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格《培尔 金特》第二组曲 四手联弹版钢琴谱
格里格应邀为易卜生的同名诗剧所写的配乐,完成于1874至1875年间,但他从配乐中选编的两套组曲(各分四段),却到1888和1891年才先后编出。这两部《培尔金特组曲》Peer Gynt Suite 都是格里格的代表作品。
戏剧《培尔金特》虽然不是挪威著名文学家、剧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但在作者的全部剧作中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易卜生的诗剧《培尔金特》大量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扑朔迷离的梦幻境界和形象,剖析了当时挪威上层社会的极端利己主义,同时又触及了当时世界上的许多重大政治事件。
关于易卜生的这部诗剧, 格里格曾在他《第二组曲》的扉页概括作了这样的说明:培尔金特是一个病态地沉溺于幻想的角色,成为权迷心窍和自大狂妄的牺牲品。
年轻时,他就有很多粗野、鲁莽的举动, 经受着命运的多次捉弄。培尔金特离家出走,在外周游一番之后,回来时已经年老,而回家途中又遇翻船,使他像离家时那样一贫如洗。在这里,他年轻时代的情人,多年来一直忠诚于他的索尔维格来迎接他,他筋疲力尽地把脸贴在索尔维格的膝盖上,终于找到了安息之处。
尽管第二组曲中的 《索尔维格之歌》确属杰作,但总的说来还是《第一组曲》更为流行。 选入两套组曲的八首乐曲,只按音乐的要求编排,完全不受原剧情节发展的牵制。 其剧情如下:培尔金特是农家子弟,他任性、放荡,耽于幻想而自私自利。他诱拐了美丽、善良的少女索尔雅格,却又抛弃了她。他周游世界,经历种种荒唐的、冒险的生活。
他和英格里特恋爱,又在山王的大厅中爱上了皇帝的女儿特罗尔。他母亲阿塞临终前,他曾短期返家,旋即又离乡他往;后又与阿尼特拉相恋。他不惜损人己、丧尽天良。但是,狂想终于一一幻灭,倦游归来的金特最后返抵故乡,在他忠贞的末婚妻索尔维格怀中安然死去。
这部戏剧以高度的哲理 性和象征的手法,嘲讽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追求权力和金钱的 丑恶现象,表现了个人欲望和野心的难以满足和利己主者的精神空虚,而唯有在故乡和真挚的爱情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安宁。但这部戏剧也宣扬了一种安天乐命的落后思想。格里格为此剧共写下二十二段配乐,后来,他从中选出八段,组合成两套组曲。从此,这两套组曲便成为各国音乐会经常上演的保留节目。
《培尔金特》第一组曲分为四段:
(一)晨景Morgenstemning ,原为诗剧第四幕第五场的前奏曲。主人公远涉重洋,前往美洲去贩运黑奴,往中国贩运偶像,一时成了富商。这时,他来到摩洛哥,一天清晨,在一个山洞前面,他用独白披露自己的内心活动。
但这段音乐所描绘的并非是炎热的沙漠,而更像北欧清晨静谧清新的抒情画面。乐曲具有牧歌风格,由单一的田园风味主题加以自由而精心的发展构成。 它通过牧歌风的旋律和一再向上方三度的转调,造成鲜明的色彩,宛如清晨的曙光逐渐显现。
阳光逐渐透过云层,闪出光芒,大地终于苏醒。这时, 金特暝想着他理想的乐园。绘景绘情的音乐显然仍是北欧的风格,和剧情发生的地点非洲并无联系。
(二)奥萨之死Aases Death ,母亲奥萨在弥留之际,培尔金特赶了回来,他为母亲追忆儿时景象,并用幻想的故事陪母亲去赴天堂的盛筵。在全剧中,这是非常动人的一场。格里格的这段配乐悲壮肃穆,可称为一首悲歌或葬礼进行曲。
用同一个旋律的一再反复,通过力度不断增强,非常集中地突出了悲剧性的形象,达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安妮特拉之舞Anitras Dance ,选自诗剧第四幕第六场。
在沙漠绿洲中,一座阿拉伯酋长的帐篷里,酋长的女儿安妮特拉正用舞蹈对培尔金特献媚。这段音乐描绘的正是这一场面,但严格地说,它远远超过了作为配乐的作用,因为它直接参与戏剧的内容,成为诗剧中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
音乐用玛祖卡式的节奏写成,应用了大量的跳音,刻画了跳着轻盈动人的舞蹈的少女形象。
(四)在山魔宫中In the Hall of the Mountain King ,原为诗剧第二幕第六场的前奏。主人公在山中与山魔之女调情,并在山魔的威胁之下同魔鬼之女结了婚。
这一场点出全剧的主题,即人与魔鬼之间的区别,是最具幻想性的第二幕的真正核心。
《培尔金特》第二组曲也分为四段:
(一)英格丽德的悲叹The Abduction of the Bride.
Ingrids Lament ,原为第二幕之前的幕间曲。 培尔金特 在乡村的一次婚礼上,拐走了朋友的新娘英格丽德,把她带到山上,玩弄够了又将她遗弃,说他真正爱的是索尔维格。
这段音乐以英格丽德为主要形象,表现出一种非常激动和无奈的情绪,堪称为一首奇妙的挪威哀歌。
(二)阿拉伯舞曲Arabian Dance ,原为第四幕中阿拉伯舞蹈场面的配乐。乐曲带有女声合唱,意欲描绘东方的异国情调。
乐队中应用了短笛、三角铁,从而使音色更亮、更富有色彩性。
(三)培尔金特归来Peer Gynts Homecoming (Stormy Evening on the Sea) ,原为第五幕的前奏曲。
在第五幕中,主人公的形象已经是一个须发斑白的老人,他站在返回挪威的轮船上衣衫褴褛,神情冷酷。音乐描写了狂风大作、海涛汹涌的形象。船沉没后,金特居然抱着一块木板被冲到海岸得以幸存。
(四)索尔维格之歌Solveigs s Song ,原为诗剧第四幕第十场配乐。挪威北部森林中的一间茅屋,索尔维格坐在门前,等候培尔金特的归来,她唱着:冬去春来,周而复始,总有一天,你会回来。 编入组曲的这首乐曲,经作者改编为纯器乐曲,去掉了原来的歌唱声部。 乐曲的旋律十分优美,荡漾着哀愁的第一主题和洋溢着希望的第二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是整部组曲中的名篇,也是格里格最成功的创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