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疫苗概念是什么 注射乙肝疫苗有什么禁忌吗
乙型肝炎(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为主要病变并可累及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乙肝分布十分广泛,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程度流行。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人群中有60%的人被乙肝病毒感染,10%的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肝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是我国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流行型。乙肝病程迁延,易转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被WHO列为要加强控制并最终消灭的传染病,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肝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乙肝病毒属DNA病毒科,有三种外壳的基因编码。乙肝病毒具有五种抗原抗体系统:即表面抗原抗体(HBsAg与抗-HBs)、e抗原抗体(HBeAg与抗-HBe)、核心抗原抗体(HBcAg与抗-HBc)、x抗原抗体(HBxAg与抗-HBx)和HBv-DNA。有临床意义的主要有HBsAg与抗-HBs、HBeAg与抗-HBe和抗-HBc,简称“两对半”。临床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乏力、巩膜黄染、黄色尿、肝脏肿大、肝区痛等。
目前我国生产的乙肝疫苗为基因重组乙肝疫苗。血源乙肝疫苗现已停止生产使用。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又分为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疫苗和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是利用转基因技术,构建含有乙肝病毒HBsAg基因的重组质粒,转入酵母(啤酒酵母.毕赤酵母或汉逊酵母)或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表达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基因重组乙肝疫苗
乙肝基因工程(CHO)疫苗
本疫苗系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基因片段重组到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内,通过对细胞培养增殖,增殖分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于培养液中,经纯化加佐剂氢氧化铝后制成,疫苗外观有轻微乳白色沉淀。
1.接种对象
(1)乙肝易感者(表面抗原阴性,转氨酶正常)。
⑵用于阻断母婴传播。给HBsAg和HBeAg均为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婴儿接种更为重要,最好联合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
2.使用方法
(1)一般易感者使用10ug/支,免疫程序为0、1、6。每次注射1支,1个月及6个月时注射第2,3针。
(2)全程注射3次。新生儿使用20μg/支,第1针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其余两针与一般易感者相同。
(3)高危人群,如血液透析病人及职业性与乙肝患者密切接触者,亦可用20ug/支。
(4)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肌内。
3.免疫效果
乙肝基因工程疫苗自1992年获得生产文号投入大量生产以来,免疫接种后安全可靠。血清学效果优于血源乙肝疫苗。两种疫苗可以互相使用。对以前曾经用过血源疫苗未完成全程免疫的儿童,再用乙肝基因工程疫苗补充全程或加强免疫,同样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4.接种反应及禁忌症
①接种反应 本疫苗很少有不良反应。个别人亦有中、低度发热,或注射局部微痛,24小时内消失。
②禁忌症 凡发热及患有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及有过敏史者禁止使用。
5.注意事项
(1)安瓿破裂、疫苗变质或有摇不散的块状物,不得使用。
(2)疫苗注射前要充分摇匀。
(3)接种疫苗时认明10ug/支及20μg/支两种规格。
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应于2-8℃条件下贮运,严防冻结,疫苗有效期为2年。
6.副作用
自1979年乙肝疫苗问世以来,经过20多年大规模的使用和观察,目前还没有接种乙肝疫苗后有严重副作用的病例。只有少数人接种后会产生接种部位红肿、疼痛、发痒、手臂酸重等症状,或者是产生低热、乏力、恶心、食欲不振等与一般疫苗相似的轻微反应,这些症状即使不做任何处理,一般在3天以内也会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