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作品欣赏(二十九)旧闲章《六十干支紀年印譜》(三)
这本印谱已经上传两集,这是最后一集;它虽然在俺手里已经有四十余年了,但是对其认识的不深不透,就如同俺在前面所上传的大威德铜佛,明代瓷片儿,书法家包弼臣的扇骨,宋代的砚台等一样都是在博友们热情评论,无私的指导下才对其的认识有所提高的。下面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博友的评论以及鄙人的答复抄录如下:文阳先生评论:阴文阳文交错,字形图形各异。像是一套刻意为之的篆刻作品。有可能是为出书或参赛而特意创作的;瓶底儿先生的推测有道理。
俺回复:瓶底儿先生的推测确实有道理,凡参赛作品就得用心做活,拿得出手。这种闲章,方寸间灵动之文字,朱白之相宜,纵横之章法,淋漓间展现出耐人玩味的古雅逸趣。特别是随着文人雅士爱好,一种刻有各种诗句、警句、格言的印章开始大量出现在书画作品的题字和押角处,使之成为书画作品构成的有机部分,增添了艺术感染力。老刘星座属金牛先生评论: 不大像传统的篆刻,看起来很“美术”。俺回复:您说得对!这种章区别于官章、姓名章的篆刻作品,也就是常说的闲章,闲章的印文摘自经史典故、诗词佳句、名言警语、书画理论,或反映他们所追求的精神境界、人生态度,或发表他们各自的艺术主张,其中充满了哲学的、美学的、文学的色彩,耐人寻味,这些印章纷繁多样,争奇斗艳,目不暇接。
41.甲辰大港古林子先生评论:印面构思非常奇巧,一看就是久习金石之人。 此公对于各种古物,也了熟于心。 他不光是印家, 更应该是位大藏家。从上面这部分看, 里面涵盖了青铜、瓦当、古玺印、玉器纹饰, 新莽钱币,画像等内容。只有对这些了熟于心,运用到印面上, 才能自如。 作者对亚字型古玺情有独钟。 这种形式印, 也是我们国家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青铜玺印形式,是殷商时期的。玺印最早不是中国本土的东西, 应该是由西亚地区传入的。 但是,中国人经过几千年的努力,把它发扬光大成了一个标志性的国学艺术。 很好的印谱。赞一个。
俺回复:敬茶,高的!谢谢您精评!同感,作者除了精通金石篆刻此道外,对各类古器物也相当精通,对古文字中的小篆、古籀、甲骨、陶文以及派生的秦篆、汉篆、缪篆、鸟虫篆、柳叶篆、九叠文等文字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对六十干支做了六十枚章,字体不重样,形式不相同;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yptr先生评论: 古老师的佳评是对方老师藏品的完美解读。
俺回复:先生所言极是,对于古代艺术的理解,完全取决于其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记得早年看一个陶艺展览,有一把汉简样式的紫砂壶;旁边的标签上写着:“您能看进它多深,您就能享受它多深”。多么精辟呀!咱一般人看到只是一把木片儿形状的壶而已;了解历史的人看到的是用汉代木简形式做的壶;懂书法的人则知道木简上面的字是汉代的隶书。您看,对同一件器物,不同的人理解的深度不一样,所享受的艺术内容的深度也不一样。
快乐家园女士(美国)评论:看到您的收藏就想到我的父亲,他非常喜欢印谱或字帖。但是我全然不懂,可惜他的收藏在文革全被烧了。您能有这些宝贝是福气。
俺回复:当时是一元人民币买的,收藏了40余年了;上传后发现大家很喜欢,俺很高兴,物尽其用了!文革时毁的东西太多,已无法挽回,希望今后别再重演。
yptr先生评论:跟据这些标本看,早期篆刻的创作是很有想像力的。
有些现在不大用的篆法在贵博上有所体现。 俺回复:您说的是,当代篆刻有的篆法如鸟虫篆、柳叶篆、九叠文已经基本不用了。在此印谱中还在充分的体现。 文阳先生评论:古朴大气,赏心悦目。我总觉得,这是古人留给我们可以去炫耀的东西,看到这些,能找回不少民族的自信。 俺回复:印谱作者的确是下了大功夫,俺刚才将这60余枚印章进行了集合编辑,放在了一起一看,感觉真是百花齐放。先甭说雕刻,就是设计其样式也是相当费功夫的,如不具备广而深的知识绝对是没戏。今晚上传请先生过目。 大倍数望远镜先生评论:赏了,不知是那位大家的作品。 俺回复:俺查了一溜够,也没查出作者是那位!此印谱上一个文字也没有,可供参考的信息太少。 大港古林子先生评论:如其说是一套干支印, 不如说是一套肖像印。 确实挺好。 俺回复:的确不错,谢谢您喜欢。俺刚才将这60余枚印章进行了集合编辑,放在了一起一看,更有看头;今晚上传请先生过目。
漠宁先生评论:这里所看到的就是绘画,让人联想到远古的图腾,似乎有着某种神秘的力量。 俺回复:该作者充分利用了青铜器,古玉,秦砖汉瓦,古币等器物造型进行设计印型;巧妙地使用了各类古文字以及派生文字进行编辑印文,是印学史上集大成者。
续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