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文化入门王佐良 王佐良《欧洲文化入门》学习指南
王佐良,1916年2月12日生,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1995年1月19日于北京去世。专于英国文学的研究。著有《英国十七世纪剧作家韦勃斯特的文学声誉》(英文)、《英国文学论文集》,译有〔英〕《彭斯诗选》,中译英《雷雨》(曹禺著)。
1 生平概述
1916年2月12日生于浙江上虞县。
1922年就学汉口宁波小学。
1928年入武昌文华中学学习。
1935年考入北平清华大学外语系,抗战爆发后,随校迁往云南昆明,即西南联大 。
1939年-1946年 西南联大毕业,留校任助教、教员、讲师 。
1946年秋回到北京,任清华大学讲师。
1947年秋考取庚款公费留学,入英国牛津大学,成为茂登学院研究生,师从英国文艺复兴学者威尔逊教授,获B.LITT学位。
1949年9月回到北京。分配到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直至1995年去世。
2 主要作品
《雷雨》(曹禺著)(英译版)译者王佐良,巴恩斯(A.C.Barnes)外文出版社,1958
《约翰韦伯斯特的文学声誉》(学位论文)王佐良,奥地利萨尔斯堡大学出版社,1975
《美国短篇小说选》主编王佐良 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
《英国文学论文集》 王佐良 外国文学出版社,1980
《英国诗文选译集》 译者王佐良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0
《英语文体学论文集》王佐良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0
《英国文学名著选注》 主编王佐良 商务印书馆,1983
《中外文学之间》王佐良 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
《彭斯选集》 译者王佐良 外国文学出版社,1985
《论契合》 王佐良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5
《苏格兰诗选》王佐良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照澜集》王佐良 外国文学出版社,1986
《风格和风格的背后》王佐良 人民日报出版社,1987
《英语文体学引论》主编王佐良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7
《英语诗选》主编王佐良 译文出版社,1988
《翻译:思考与试笔》 王佐良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莎士比亚绪论》王佐良 重庆出版社,1991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史》王佐良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心智的风景线》王佐良 北京三联出版社,1991
《英国文学名篇选注》主编王佐良 商务印书馆,1991
《英诗的境界》王佐良 三联出版社,1991
《论新开端》(英文版)王佐良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欧洲文化入门》(英文版)主编王佐良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
《论诗的翻译》王佐良 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
《英国散文的流变》王佐良 商务印书馆,1993
《英国诗史》王佐良 译林出版社,1993
《英国文学史》王佐良 商务印书馆,1993
《英国诗选》(注释本)王佐良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并非舞文弄墨--英国散文新编》(译者、主编)王佐良 三联出版社,1994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史》王佐良,何其莘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中楼集》王佐良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
当然,他最广为流传的篇作是翻译培根随笔集其中的《论学习》等,该译作的语言精炼优美传神,被广大读者视为是最权威的版本。
3 获奖情况
1988年,《论契合--比较文学研究集》获“北京市首届哲社与政策研究成果荣誉奖 ”
1990年,《论契合--比较文学研究集》获“全国比较文学荣誉奖”
1991年,《英语文体学引论》(与丁往道合著)获“北京市第二届哲社优秀成果一等奖 ”
1992年,《英语文体学引论》(与丁往道合著)获“第二届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优秀奖 ”
1992年,《论契合--比较文学研究集》获“教委高校出版社优秀学术专著奖 ”
1994年,《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史》获“北京市第三届哲社优秀成果一等奖 ”
1995年,《英国诗史》获“教委首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
1995年,《英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与周珏良 联合主编)获“全国高等学校出版社第二届优秀学术专著奖特等奖 ”
1995年,《欧洲文化入门》(与祝珏 、李品伟 、高厚堃 合编)获“国家教委第三届高校优等教材奖一等奖 ”
1998年,《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史》(与何其莘 联合主编)获“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 ”
1999年,《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史》(与何其莘联合主编)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 ”
4 学者
早在王佐良先生在西南联大任教期间,他就开始了学术论著的写作,其中,<诗人与批评家艾里奥特> 一文,曾分章节载于<大公报> 和<益世报> 上,开创了国内研究英国著名诗人艾略特 (今译名)之先河。
当他在北外任教时,根据教学和翻译工作的需要,他潜心研究了英语语言学方面的一些问题,特别是英语文体和风格。他在1963年撰写了<关于英语的文体,风格研究> ,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开展这方面研究的建议。
