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追问爱情 评顾城情人“英儿”逝世:不必再追究当年爱恨
1993年10月8日,新西兰激流岛,顾城重伤妻子谢烨,而后自杀,谢烨于数小时后不治身亡。而处在漩涡中的另外一个女主角——李英也一直被称为“第三者”。之后,李英离开新西兰,隐居在澳大利亚悉尼。直到近日,记者从旅居澳大利亚的诗人群中得知李英于1月8日在悉尼去世的消息。(8月4日《成都商报》)
如果不是这位被称为“英儿”的李英,我几乎已经忘记了顾城,忘记了那场悲剧,忘记了曾经让无数人痴迷的朦胧诗。想必,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如今,英儿已经去了另一个世界,那曾经的爱与恨都成了历史,一切都归尘归土。作为曾经的诗歌爱好者,我想写下一些文字,祭奠英儿,祭奠顾城,祭奠那曾经的朦胧诗!
今天的青年们,除非去大学文科就读,除非是很传统的文学爱好者或者研究者,否则很难懂得朦胧诗的意义。我的大学时代,朦胧诗的黄金时期早已过去,但余威尚在。那时,男孩子会写几句诗依然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情,就如同男孩会打篮球、会踢足球、会弹吉他。
但今天再回忆那些时光,虽然并不后悔,却感觉很是可笑,很是幼稚。写写心中的花前月下也就罢了,连吃喝拉撒睡都入了诗,那再有诗意也是可笑的。其实,这也怪不得我们以及我们的前辈。
那是个没有网络、电影极少、电视不太普及的时代,我们总算还能从录音机里听到港台的流行音乐,而我们的前辈们连这些都少有听到,因此诗歌几乎成了唯一的寄托。而在今天,哪怕是北岛、顾城、舒婷等人以全盛时期的实力和状态来写诗,我估计也难以再现朦胧诗当年的声势了。所以,朦胧诗和那些诗人们,你们也算得上是幸运儿吧!
当年的诗人们,在文学青年们的心中是神圣的,近似于不食人间烟火。试想,能写出那么富有哲理的诗句,不是哲人又是什么呢?所以,连顾城的犯罪,当年在大多数诗歌爱好者心里都成了充满诗意的悲壮。曾经看过一些文字,那些犯罪被描写的已经不像犯罪了。
现在想来,那种崇拜是多么的可悲。不过,想一想昔日对诗人的追捧,和今天追星族的疯狂对比,也是没有太大区别的。我们今天很多人追捧的女神啊、男神啊、玉女啊什么的,到最终似乎没有几个不让我们大跌眼镜的。
演员是凡人,诗人也是凡人,顶多,诗人多了几分才气。诗人的神圣,只是体现在他的诗歌里。到了现实中,他们还得生活,还有七情六欲。而面对一些最基本的伦理道德,他们的把持程度甚至还不如我等凡人。所以,记住诗人的诗句就可以了,其他的,没有必要太执著,执著越深就越失望。对待诗人如此,对待其他人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