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勇力国画作品欣赏 再创唐风——唐勇力中国画作品展
唐勇力先生的艺术创作,表现的是当代中国画文化资源多元融汇贯通前提下的既动态而又系统的自为世界,是社会外铄和人心感应联通协行的的图象化表达。其艺术思想,是将中国画的图像表达视为社会→文心的一种互动式的表达,是将绘画图像视为是自然社会外宇宙与人本内宇宙互为关联的一种独特的心灵载体的显现。
它所显现的不仅仅是一般的所谓艺术思想、美学思想的外化,而是联通着更为宽广的文化精神领域的一种道体。这可以以唐勇力先生的《新中国诞生》所涉及的思维内容为例加以说明:
(1)形式语言符号性研究。譬如唐勇力先生的《新中国诞生》的"一字排开"的构图,与当年央美侯逸民的《安源大罢工》的"楔字形"构图即有直接的文脉关联,侯逸民的"楔字形"标出的是前进感,而唐勇力先生的《新中国诞生》的"一字排开",标出的是新中国自此便可"可持续延展"的文化意象。
(2)背景处理与主体人物心理活动的对应关系的借鉴。譬如央美杜键《激流勇进》的黄河水所显现的"比兴手法"之中显现的"精神性"与人物精神风貌的合一,在唐勇力先生的《新中国诞生》中,通过前述的飞翔在镂空的窗子以及雕梁画栋间的鸽子的处理手法,即显现出了他是从符号"相似性"角度对前辈的经验进行了有效性的总结和提升。
(3)注重人物形体作为"第二表情"的把握与表现。这犹如央美闻立鹏《英特纳雄耐尔》,浙美全山石《前赴后继》,人物形体作为"第二表情"对主题的突出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
(4)将现实主义理想化。譬如,在唐勇力先生的《新中国诞生》中,毛泽东双手捧着讲稿宣布新中国的成立的姿态,是比历史照片更"真实"的一种"新历史主义"观的体现。
(5)"技"与"道"的合一。在《新中国诞生》中,唐勇力以虚染、脱落,勾填贴沥、岩彩粉彩,构成了他的创造性的"新词",以此语用出他的理想化表达。
(6)复杂性前提下的简洁性。譬如,注重图像整体的符号相似性之外,色彩的"肖像性"、章法的"母基性"作为画面整体构成的单元性元素,与作为单元性元素的其它技法语言形式(如线性素描的应用),在"道通为一"中,使画面"词汇"虽多,但视效简洁而鲜明。
这就表明,在继承、探索与创新方面,唐勇力先生所创造的艺术图像是复合的、整体的、动态的,而且,是全息性展开的。这是中国画思想范式中的"整体思维",即"普遍联系思维"的必然产物,它既体现了中国画哲学思维的基本要义,也是中国人的绘画观念有益社会人文精神发展的实证。
同时,它是以个性化的方式标示出中国画文化思想的方法论的基本特征的,说明唐勇力先生的艺术创作的方法论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对象原则,这是指面对具体的绘画表现对象,探寻其合适的表达方式与语言手法;二是主体原则,指画家创作选择的方法与他的文化信仰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对应关系;三是目的性原则,即方法与效果的一致性。
事实上,这是一种复杂性技术观,是二十世纪后半叶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一种技术哲学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画家要从表现对象的各个方面去切入思考,去观照表现对象,以图达到画家事先所设定的那个目标。
这与当代科学社会人文领域中新出现的解决复杂性技术观的基本观念近似。
具体而言,当艺术家直面题材分层复杂性、表述时空复杂性、观念复杂多元性、技术操作复杂性、知识属性复杂性等问题交织在一起,犹如一团乱麻时,画家们只有依此(直面复杂性技术问题的方法论)才能够将复杂的对象清晰地解构、重组,并有效进入自主操作层面。
在如上意义上,作为当代最优秀的画家之一,对学院美术教育,唐勇力先生同样有着系统的辨析与研究。这是一种立足"继承→探索→创新"这一"核心精神链"而将自己的艺术创作实践融入社会文化发展大潮,经受其实践检验,而形成的系统而全面的教学思想与思路。其思想与思路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学院美术教育的概念界定。这个概念特指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培养社会需要的美术工作者和文化发展需要的艺术人才而设置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而形成的系统化、体系化的教学模型。【3】
