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上映就破亿,真心替这部国产片高兴

2019-06-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片子还没上,票房预售破亿. 单因这个数字,它就已然改变了中国文艺片的历史-- 但这个未满30 岁的天才导演毕赣,对此似乎没什么强烈感受,以他惯有的淡定声线回答「都是营销和发行做的好」. 这次上海站的影迷见面会,毕赣脸上因压力爆掉的痘痘,已经明显消了不少. 他电影的特点:长镜头.反情节.轻叙事. 人们常拿他<路边野餐>里40 分钟的长镜头调侃-- 「看不懂」.「还以为忘记关机呢」. <吐槽大会>底下的蔡明老师莫名被戳中笑点,憋不住噗出声. 有人说他装X.傲.狂. " 你想想

片子还没上,票房预售破亿

单因这个数字,它就已然改变了中国文艺片的历史——

但这个未满30 岁的天才导演毕赣,对此似乎没什么强烈感受,以他惯有的淡定声线回答「都是营销和发行做的好」。

这次上海站的影迷见面会,毕赣脸上因压力爆掉的痘痘,已经明显消了不少。

他电影的特点:长镜头、反情节、轻叙事

人们常拿他《路边野餐》里40 分钟的长镜头调侃——

「看不懂」、「还以为忘记关机呢」。

《吐槽大会》底下的蔡明老师莫名被戳中笑点,憋不住噗出声。

有人说他装X、傲、狂

"

你想想他一个开婚庆摄影公司倒闭,已经考好爆破证准备去搞建筑的人,为毛要「傲」啊。

他1989 年出生于贵州省一个四五线城市,凯里,苗族聚居区。

从小学习成绩不好,常跟小伙伴们打游戏,爱在QQ 空间发一些语义不详的句子。

因为《导盲犬小Q》,他决定学电影拍小动物,后考上大专,去山西传媒学院上电视编导专业,算是跟电影搭上边。

大学听到塔可夫斯基的《潜行者》名声很大,但他很不喜欢,因为太闷了,前前后后花了半个月才看完,却意外带给他一种轰烈的电影美感的冲击

毕业之后他跟朋友开了一家婚庆摄影,倒闭

他回到凯里,考了一个爆破证,准备跟朋友们一起干建筑工人。

导师丁建国一听爆破证就慌了,决定自掏腰包资助他拍电影,毕赣自己也找亲戚朋友,凑了不到20 万,就有了后来金马奖的《路边野餐》。

都这种情况了还傲来傲去,不是找死么。

真正「傲」的气质,你能在姜文这种首都外交大院出身的人身上看到,天然带有精英主义的气质,拍的都是左右历史的风云大人物。

但你看看毕赣拍拿什么样的人做主角?

《路边野餐》刑满释放的中年男人,生活在对前妻无穷无尽的追悔里。

《地球最后的夜晚》黄觉饰演的,也是一个蓬头垢面的建筑工人,去寻找那些记忆里模糊掉的女人的影子。

他电影里的美感,带着破败、忧伤和失意,深陷时光的困顿和记忆的泥沼里。

但,「笃定和自信」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你一定非要为毕赣的天才找出一个来源,这种「笃定感」或许可以入选。

不为外界的评价所干扰。

「我不会觉得我自己特别地牛逼,也不会觉得自己特别地不行,在我的脑袋里从来没有这个问题。」

参加金马也好,戛纳也好,他都超级淡定。

他从来不觉得自己写的诗,好或不好。

同样,他也从来不觉得自己拍的电影,好或不好。

写诗的动机,是为了宽慰自己,拍电影的驱动力也大抵如是,所以外界的评价对他来说,真的不重要。

这样看来,他能从凯里的深山里跃然到国际舞台上,也就不意外了。

面对大众时,他总会不由自主地「祛深刻化」。

长镜头需要复杂的调度,怎么做到的?

因为常打实况足球,游戏里面依据一个很小的地图走,所以很习惯调度。

主观镜头是怎么设定的?

