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会昌县委书记傅春荣 创特色 铸品牌 成“一极”——访会昌县委书记傅春荣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会昌将积极抢抓振兴发展机遇,以“四大基地”为引擎,依托资源优势,创特色、铸品牌、成“一极”,奋力建设“风景独好”新会昌。
——傅春荣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重大项目竞相落地,新城格局蓝图拉开。近两年来,会昌县干群开拓奋进,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喜人变化。是怎样的发展理念和重大举措,让会昌这一国定贫困县焕发出新的发展活力?9月25日,会昌县委书记傅春荣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这几年,会昌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今年1月至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56%。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稳步推进各项工作中,会昌县有怎样的规划蓝图?
傅春荣:规划是龙头、规划是纲要、规划是引领。会昌县总体规划思路是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理念,围绕市委确立的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核心要求,抢抓千载难逢的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历史机遇,坚定不移地做强工业、做优农业、做旺旅游、做美城市、做实民生、做大文化、做好党建,坚定不移地创特色、铸品牌、成“一极”,重点打造“四大基地”(矿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新型建材生产基地、特色食品加工基地、旅游休闲基地),加快建设“风景独好”的新会昌,努力实现市委提出的“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八年大跨越”,确保与全国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去年下半年以来,会昌县出资3000万元编制了一大批规划。目前已经完成城市总规修编,编制交通、供水、排水、电力等专项规划,实现了规划区内控规全覆盖;编制了铜、锡、氟盐化工等矿产资源产业链发展规划和百里湘江综合治理规划;编制了现代农业、林业发展、商业、现代物流、文化产业、金融服务等产业规划。
编制了学校、卫生院、敬老院等一批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形成总规、控规、详规和规划设计相互衔接、配套的规划体系,引领会昌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记者:我们知道,把握发展主基调,走特色之路有助于推进一个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会昌县具有较好的资源禀赋,就贯彻落实《若干意见》,会昌县如何扬优成特,在工业发展中创造会昌特色?
傅春荣:《若干意见》使包括会昌在内的赣南苏区实现老区变“特区”、中部变“西部”的独特转身,我县氟盐化工、新型建材、脐橙、油茶、生猪等优势产业也被列入国家支持范围,迎来产业发展特别是工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春天。
会昌县工业发展有一定的基础,但大多为原材料开发,存在资源消耗较快、产品结构单一且附加值低等问题,缺少精深加工和相关配套产业。因此,要推动工业体量扩张、结构优化、能级跃升,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史文清提出的“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主攻新型工业,推动矿产资源产业高端化、战略性新型产业规模化、承接产业品牌化和传统产业高新化,探索具有会昌特色的工业发展之路。
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加快建设中国南方最具影响力的氟盐化工产业基地,是我县今后主攻工业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县按照“规划开采、控制资源、适度开发、深度加工、做大产业”的要求,着力推进矿产资源整治整合,形成矿业经济发展新机制,为延长产业链,发展氟盐化工、新型建材等优势产业集群奠定基础。
同时,发挥我县是全省唯一的氟盐化工产业基地的优势,千方百计增强基地的承载力和辐射力。预计到“十二五”末,整个基地有望实现总产值150亿元。
记者:品牌是生产力。会昌五丰米粉风行五洲,脐橙产业发展迅猛,省级氟盐化工基地建设成效显著,月亮湾征地拆迁创造了“会昌速度”……在苏区振兴发展的热潮中,会昌县是如何铸造会昌品牌,提升发展水平的?
傅春荣:品牌是一个城市在历史、自然、环境、建筑、文化、经营、管理、服务和社会生活等各个不同方面的城市形象与城市精神的综合体现。“人无我有”是品牌,“人有我特”是品牌,“人特我优”也是一种品牌。自市委三届九次全会以来,我们赣州创造了“2012中国最佳投资城市”“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等一系列品牌,为我们推进品牌创建拓宽了思路,作出了示范,创造了条件。
站在振兴发展的起点上建设“风景独好”新会昌,品牌是支撑、是生命力。铸造品牌,有助于提升群众的认同感、自豪感,吸引投资者、人才以及旅游者,增强外部支持力和内部凝聚力。在会昌,铸品牌贯穿了发展的全过程。我县按照“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思路,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品牌创建。
注重从龙头企业、优势项目、重点领域入手,加快创建工业品牌、城市品牌、旅游品牌、生态品牌、产品品牌等各种品牌。做好九二盐业、石磊公司、金龙锡业上市培育前期工作,打造旗舰企业品牌;积极争创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创造条件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积极谋划汉仙岩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加快把百里湘江绿色生态长廊建成全省县市最长的绿色生态走廊;围绕脐橙(包括赣南桔柚)、烟叶、生猪、优质稻、油茶五大优势产业,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争创全国烟叶生产重点县、全国油茶产业重点县、全国桔柚基地县和全省生猪生产重点县;打响会昌“米粉之乡”品牌;以“三送”为主平台,创建作风品牌。
记者:我们注意到,会昌县提出,“十二五”期间,会昌努力成为赣州乃至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要实现这一目标,会昌县将采取哪些具体的举措?
傅春荣:在当前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多极发展”的格局日渐成型,会昌县提出“成‘一极’”的发展目标,没有排他性,只有包容性。赣州、江西很大,市场很辽阔,大家各打优势仗,各自发挥特长,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完全可以实现共同发展。
我们提出要努力成为赣州乃至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就是指要努力让会昌成为赣州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份子,从而全力推进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步伐。实现这一宏愿,我们将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力落实三项措施。
一是做好做实七件大事,即做强工业、做优农业、做旺旅游、做美城市、做实民生、做大文化、做好党建。
二是倾力打造“四大基地”。依托资源优势,以“四大基地”为引擎,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提速、提质、提效,力争到2015年有色金属加工主营业务达到30亿元以上,氟盐化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0亿元以上,水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亿元以上,新型食品加工主营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
三是持续开展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打基础是手段,管长远是目标。会昌县各项工作要扎实地从基础做起,规划上高瞻远瞩地从高端切入,如果只着眼低端,就会永远跟在别人后面,因此,我们一直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实施、高水平经营。(记者彭雪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