(二)学院美术教育的功能。唐勇力先生认为,20世纪初的大师,如齐白石、黄宾虹并未经过学院教育,但在现代社会,齐白石、黄宾虹成长的文化语境已经消失,所以现代活跃在美术界的专业人才乃至专业上的领军人物,百分之九十都是经过学院教育走向成功的,表明在人文思潮多元化的社会,学院教育可以使学生通过系统而相对完整的课程设置在集体中真切感受到社会多元文化思潮的变迁和发展,使学生走向社会能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有益人才。
(三)学院美术教育的特征。这一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而全面的课程设置、(2)循序渐进的课时内容安排、(3)不同价值指向及多元专业修养的师资的教学内容和方法、(4)既重视基础又鼓励创新的教学模式。
(四)科学化的教学效果评估体系。包括(1)基本功是否扎实、全面、系统;(2)形式构成方法是否具有学术研究价值;(3)是否参与了世界语境多元文化交融对话;(4)是否在现代美学框架中建构了风格范式;(5)技法语言的文化建构是否具有前瞻性(是否有益服务社会变革中的继承与创新)。
(五)学院美术教育具有广延性。未经学院教育也能成为优秀的艺术家,但这样的艺术家要通过其它形式,使自己在学院美术教育所涉内容方面做到基本达标。
仅以《新中国诞生》素描手稿而论,唐勇力先生以他的"线性素描"为《新中国诞生》画成的素材,首先体现出他解读西方经典的特殊能力,从他的这批素描手稿可见他从文艺复兴时期的诸如维米尔的经验到诸如近现代的弗洛伊德的经验的吸收,其次,还可见其借用了中国智慧(譬如传统人物画画法思维中的骨法、相法)并能在汇通中西的高度将其统一并形成了他的"线性素描"。
严格说来,中国学院教育中曾常用的全因素素描和结构素描,都是好用的工具性手法,工具性手法其实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唐勇力先生的"线性素描",是建立在对全因素素描和结构素描高层次的理解与把握基础上而形成的,故而,把握起来难度更大,它(线性素描)需要三个支柱:(1)全因素素描,包括这种素描中蕴含的由光影构成的空间意识,(2)结构素描,包括这种素描中蕴含的解剖和透视之常识,(3)传统的具有精神、道德指向的心灵之光对所画物象的投射改写(这种方法在宋代"丘壑內营"式的"投射法"之中已经成熟)。
唐勇力主臬于中西传统表现手法的服务当下的现代性,使得他的"线性素描"的创造恒赫于时。
总之,在二十世纪后半叶以降的中国美术发展史中,唐勇力先生的艺术探索和创作实践一直与时俱进地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文化发展同步前行。他的艺术成果不仅凸显着时代的崭新面貌;而且,他在中国画这个领域还耐得下寂寞,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多元而有本的艺术探索,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都创作出许多影响一代人的重要作品,并确实是在以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内在统一,体现了当代中国画所达到的学术高度,所以可以当之无愧地说,他的作品既深得人民群众的激赏,也深受艺术界学人的高度关注,而他几十年教书育人和长期参加社会文化活动的经历,则使他的学术思想已然已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注释:
【1】详见《工笔人物画教学笔记》,载《学院美术30年 唐勇力卷》,郑岗主编,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年9月,济南,第一版,P139。
【2】详见《唐勇力:在毗卢寺讲学》,载《学院美术30年 唐勇力卷》,郑岗主编,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年9月,济南,第一版,P152。
【3】详见《唐勇力 / 王爱红访谈》,载《学院美术30年 唐勇力卷》,郑岗主编,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年9月,济南,第一版,P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