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派"巨子梅清与宣城画派
宣城东南约七十里有一柏枧山。据史料记载,此山以古代僧人柏皮为枧(水槽)引水入厨而得名。山南庄即文脊山阳之麓,就是文峰梅氏聚族而居之地。在清初康熙年间,这里不仅诞生了一个享誉中外以梅文鼎为首,长达一百多年的"宣城数学派",而且几乎于同一时期还形成了一个以梅清为首,蜚声画坛的"宣城画派"。
宣城梅氏是望族,自北宋年间诗祖梅尧臣"以诗名家"以后,文风蔚起,历代名家辈出,故有"宣城梅花遍地开之说"。据考,文峰梅氏系梅尧臣幼子梅坦之孙梅集明迁徒于此之后裔。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支族仅明清时期就涌现了进士、贡士、举人及朝廷与地方府、州、县官员达一百多人,其中不乏精通经、史、子、集、诗词书画、曲艺历算方面的大家,如戏剧家梅鼎祚、文字学家梅膺祚、古文大家梅曾亮等。
梅清,字渊公,号瞿山,又号瞿硎、稼园、敬亭山农、柏枧山中人、白发老顽皮等,生于明熹宗天启三年(1623年),卒于康熙三十六年(1679年),其祖父及从祖中有五人同为明代进士。梅清自幼聪慧,好学不倦,有时读书辄竟夜不寝;他好山水,喜奇景,溪谷邃深峰岩回曲,极为幽深的柏枧山景,常使其迷恋其中。
家族文化的熏陶,家乡山水的浸染,熔铸了梅清英伟、豁达的画家兼诗人的性格。他习诗作画,诗词雄迈隽逸,画风清俊高洁,二十岁前就辑成了诗集《家园集》,以博雅而负盛名。
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梅清乡试中举,此后连续四次赴京会试,均以落第而告终。傲岸落拓的秉性,对诗词、绘画的痴迷与追求,使他决然放弃科场取仕的儒家之道,开始了崇尚个性,纵情山水,以诗画自娱的特立人生。
借会试之机,他往返游览燕、齐、吴、楚之间,饱览祖国的名山大川,秀色奇姿,此时的创作多以山水为主,其中以泰岱烟云为最突出。中年之后,家道中落,加上丁忧守制,梅清回归故里,转而把自己的创作激情,艺术追求全部投入到对家乡一往情深的艺术创作之中,《宣城二十四景图》是他此时的呕心沥血之作,现收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响山泛舟图》;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敬亭烟雨图》,大概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在绘画艺术上,梅清自谓多学元代,得力于倪瓒、沈周笔意,"不薄今人爱古人",但他"师古"而不"泥古",而是融入"我法",认为"古人在我";他博采众家之长,在小东门天延阁画室,他与各地、各派来宣的画师研习画艺,切磋画理,其中与著名画僧石涛交往最为友善,艺术上相互影响较大。此外,新安画派的奠基人,著名画僧弘仁(浙江),姑熟画派创始人萧云从(芜湖人)也与其过从甚密。
梅清擅长山水、松石,尤其好画黄山,他自称"游黄山后,凡有笔墨,大半皆黄山矣。"他后期曾长时间深入黄山,写生真景。奇峰异石,飞瀑流泉,云海变化,松树的千姿百态,无不收入笔底,这位自号为"梅痴"绘画艺术大师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山"的奇峭、壮美之景所深深地震撼,长期的创作实践与艺术感悟,厚重的文化底蕴,使其以黄山为题材的作品在艺术成就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笔下的黄山多以气势取胜,行笔流动豪放,运墨酣畅淋漓,取景奇险,用线盘曲,富有运动之态,如《西海门图》、《天都峰图》、《莲花峰图》以及现收藏于天津博物馆的《西海千峰图》等,山峦风云变幻,松多奇苍,曾用卷云皴,给人苍茫、凝重的感觉,故历代画坛将其尊为"黄山画派"的代表人物,评道:"石涛得黄山之灵,梅清得黄山之影,弘仁得黄山之质。
"(《黄山画派和黄山》。)
梅清的画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作品意境雄奇清涵,飘渺空灵,充盈着高亢的诗情;他善于概括、提炼,甚至运用夸张手法,充分表现出清新、雅淡、秀逸的艺术风格。《居易录》称他"山水入妙品,松入神品,写黄山十二幅备极烟云变化之妙,画梅一卷,烟云历落,枝干奇古……"。
《宛雅》载:"梅公好画长松,腾攫如虬龙作势,不可搏挽,购得珍如唐宋宝物,寻传入内廷"。故梅清的画被清历代收藏家视为珍品,除前所述之外,现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如瑞士、加拿大、北京故宫等也有收藏。此外,其还有《天延阁前后集》、《瞿山诗略》、《稼因草》等作品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