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波曾国藩家书下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部(一)逆来顺受之法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为:在工作生活中人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甚至还会遇到别人的故意刁难陷害,面对这样的处境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处世态度决定事情的最终动向。本期节目中郦波老师从曾国藩的家书中为我们找到了答案,曾国藩在家书中曾经提到,百端拂逆之时,只有逆来顺受之法,答案十分令人意外。
逆来顺受是一种非常消极的处世态度,郦波老师为我们介绍曾国藩逆来顺受背后所隐藏的故事。(百家讲坛 2012年 第1期) 在工作生活中,人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甚至还会遇到别人的故意刁难陷害,那么当面对这样的人这样的事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郦波老师从曾国藩的家书中为我们找到了答案。
曾国藩在他的家训里头,教育子女的时候,特别强调一点,面临困难的时候,甚至是面临别人的刁难的时候,如何运用这个行动的智慧?比如说他就提到,百端拂逆之时,只有逆来顺受之法。
——《曾国藩家书》逆来顺受之法。有人听了奇怪了,逆来顺受不是什么好词啊,我们现代汉语里头,逆来顺受这个成语,多少有点贬义的意思,说这个人逆来顺受,说明怎么样?说明这个人性格很懦弱、很胆小、很怕事。
但是曾国藩,在古汉语里用到的,这个逆来顺受,它是没有贬义色彩的,它就是讲应事的一种行动智慧,是一个纯客观的描述。
他那个逆来顺受里头,到底包含着怎样的内涵呢?那么最懂得立身处世的曾国藩,为什么说在困难挫折面前,只有逆来顺受之法呢?是什么事情让曾国藩发出了这样的人生感叹? 他的这个“逆来顺受”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内涵?曾国藩所说的这个逆来顺受啊,它不是屈从,它本质上是一种化解,是一种叫什么?叫四两拨千斤的智慧。
所以他在家训里头曾经教育子弟说,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 ——《曾国藩家书》就是说做人做事,要能不怨不尤,因为你怨天尤人,反过来就会人尤天怨,那么一个聪明的人,一个有志向的人,要能立能达,是指什么?能立要有人生的原则,要有志向,能达就是做事情的智慧了。
所以他解释,达者圆融也。什么最圆融啊?什么最圆融。太极最圆融,太极这个东西最圆融,最讲究四两拨千斤的智慧。所以这个化解看上去,不是和这个矛盾,正面冲撞,但它绝不是避让、退缩,它是一种更高的境界和智慧。
敬请关注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郦波副教授,为我们精彩评说《曾国藩家训》下部,第一集《逆来顺受之法》。 曾国藩在他的家训里头,教育子女的时候,特别强调一点,面临困难的时候,甚至是面临别人的刁难的时候,如何运用这个行动的智慧'比如说他就提到, “百端拂逆之时,只有 逆来顺受之祛。
”一听了奇怪了,逆来顺受不是什么好词啊,我们现代汉语里头,逆来顺受这个成语,多少有点贬义的意思,说这个人逆来顺受,说明怎么样'说明这个人性格很懦弱、很胆小、很怕事。
但是曾国藩,在古汉语里用到的“逆来顺受”,它是投有贬义色彩的,它就是讲应事的一种行动智慧,是一个纯客观的描述。这里包含怎样的内涵呢'看一件事。
英祛打到北京,咸丰带着人逃到热河的避暑山庄。现在,京城不保,皇帝危险,这时各地部队应该去京城保卫皇上,这就是勤王。咸丰下令各地部队勤王。问题是当时的政府军根 本投战斗力,所以咸丰想起曾国藩,逃难中下旨让他赶快北上。
曾国藩接到圣旨,眉头紧皱.这道圣旨有点古怪,按道理让曾国藩带兵应该他是主帅,而是直接点了曾国藩手下的鲍超带霆军五千,北上勤王。鲍超有名,原来有军霆字营,后来,成了曾国藩部下,成了心腹。
直点鲍超,太奇特了,曾国藩觉得奇怪,打探结呆是,原来有人出主意,胜保出的,胜保把他恨得牙痒痒。这是满人,出身贵族,因功提拔,得意忘形,贬到新疆,后来,跑到曾国藩手下,他想尽办祛挖墙脚,跟曾国藩抢地盘。
曾国藩特别讨厌他,当时人祢他为败保。这个主意是胜保提的,曾国藩一看就明白是想争霆军,什么时候还就难说了。这是精兵呀。鲍超还天天高兴呢,恨不得立即北上。这是二愣子,曾国藩又无祛说明,想尽办祛留下来,明知是套,不能跳,但是问题是,敢拒绝皇帝的话,作为儒家知识分子的领袖,让去救不去,是万古骂名,曾国藩就写信迭到胡林翼,问他怎么办。
其实就是想让他帮自己承担一定责任。胡林翼回信,说“疆吏争援,廷臣羽檄,均可不校。
士女怨望,发为歌谣,稗史游谈,诬为方册,吾为此惧。”这些纷争投什么可怕,只是不去勤王,百姓都知道,是遗昊万年的事。就算有套,也得往里跳。胡林翼也劝他不要往坑里跳。甚至曾国荃也劝他,不要一意孤行。
曾国藩打定主意死扛,好在这人常能不耻下问,非般无奈时,向幕僚问办祛。个个都献计献策.多主张去,这是原则问题。曾国藩听了半天,发现了一个人一直投说话,他觉得有话要说,只是要私下里说。回头等着这人来说。呆然来了。这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