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磊论文 27岁的杨磊演鬼子4年死6千次 盘点那部抗日神剧有杨磊(图文)

2018-02-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众多"鬼子"当中,太原小伙刘川饰演的"鬼子"戏份仅次于杨磊.作为剧中唯一一名特技演员,刘川要驾着摩托车以翘前轮的方式从两名"游击队员"中间掠过,紧跟着冲上一段斜坡,飞过一堵两米来高的土墙.而后"栽"入院中,炸弹从他身边爆炸,给观众形成"鬼子车毁人亡"的视觉.虽然戏份出众,"鬼子"刘川还是一心想演"八路".30岁的刘川是八路军后裔.在他的童年,曾在河北作为八路军参与抗

在众多“鬼子”当中,太原小伙刘川饰演的“鬼子”戏份仅次于杨磊。

作为剧中唯一一名特技演员,刘川要驾着摩托车以翘前轮的方式从两名“游击队员”中间掠过,紧跟着冲上一段斜坡,飞过一堵两米来高的土墙。而后“栽”入院中,炸弹从他身边爆炸,给观众形成“鬼子车毁人亡”的视觉。

虽然戏份出众,“鬼子”刘川还是一心想演“八路”。

30岁的刘川是八路军后裔。在他的童年,曾在河北作为八路军参与抗日的姥爷时常给他讲些抗战故事。加之对《亮剑》、《民兵葛二蛋》这样的抗战剧的热爱,他在2011年11月投奔八路军文化园,试图出演一名“八路”。

在这之前,刘川是摩托车厂商的签约车手,一年到头跟随厂商各地来回跑促销。每到一地,他就要通过特技向消费者展示车辆性能。他最拿手的动作是翘头原地转圈。走乡串镇的日子过了两年,他想要安定下来,这才“投奔八路”。

可等一穿上戏服,导演的一句“这是演鬼子的料”顿时让他凌乱:“我想演八路,怎么成了鬼子。”

的确,刘川偏瘦的体形套上鬼子的黄军装,戴上“屁帘帽”,再给鼻下画上一抹黑胡,顿时被塑造成一个活脱脱的。更何况,要发挥自己的摩托车特技,也只有“鬼子”可选。

虽然最终接受了“鬼子”这个角色,但刘川始终对自己向往的“八路”角色念念不忘。他先是私下跟着一位演“八路”的前辈学动作,而后在《太行游击队》中演了半年的“八路营长”。

但这半年,对拥有“八路情结”的刘川来说太过短暂。

很长一段时间,对于自己在景区所饰演“鬼子”一事,刘川都不知如何向家人和朋友启齿。

他的顾虑不无道理。曾有一位19岁小伙在剧团演“鬼子”,才干了两三天,他的父母就从老家赶到武乡,将他强行领走,“咱们什么都能演,就是不能演日本人”。

时间一长,刘川也想通了:“这是我的工作,就算是乞丐,也要把它演好。”当他把实情告诉家人,父亲在支持之余还是说了一句“演什么不好,演个鬼子!”

而他当八路军出身的姥爷,至今也不知道外孙以在红色景区扮演“鬼子”为生。

在剧团里,演员们没有特定的休息时间,全年除大雨雪或结冰天气,情景剧演出都要进行。2013年11月,《反扫荡》看台上只来了一位50多岁的观众,46位演员就为他一人演了一出戏。演出结束,全体演员鞠躬、谢幕,一切照旧。

类似的场景在今年清明小长假后的首个工作日再度发生。4月7日下午,看台上只来了一家三口,全团就为他们送上了这段约25分钟的剧情。

如今,刘川也在景区出演了两千多场,骑坏了三台摩托车。演出一多,就难免发生意外。在一次排练中,他驾驶的摩托车飞得过猛,越过了本应作为落地缓冲的木制斜坡,直接摔在水泥地上,摩托车压住了左腿膝盖,索性并未伤及骨头,仅造成了韧带损伤。

紧急状况也可能在演出中发生。刘川在2013年夏赶上一次中暑,昏昏沉沉之际,他仍要驾驶摩托车在场内疾驰,待与他搭戏的“八路”从车轮前滚过,再飞车过墙。他在驾车冲上跳板的一瞬设想了种种可能,要么飞得过猛撞墙,要么飞不过去摔下来。幸运的是,飞墙而过的摩托车稳稳当当落在了地上。在刘川看来,这是数千次飞跃带给他的熟练。

曾一度想要出演“八路”的刘川,如今正感觉自己塑造的“鬼子”形象已进入巅峰状态,但他仍试图更加专注。他甚至为这一角色蓄起了八字胡:“这是有必要的,因为精神松懈,会导致整场状态不佳。”

没有雷人的台词,没有炫目的绝世神功,更没有吸睛的美女情色,八路军文化园里的演员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在景区里演出着抗战剧情。

这与电视荧幕上演的“抗战神剧”形成鲜明对比。

2015年4月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官网发布消息,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日前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题材电视剧播出工作部署会”中明确表示,“宁缺毋滥,对过度娱乐化的剧不得发证。”有媒体认为,此举或使“抗战神剧”从此谢幕。

针对当前充斥在荧幕上的“抗战神剧”,有评论文章认为,除商业因素驱动之外,对历史和侵华日军缺乏应有的尊重也是“抗日神剧”不断雷人的重要原因。

《法制晚报》记者注意到,《反扫荡》这部短短约20分钟的情景剧,还设定了一名八路军战士在战斗打响后被“鬼子”击伤倒地的细节。

“在剧本的设定上,我们考虑到,如果只讲八路特别神特别厉害,而鬼子太弱智,这个戏就不严谨了。”杨磊表示,如果情景剧不严谨了,观众就会一味发笑,从而失去了演出的意义。而导演在剧情创作中,也一直在强调两个字——“真实”。

21岁的山西运城小伙关鸿胜在《反扫荡》中扮演“翻译官”。在他看来,因为职业需要,平时他和其他演员也会观看抗日剧,他还会特别留意其中的“翻译官”,学习别人是如何表现这一角色的。

“如果将来有需要,我也有可能去横店演‘鬼子’,但如果有‘手撕鬼子’那种,我不会演。”关鸿胜告诉《法制晚报》记者,尽管自己也以出演抗日情景剧为生,但在看到有些抗日剧中的雷人情节时,“我们也会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