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民教育部 教育部李志民主任:普及教育信息化才是重点
来自美国加州的OESIS组织(Online and Blended Education Symposium,在线与混合教育学术研讨会组织)主办的“中美未来教育模式研讨会”4月9日在上海举行。来自美国、中国、英国等世界各地的近250余名知名中学校长共聚一堂,探讨“互联网 ”、云课堂概念下,未来的创新教育模式。
新浪教育(微博)作为活动独家媒体支持,现场采访了来自中美两国的近三十所优质中学,学校负责人向大家介绍了对未来课程新模式的思考,以及对国际教育的理解。
以下为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博士访谈实录:
主持人:结合会议的主题,您觉得互联网技术对于教育的影响,是不是具有彻底性、颠覆性,对教育本身会产生彻底性的改变吗?
李主任:如果看彻底性,那就要跟现在的什么阶段来对比?我觉得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在演讲时也会提到的,技术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互联网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之一可以去掉了,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是正在促进人类文明迈上新的台阶。
因为人与动物主要区别,一个是人死于工具,我们几年前的文明史只是解决了人与动物区别的一个特征,我们历史文明走过的路程仅仅解决了体力的延伸,感官的延伸,但是没有解决思考的问题,没有解决计算的问题,没有解决想象的问题。
从上个世纪开始,计算机的发明能够集成、能够存储,因为人的记忆是有限的,计算机的发明是人类智力的延伸,互联网的发明是人类智慧的延伸,互联网能搜索、会联想、可思考,这样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几千年解决了一个特征,等到解决了另外一个特征以后,人类文明的进步就会出现截然不同的一面。
互联网作为最重要的发明,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不例外,比如有网络购物、网络理财的经验,各种各样的网络行为已经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互联网进入中国用了多长时间?
我从事互联网工作,于1994年开始参与建设国家的第一个互联网,1996年大学20%的教授有了邮件地址,真正的老百姓在2000年才接触互联网,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用了15年的工夫,十几年工夫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了巨大的变化,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当然对教育的影响也不例外,但是对教育的影响不像对其他方面的影响那么大。
但是现在的教育信息化是从30年前开始的,当时交大开始学习计算机语言,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之后学校建立了自己内部的网络,这些发展阶段仅仅是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上的应用,跟其他行业的应用没有差别,比如与在医院的应用、银行的应用就没有多大差别。
但是近一、两年信息技术真正融入到了教育教学过程,一个代表性的就是在线教育理论没有相关的研究,事实上服务于知识传播的本身,能够代替老师,原来的传播知识只是口口相传,家庭教育形式是一种,在课堂上授课也是一种形式,以及大学的课堂授课,但是教育仍然发展到了不同阶段特殊的形式。
历史上的教育是形式多样的,私塾因材施教,但究竟能不能因材施教,取决于对老师的理解,教育不是现在的理解形式,社会经济发展到这样的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的形式出现了很多种。
历史上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每一次的技术变化或者技术的重大发明,都会对教育带来影响,而且教育工作者都觉得很辛苦受不了,影响职业发展。像你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不是对教育有颠覆性的作用呢?教育如果颠覆,如果跨越,事实上是做不到的,都是需要逐渐演变的,只不过在于演变快还是慢的问题,但这是一直在变的。
历史上的技术发明对教育的影响也是方方面面的,比如教育对于教的方式的改变,对于学习工具的改变,考试评价工具的改变,以及课堂的结构、课堂的形式等等都在改变,但是由于人们思维方式或者行为习惯,往往会高估技术对近一、两年的影响,同时也是由于人们思维和行为方式,又会低估今后10几年的影响,这就出现比如像我们现在讨论的问题,比如墨客来了,在线课堂来了,是不是颠覆教育?要我说,没有那么快,但是如果今天不重视,10几年后跟今天的教育形式就会大不相同。
主持人:您在之前的演讲中也提到过教育信息化这个词,您觉得我们现在互联网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已经发展到教育信息化哪个层面,或者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在后面的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中还会面临哪些方面的挑战?
李主任:教育信息化已经10年了,不同的阶段,从开始应用比如教学教务的管理、科研的管理、人事的管理,发展到今天,信息技术已经到了融入教学全过程,服务于全过程的本质,但是学校的信息化发展仍然有不足的方面,比如说在校园的时候,今天学校的老师学生以及校长很不满意,因为教学管理是一套系统、科研管理是一套系统、人事管理是一套系统、后勤管理也是一套系统,各个部门管理不一样,学生填很多表格,在网上填,老师又要填很多表,校长也觉得烦,发展到今天校长说各个部门提供的数据不一样,校长有多少学生?开了多少门课?这些数据分散在各个不同部门,需要上一个台阶,比如需要把教学、教务管理上升到学校,有一个基础的平台和一个应用层,而基础数据从一个部门采集就可以了,应用层面各个部门需要统一,需要规整,需要整合,所以需要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主管部门有统一管理设计,现在光靠各个部门不行的,各个部门都想主导,都觉得自己的部门重要,都想把数据控制在自己部门,所以不能统一起来,所以学校需要有强有力的机构,比如CIO校际领导统一管理指挥,才能建立这样的系统。
还有教育信息化究竟存在哪些问题或者还能发展哪些方面?我只能说挑战很大,大的方面是我们国家,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新的四化,新的四化里国家建设信息化是四化之一,从国家层面上提到战略高度,从教育系统来说,国家要建设信息化的国家。
但是我们的国民信息化素养怎么提高?这是教育系统要承担思考的问题,那么又该怎么落实党中央精神?国民的信息化素养怎么提高?牵涉到比如中小学(微博)信息技术课怎么开?怎么衔接?怎么考评?怎么评估?提高国民信息化的素养,还有一个问题,怎么样支撑国家信息化培养专门的人才?这么大的国家要建设信息化,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支撑着人才,我们高等教育结构怎么设置?招生规模比信息化人才相关人才需要整体部署等等。
还有再搞一个层次,信息化过程,我们相应地进行研究并引进世界上的信息技术来发展专门人才的培养,这些东西一个是国民信息化素养的提高,一个是信息化专门人才的培养,还有引领信息技术发展,这样专门的特殊人才,才能使国家富强、使国家民族复兴,才能达到信息化的高标准的要求,所以国家建设信息化国家,需要从人才整体受教育结构有整体结构的设计。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比如说网络基础设施,硬件也是需要的,我们新浪每天访问量人数很多,需要很大的带宽,需要机房,但是还有一个数据,我们现在的互联网国民在大城市,在做城市网络服务的行业里面也很好,但是我们的网络普及率还不到50%,传统中国不到一半的人,还有一半多的人上不了网,有了这么先进的技术,时代已经发展的今天,我们现在还有一半的人,怎么样保证他们可以有同等的基础?国家就需要加大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投入,让这些人都能够上网,而且我们的互联网的水平还达不到世界网络使用带宽的平均水平。
因为我们的国家是大国,但却只是不到50%的人属于网络人口,老是强调我们是互联网用户数是第一大国,但是我们在15个互联网大国仅仅高于土耳其,排在倒数第一、第二位,只是因为我们国家人口多,才有了互联网人数第一的地位,然而我们的平均使用带宽人数在全世界排第82位,所以互联网基础设施也应该加强,如果国家发展信息化,或者牵扯到教育信息化,第一个方面要提高国民素质,信息化素养,另一方面要加大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投入。
主持人:您说的逻辑条理性特别清楚。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