇后”的一个巨大挑战。由于下半身始终在沙漠中,上半身的动作也十分有限,在这样的条件下,冯宪珍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台词功力和面部表情,将温妮这一角色塑造得活灵活现。
剧中冯宪珍的台词变化丰富,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以及语气的轻重时刻变换,尽管看似什么都没有改变,但却使该剧显得节奏清晰。由于贝克特的作品有严格的版权限制,冯宪珍通过用方言演绎的方式,让原本枯燥、晦涩的台词呈现出喜感,令观众忍俊不禁。
与此同时,冯宪珍丰富的表情包是该剧的一大特色。由于没有舞台调度,冯宪珍充分利用了面部表情,时而欢快、时而伤感、时而好奇、时而沮丧,她丰富的面部表情传递出温妮复杂而又单纯的内心。第二幕,温妮的身体被埋在了沙漠中,只剩下一个头留在外面,冯宪珍只能靠台词和面部表情来表现这一人物。在这样的规定情境中间,冯宪珍面部的每一块肌肉都有丰富的表情,眼睛和嘴的表现力则更加丰富,其表演功力令人赞叹。在20名观众中,有12名观众认为冯宪珍的表演很生动、5名观众认为表演很见功力,另外3名观众认为表演很有特点。
(问卷调查,因版面限制,删除部分问题)
1.你认为该剧最成功的是:A、剧本9人45%B、表演7人35%C、舞台设计1人5%D、其他3人15%
2.你认为剧中人的生活:A、很荒诞7人35%B、很离奇5人25%C、很无聊6人30%D、很有现实意义2人10%
3.你认为该剧的舞台设计:A、很有新意7人35%B、很特别5人25%C、很符合剧情5人25%D、没感觉3人15%
京华时报记者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