当时即使是在英语国家,对英语文体和风格的研究也是方兴未艾的课题,因此,王佐良的这篇论文堪称国内系统研究英语文体学 的开山之作。在这前后,他还先后发表了一系列从语言学角度研究英语语言的论文,例如<现代英语的简练> (1957年)、<英语中的强调手段> (1964年)、<英语文体学研究及其它> (1978年)、<现代英语的多种功用> 、(1979年)等。
这些论文在1980年汇编成<英语文体学论文集> 一书,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 在经过多年的思考与实践以后,王佐良教授在英语文学、比较文学、文学史和文学翻译理论等诸方面的学术思想也日益成熟。
从1978年起,几乎每年都有他的专著出版,而发表在各杂志上的短文和学术会议上的论文数量更是惊人。进入80年代以来,他先后编著了<英国文学论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中外文学之间>(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论契合--比较文学研究集>(英文专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5)、<照澜集>(外国文学出版社,1989)、<风格和风格的背后>(人民日报出版社,1989)、<莎士比亚诸论>(重庆出版社,1991)、<英诗的境界>(三联书店,1991)等著作,从多个角度介绍了英国文学和其他西方文学的方方面面,以及编著者自己的研究心得。
其中,《论契合--比较文学研究集》一书集录了作者在4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前期着意从事比较文学研究时用英文撰写的11篇论文,探讨的中心问题是20世纪中西方文学间的“契合”关系。王佐良使用“契合”二字十分贴切地描述了各国文化之间的彼此渗透、互相影响的关系。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对比较文学研究的重大贡献。《论契合》一书出版后,受到中外学术界的一致欢迎,称赞它“用充实的史料有力地论证了20世纪西方文学对中国的影响”,对严复、林纾和鲁迅等翻译家的论述“非常精细”,对中国早期现代诗歌所作的研究“清楚地分析了每位诗人如何超越外国现代派的影响而进一步发展具有独特个性的诗歌”。该书以其新颖的研究方法、独到的见解和清新的文笔,荣获北京市首届“哲学社会学和政策研究优秀成果荣誉奖”和全国首届(1979--1989)“比较文学图书荣誉奖”。
5 翻译家
王佐良先生在翻译方面的最初尝试开始于1940年在西南联大任助教期间。早期译作有爱尔兰著名作家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曾托人带到桂林准备出版,却不幸遇上日寇飞机轰机,手稿化为灰烬。后来仅整理出一篇<伊芙林>,1947年载于天津<大公报>的文学副刊上。参加工作后,繁重的教学科研与行政工作使王佐良只能利用假期时间从事文学翻译,他谦虚地自称为“一个业余翻译者”。由于时间所限,除了在建国初期曾与友人方钜成、姜桂浓等合作用英文翻译出版了苏联作家爱伦堡的长篇小说<暴风雨>以外,他没有再译过长篇的小说,但翻译了为数可观的英语经典诗文和散文。
建国之初,中共中央宣传部组建了<毛泽东选集>英译委员会,王佐良与他的老师金岳霖、钱钟书等著名学者一起被聘为委员,共同参加了《毛泽东选集》1-4卷的翻译工作。1958年,他与巴恩斯(A.C.Barnes)合作完成了中国话剧的经典作品—著名剧作曹禺的《雷雨》全剧剧本的英译工作。他用生动、地道的英语准确地表现了剧中各角色的个性,出版后受到行家的一致赞扬。此外,他还将一些难度很大的汉语诗文翻译成英文。
他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向中国的广大读者系统地介绍了英语文学的大量优秀著作,特别是诗作和散文。“文革”后,先是主编了<美国短篇小说选>(中国青年出版社,1987),后来又和李赋宁、周珏良、刘承沛合作,陆续选编了<英美文学活页文选>,并将其集录成<英美文学名著选注>(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英国诗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并非舞文弄墨--英国散文名篇新选>(三联书店,1994)等。在这些著作中,他一方面亲自翻译了许多英语名著,而且还几乎为每一篇作品都精心撰写了介绍和评述,使读者在欣赏异国诗文的音韵风采之余,还能了解到不少有关作者的身世和文化背景知识。
王佐良教授在文学翻译方面不仅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在翻译理论方面也颇有建树。他的翻译主张,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他的<翻译,思考与试笔>(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论新开端;文学与翻译研究集>(英文专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论诗的翻译>(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等专著和许多论文中。他特别注重使包括翻译作品在内的各种作品面向读者,一再强调“一部作品要靠读者来最后完成”。
他认为,翻译的理论不能永远停留在只是津津乐道于前人总结的"信、达、雅"三个字上,而应一切照原作,“雅俗如之,深浅如之,口气如之,文体如之。”在诗歌翻译方面,他更有独到的见解。他提出,不论是翻译外国诗歌或中国诗歌,不仅要在音韵和节奏等形式因素上接近原作,而且应忠实原作的风格和“传达原诗的新鲜和气势”。作为翻译家的王佐良是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中美文学交流奖评委会委员和北京市翻译者曼谷会副会长。另外,他还是<外国文学>、<文苑>杂志的主编,并兼任<英语世界>、<英语学习>、<世界文学>、<译林>等多种杂志的编委或顾问。
6 贡献
王佐良是中国著名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作家,翻译家,散文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与许国璋、吴景荣曾被誉为新中国的“三大英语权威”,为新中国英语教育和英语翻译所做出巨大的贡献。王佐良曾历任英语系主任、副院长、顾问、文研所所长、院学位委员会主席、<外国文学>主编,兼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莎士比亚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翻译协会理事等多种职务。著有大量学术论著、散文、游记、序跋、书评、剧评和读书随感。在中英和英中翻译两方面都有突出成就,参加了<毛泽东选集>(1-4卷)英译工作。此外还主编了多种学术书刊,如<英美文学活页文选>、<美国短篇小说选>、<文苑>等。多部著作获奖。于199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