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陆小曼杨 民国校花旧照花容月貌不输女明星(图)
在古代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女性大多数“养在深闺人未识”。女性进入学堂,是传教士来到中国之后的一个结果。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是由英国女传教士奥特绥小姐于1844年投资兴办的宁波女塾。第一所由中国人自己投资兴办的女子学校则是上海经正女塾。而蔡元培1920年在北京大学开放女禁,更是中国现代文明的一大进步。
民国校花,也应运而生,在我们所选的这些民国校花之中,代表了她们背后不同的教育类型,比如国立有清华北大,私立有复旦和大夏,教会大学则有燕京和金陵,类型学校则有上海市立体育专科学校。回眸民国校花,不仅有面容之美,也不仅是姿态之美,更多的是教育之美、思想之美和文明之美。(此排名不分先后)
民国校花龚澎
龚澎在重庆时,在周恩来的领导下,成为中共第一位新闻发言人。她在与各国通讯社的交往中,以流利的英语、缜密的思维、机智的反应、美丽的品貌,给外国记者们留下了深深的、几十年后仍然记忆犹新的良好印象。有的外国记者“因她的魅力而发狂”,有的外国人暗自表示对她的倾慕之情。毛主席对她也是称赞有加,说她是天生丽质。据说龚澎在周总理手边工作时,当时实行内部介绍婚姻,男同胞是排着队来的。
民国校花林徽因
作为文艺青年心中的“人间四月天”,林徽因的名字已是一段传奇。1904年6月10日出生的她,似乎天生具备诗人气质,但却选择攻读建筑学。1928年,她选择与梁思成结婚,而不是新诗诗人徐志摩。在建筑学的领域,林徽因成果斐然:她参与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倡导保护古建筑,以现代方法研究古代建筑学。但对大多人而言,记住更多的是林徽因的诗,是一个作为诗人身份的奇女子。1953年开始,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一直致力于抢救北京城的古建筑,并因冲突导致病情恶化,于1955年去世。
民国校花陆小曼
世人知道陆小曼的名字,多半是缘于诗人徐志摩,这对于一个才女,是幸福亦是悲哀。陆小曼出生于1903年11月7日的上海,15岁进入北京圣心学堂,兼有上海女子的明丽活泼与北京女子的秀美端庄,校园里都称呼她为“女皇”。更让人惊叹的是陆小曼的绘画天赋,她1926年参加中国女子书画会,1941年更在上海开个人画展,新中国成立后两次举办全国画展。可惜的是,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一直没有将自己的才华发挥于世,在个人感情上,也只是与翁瑞午维持“十分尴尬的同居生活”。
民国校花马珏
在北京大学风花雪月的历史里,马珏恐怕是最没有争议的一位“校花”。1910年马珏出生于日本东京,父亲马裕藻是鲁迅的好友。1913年任北京大学教授、研究所国学门导师;1921年任北大国文系主任,对文学音韵学颇有研究。1933年,马珏与天津海关职员杨观保结婚,其时她还没有毕业。闻知此事,鲁迅给台静农的心中写道“……此刻才想到她已结婚,别人常去送书,似乎不太好”。一段若有似无的暧昧情事在此戛然而止,但却引来后人的无限遐想与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