王者荣耀啊,打游戏的时候就是POV(主观视角)镜头,所以我也很习惯。

写剧本的定力,来自于麻将馆的经验

「我的妈妈是一个理发师,我的爸爸是一个司机,我从小是跟着我奶奶长大的。小时候我奶奶开了一个麻将馆,我在里面写作业,所以写剧本在哪里都不觉得吵闹。」

他对于曾经碰到过的磨难,都轻描淡写。

毕业后回到凯里,经朋友介绍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不合,吵架,老板叫他滚,他走到电梯口的时候听到那头老板还在喊「狗屎,你有才华能当饭吃吗」。

那时的他,是怎样的心情,他不多说,就此打住。

《路边野餐》能出来是非常不容易的,至今我们回去看,低成本带来的粗糙感还是摆在那里的。

可这次不一样,有钱了。

《地球最后的夜晚》的成本达四五千万,在中国艺术片里又是一个突破。

请来了文艺片女神汤唯和黄觉,金马主席张艾嘉特地过来演一个配角,李鸿其在里面没有一句台词。

幕后团队更是强大,摄影师是《白日焰火》的董劲松、配乐师是侯孝贤的御用林强、灯光师是《阿飞正传》的黄志明......

汤唯这样的一线女星,拍《地球》是自降片酬的,她反复描述拍摄感受「特别过瘾」,感觉回到了学生时代的那种纯粹。

黄觉直接说,靠着拍《地球》渡过了中年危机

更绝的是,明道本是过来探班黄觉的,但觉得他们现场太有意思了,非要客串,演了其中一个交通警察...

所有人都说凯里话。

汤唯有语言天赋,花的时间少点,但黄觉在毕赣姥姥家住了两个多月,就是为了学习凯里方言。

台湾腔的张艾嘉和明道,也都说凯里话。

单是这一点,相信观众会受到不一样的冲击。

那么高的成本,花在哪里了呢?

当然是镜头上。

可以说,《地球》比《野餐》的镜头质感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你在预告片里感受到的潮湿流动的诗意气质,墨绿色的夜里浪漫诡谲的氛围,在成片里都被无限扩大了。

鱼叔的观影感受是:醉人心脾

就如同这首用作电影BGM的《墨绿的夜》,温柔地包裹住你。

墨绿的夜田馥甄- 墨绿的夜(原唱邰肇玫)

当然,文艺片是不好懂的,尤其这次《地球》的主题是「梦境」;

影片70 分钟处会提示你有一个2D 转3D 的节点,到时候大家需要戴上3D 眼镜,随同主人公一起做梦。

如果要说,需要为《地球》做一点观影准备,鱼叔的建议是:拿出一个早晨,好好回忆一下昨晚做过的梦。

你拿着从自己被褥里拽出来的梦,跟毕赣的梦做比较,观影感受会非同一般。

另外就是注意影片前半段反复提及的关键符号:钟表、火把、野柚子、红头发、苹果等。

剩下的,鱼叔就不多说,留待你自己去品尝其中的滋味。

从短片开始,毕赣接收到最多的反馈,就是「看不懂」。

但他早已经做好不解释的准备,没法用逻辑跟你谈,他常常对此回答「不要听我说什么,去看我拍的什么吧」。

或许有的导演会运用类似的话术,避免泄露剧情或诱惑观众去掏电影票。

但于毕赣,不是他憋着不说。

而是,真没法说。

毕赣带给中国电影界最大的意义,就是继王家卫之后,少有的能将电影的「影像化」推向一种极致的导演。

你看王家卫的电影,会纠结于剧情吗?

他一遍又一遍地拍苏丽珍穿过狭窄的巷子买馄饨,有什么剧情意义,王家卫解释的了吗?

没有,但就是好看,有感觉。

业界为什么这么推崇毕赣?

因为通常,电影是一个团队合作产生的作品,摄影师、编剧、灯光师、演员都影响了一部作品的好坏。

而毕赣,仅仅以不到20 万的成本,演员都是老家亲戚,布景打光设备的条件要多差有差,但就是拍出了《路边野餐》这样优美的作品,令人不得不叹服。

梦有逻辑吗,有情节吗?

通通没有。

他要的,就是用《地球最后的夜晚》去无限靠近梦境的真实,而这与我们现实中的真实又是截然不同的质感。

不用思考,去感受就好了。

在现代生活里,获得美,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我们需要时时刻刻保持警觉,用智力对抗生活里纷繁的阻碍。

或许,2018 年最后的夜晚的打开方式,就是松开心口,等那一只美丽的小鸟突然落下来,在梦里给你一个惊喜。

助理编辑:春大鲸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