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曾字画鉴定 陈师曾字画怎样鉴定

2017-07-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陈师曾(1876-1923年),本名陈衡烙,字师曾,号朽者.染仓室,以字行于世.祖籍江西义宁(今江西修水),清光绪二年(1876年)生于湖南.其宗族义宁陈氏一门,在晚清至民国间于政治.学术.艺术诸领域皆有显赫地位与成就.师曾的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极有开放革新之胸怀,是"戊戌变法"的鼎力支持者之一.其父陈三立,光绪年间进士,晚清著名文人,人称散原先生.二弟陈寅恪,著名史学家,学贯中西,称誉海内.因此吴宓云:"故义宁陈氏一门,实握世运之枢轴.今时代之消息,而为中国文化与学

 陈师曾(1876-1923年),本名陈衡烙,字师曾,号朽者、染仓室,以字行于世。祖籍江西义宁(今江西修水),清光绪二年(1876年)生于湖南。其宗族义宁陈氏一门,在晚清至民国间于政治、学术、艺术诸领域皆有显赫地位与成就。

师曾的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极有开放革新之胸怀,是“戊戌变法”的鼎力支持者之一。其父陈三立,光绪年间进士,晚清著名文人,人称散原先生。二弟陈寅恪,著名史学家,学贯中西,称誉海内。

因此吴宓云:“故义宁陈氏一门,实握世运之枢轴、今时代之消息,而为中国文化与学术德教所托命者也。”实非虚誉。与陈家交往的大都是饱学之士,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形容并不为过。陈散原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他在家中设学堂,课程不仅有四书五经、诗词歌赋等传统经典,更为可贵的是还设立了数学、音乐、绘画等新兴科目,甚至特别聘请外籍教师教授英文。

陈氏家庭私塾教育的变化,是中国近现代文化教育转型的一个缩影。

    自幼年起,陈师曾就表现出极高的艺术天赋。10岁时在长沙师从善画梅花草虫的尹和白(金阳)学画,从此奠定了传统绘画的基础。尹氏画史不载,同籍的齐白石有“雪冷冰残肌骨凉,金农罗聘逊金阳”之誉,其画应不虚此评。

后又从王闽(kǎi)运等学诗文书法,艺术大进。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陈师曾考取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这是一所洋务运动时期兴办的西式学校。

在这个洋人办的学校中,他最大的收获是与近现代文坛巨匠鲁迅成为同学。后又同东渡日本,两人志趣相投,彼此交换对诗词、绘画、书法、篆刻的认识和见解,终成莫逆之交。鲁迅多次请陈师曾治印,其最喜欢的“俟堂”一印,就是从陈氏“槐堂”的号名而来。

查鲁迅在北京时期的日记,与陈氏同逛书肆的记载颇多。鲁迅《域外小说集》的封面题字也出自陈氏之手。今天,在鲁迅博物馆里还能看到陈师曾的许多绘画。鲁迅对他的绘画才能言有中肯,在其《(北平笺谱)序》中说:“及中华民国立,义宁陈君师曾入北京,初为镌铜者作墨盒、镇纸画稿,俾其雕镂;既成拓墨,雅趣盎然。

不久复廓其技于笺纸,才华蓬勃,笔简意饶,且又顾及刻工省其奏刀之困,而诗笺乃开一新境。”此“才华蓬勃,笔简意饶”语,确为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