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践教授《中国古代政教关系史》出版座谈会举行
佛缘网站北京讯 2013年3月21日上午9时30分,“创建中国特色政教关系理论体系——张践教授《中国古代政教关系史》出版座谈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座谈会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主办。
座谈会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王浩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汝信,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周宁先后讲话,对张践教授《中国古代政教关系史》的出版表示热烈祝贺。
《中国古代政教关系史》的作者、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授、我所兼职研究员张践教授简要介绍了本书的写作过程、著述思想和主要观点。
中国宗教学会顾问、中央民族大学牟钟鉴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研究员,国家宗教局宗教研究中心张训谋主任,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长张志刚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执行所长张风雷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曹兴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哲学院院长刘成有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世界宗教文化》杂志主编郑筱筠研究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民族宗教教研室王珍教授,国家宗教局《中国宗教》杂志社副主编胡绍皆博士先后发言,对张践教授的《中国古代政教关系史》作了高度评价,认为该书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研究中国政教关系史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有分量的专着”,“初创了中国特色政教关系理论体系”,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座谈结束后,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执行所长张风雷教授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向国家宗教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赠送了张践教授的《中国古代政教关系史》,国家宗教局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张训谋、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馆长杨沛超接受了赠书。
张践教授的《中国古代政教关系史》分上、下二卷,全书130余万字,1200多页,2012年1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利用丰富的文献资料,以跨文化的广阔视野,依据世界经验和中国经验,对“政教关系”从理论上重新解读,突破了把政教关系仅仅视为国家政权与教会组织之间关系的流行的狭义理解,揭示了政治的三重结构:政治权力、政治意识形态、政治文化,论述了宗教对三者的作用,形成了广义的政教关系论,把政教关系研究范围拓宽了,这是理论上一大创新。
该书还对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教关系进行了类型分析,概括出四种政教关系类型:政教一体型的神权政治、政教依赖型的神学政治、政教主从型的神辅政治、政教独立型的法制政治。这样的理论既可以解释世界各国政教关系形态的差异,又能够说明从上古到中古到近现代社会政教关系的演变,具有时空多维的涵盖性。
该书对从原始社会、夏商周三代至清中叶的中国古代政教关系的历史作了全方位、贯通式的论述。
作者指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宗教所发挥的政治作用,并不仅具有辅助统治的作用,而且还有和谐社会、安定人心、缓和矛盾、救济民生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这样就可以对宗教这种几乎与文类文明历史伴随始终的文化体系,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中国古代政教关系史(上下)》对于研究中国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文学、艺术、教育等领域的历史,对于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性,对于界定中国各个民族的文化差异,对于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热点和冲突,都具有极为重要并极为迫切的理论意义。特别是本书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对古代政府的宗教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阐述了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当代的宗教管理部门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张践,汉族,1953年3月出生。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客座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普及委员会主任,中国实学研究会副会长。
长期从事中国宗教史和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工作。独立完成或合着:《中国宗教通史》(上、下卷)、《中国历代民族宗教政策》、《宗教·政治·民族》、《中国春秋战国宗教史》、《中国宋辽金夏宗教史》、《中国民阉宗教史》、《中国佛教》、《世界中世纪宗教史》、《国学三百题》、《德性与功夫——中国人的修养观》等10余种。
主要论文:《论政教关系的层次与类型》、《从儒教的产生看儒教的性质》、《儒教与中国政治》、《儒家宗教观的形成及其历史影响》,《民族宗教政策与国家统一》、《元代宗教政策的民族性》等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