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医学院 李灿东:身在中医
11月19日晚,福建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李灿东教授在第四阶梯举行了题为《身在中医》的讲座,李灿东教授长期从事《中医诊断学》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学科带头人、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医诊断学》和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医误诊学及中医辨证体系、中医健康状态辩识研究。出版著作14部,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本场讲座吸引了我校各二级学院、各年级的三百多人前来聆听,座无虚席,场面热烈。
讲座伊始,李灿东教授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与中医的不解之缘。1977年,郭沫若的一首《科学的春天》激起了他对科学的强烈愿望。他深深记得诗的最后两句是这样写的: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从那时起,他便梦想能成为一名科学家。但事与愿违,阴差阳错中,他被分到了福建中医药大学。从最开始的不了解到如今的热爱中医,三十多年来他一直在思考什么是中医。有人告诉他中医是阴阳五行,也有人告诉他中医是树皮草根。李教授告诉我们,面对现今之中医状况,他有喜悦与欣慰的情感,但更多的是对于现状的忧虑与中医发展的思考。
多年来随着自身理论的完善与临床经验的积累,李教授对中医有着这样的认识:从道德观来看,中医是活菩萨。中医对医者的基本要求就是德,这其中包括医德、师德、学德及患德。他用三国董奉杏林满春、药王孙思邈大医精诚及陈实功的《五戒十要》等历史事件、典籍为同学们展示了以德与师德的重要性。李教授强调,作为一个中医人,要时刻牢记治病是手段,救人才是目的。针对当下同学们浮躁、对待学问不够严谨的现象,他为同学们讲述了张良拜师、扁鹊遇长桑君、淳于意求教于公乘庆阳等历史故事,告诫同学们不要急功近利,希望学到绝招却又拿着所谓的科学的尺度去衡量中医,要学会培养学德。
从整体观来看,中医是风水师。中医要求中医人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因时、因地、因人地进行个体化治疗,正所谓中医治病有一绝招,就是一病一方在治疗过程中还要学会援物类比,从而深刻的认识病机、诊法、治法及方药。
从联系观来看,中医是水泥匠也是箍桶匠。李教授用砖缝理论为同学们阐明了系统观点、平衡观点及动态观点的重要性。同时,中医又像是若干个木板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并靠一个箍束缚而成的木桶。只有把握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因势利导才能治愈疾病。针对临床上一些医生以病测证、对病下药等理论与实践脱节的行为,李教授表示,其根本原因是他们的理论知识不够完善。
从诊查观来看,中医是瓜农,他着重强调了四诊即望、闻、问、切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就好比在买西瓜之前要先学会挑西瓜一样,经验成分与主观成分占重要地位。正所谓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而当诊断过程中遇到隐性症状时,这就要依靠现代科学手段来解决。李教授指出,中西医的区别不在于是否使用现代科学手段,而是思维方式不同。
从治病观来看,中医是将军也是闸管。李教授说,治病就如同打仗一样,一个优秀的将军总是可以准确的判断哪一个兵可以上,哪些兵作战胜算可以大一些。在配方时使用道方用药的思维及合同思想方可做到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他用船水理论为同学们讲解了中医中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的特色疗法。
从价值观来看,中医是替身,是熊猫也是朋友。针对我国现代医疗法观和评价体系都是以西医为标准建立起来以及中医被称为补充替代医学的现象,李教授感到莫大的悲哀。他为同学们纠正了一些在老百姓心中根深蒂固的错误观点如:中医治慢性病,西医治急性病。中医治本,西医治标。并举例证明中医在治疗某些急性病上也很有疗效,西医也可治本。总之,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内容是中医理论,离不开中医理论的指导。中医像熊猫一样是我们中华名族的文化瑰宝,其生存空间却越来越小。根本原因就是西学东渐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医又像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中医,处处需要中医。作为一个中医学子,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