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祥钱袋子保险 “钱袋子”还需几层保险?

2017-08-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本想理财却被"劫财"的悲剧,伴随着理财产品"野草般"疯长愈演愈烈.消费者不禁感叹,理财收益跌宕起伏难以驾驭,财富想要跑过CPI咋就这么难?业内人士指出,随着金融理财产品不断增长,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也要到位.保护好消费者的钱袋子,还需几层"保险"?不久前,一些理财产品还传出亏损近三成的消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正利率"的理财环境持续仅仅数月,而如果把2007年作为基期,全国CPI累计涨幅超过20%."基民"&

本想理财却被“劫财”的悲剧,伴随着理财产品“野草般”疯长愈演愈烈。消费者不禁感叹,理财收益跌宕起伏难以驾驭,财富想要跑过CPI咋就这么难?业内人士指出,随着金融理财产品不断增长,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也要到位。保护好消费者的钱袋子,还需几层“保险”?

不久前,一些理财产品还传出亏损近三成的消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正利率”的理财环境持续仅仅数月,而如果把2007年作为基期,全国CPI累计涨幅超过20%。

“基民”“股民”或许早已习惯“深度套牢”。而曾经被认为相对稳定却显现出收益率跌宕的理财产品,让普通百姓感到难以驾驭。

无独有偶,保险行业也传递出消费者的“唏嘘”。对2012年寿险行业进行的满意度测评显示,公众的满意度为74%,远远低于以往保险公司自己测评提供的数据。

业内人士指出,在扑朔迷离的金融市场,消费者因为信息不对称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对我来说金融是很玄的东西,我只能理解我花了多少钱,能赚多少钱。 ”省城退休阿姨何丽娟说,正因为如此,自己数次买错理财产品。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金可可认为,作为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和设计者,金融机构在信息披露、利益分配和行为能力上都具有天然的行业优势,消费者面临的信息不对称就更加明显。

很多金融机构利用消费者认识上的局限性和信息不对称采用格式条款,然后转嫁风险或是利用各种手段夸大盈利性而忽略风险性,或是代理一些非本机构的销售等等,这些多多少少都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隐私权等。

随着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理财产品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新的金融产品不仅让消费者眼花,连监管部门在产品浮现初期都有些措手不及,不同部门必须密切配合协同工作才有可能应对这些新挑战。

金融创新不应该是横在消费者与财富间的一堵墙。专家认为,金融机构的创新动力应该得到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也不能忽视,两者不可偏废。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刘元表示,金融消费监管应该以预防风险发生为主要手段。 “在金融产品进入市场之前,明确要求其体现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要素,减少纠纷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