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山姜的功效与作用 为您开启健康之路
山姜
【异名】
和山姜(《湖南药物志》),九姜连(《峨眉药用植物》),姜叶淫羊藿、九龙盘(《贵阳民间药草》),姜七、高良姜、鸡爪莲(江西《草药手册》)。
【基原】
为姜科山姜属植物山姜的根茎。
【原植物】
山姜 山姜
山姜Alpinia japonica (Thunb.) Miq.[Globba japonica Thunb.]
多年生草本,高35~70cm。根茎横生,分枝。叶片通常2~5片;近无柄至具长达2cm的叶柄;叶舌2裂,长约2mm,被短柔毛;叶片披针形,倒披针形或狭长椭圆形,长25~40cm,宽4~7cm,两端渐尖,先端具小尖头,两面被短柔毛。总状花序顶生,长15~30cm,花序轴密生绒毛;花通常2朵聚生,小花梗长约2mm;花萼棒状,长1~1.2cm,被短柔毛,先端3齿裂;花冠管长约1cm,被疏柔毛,花冠裂片长圆形,长约1cm,外被绒毛,后方的一枚兜状;侧生退化雄蕊线形,长约5mm;唇瓣卵形,宽约6mm,白色而具红色脉纹,先端2裂,边缘具不整齐缺刻;雄蕊长1.2~1.4cm;子房密被绒毛。果球形或椭圆形,熟时橙红色,先端具宿存的萼筒;种子多角形,有樟脑味。花期4~8月,果期7~12月。
生于林下阴湿处。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台湾。
本植物的果实(建砂仁)亦供药用,另设专条。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潮湿的气候。宜选择疏松肥沃的夹砂土或腐殖质土种植。
繁殖方法 用分株繁殖法。3~4月,结合采掺,把老株分成数蔸,每蔸留地上茎3~4根,按行株距50cm×40cm开穴,每穴栽1蔸,填土,淋水。
田间管理 栽后当年除草、追肥3次,第二至第三年除草4次、追肥3次。肥料以人畜粪水为主。
【采收加工】
3~4月采挖,洗净,晒干。
【成分】
根茎挥发油:9(10)~佛术烯~11~醇(△9(10)~eremophilene~11~ol],9~羟基山姜内酯(9~hydroxyapinolide),二氢沉香呋喃(dihydroagarofuran),10~表~γ~接叶醇(10~epi~γ~eudesmol),3β,4β~环氧沉香呋喃(3β,4β~oxidoagarofuran),山姜烯酮(alpinenone),山姜萜醇(alpiniol),广藿香奥醇(pogostol),汉山姜过氧萜酮(hanalpinone),异汉山姜过氧萜酮(isohanalpinone),山姜内酯过氧化物(alpinolideperoxide),6~羟基山姜内酯(6~hydroxyal~pinolide),汉山姜环氧萜醇(hanamvol),山姜内酯(alpinolide),呋喃天竺葵酮(furopelargone)A和B,α~沉香呋喃(α~agarofuran),4α~羟基二氢沉香呋哺(4α~hydroxydihydroagarofuran),3α,4α~环氧沉香呋哺(3α,4α~oxidoagarofuran),β~按叶醇(β~eudesmol),汉山姜过氧萜醇(hanalpinol),6,9~愈创木二烯(guaia~6,9~diene),10~表一卵氢过氧基争桉叶醇(10~epi~5α~hydroperoxy~β~eudesmol),10~表5α~氢过氧基一争桉叶醇(10~epi~5α~hydroperoxy~β~eudesmol),4,10~表~5β~羟基二氢枝叶醇(4,10~epi~5β~hydroxydthydroeudesmol)。
【药理】
l.对离体肠管平滑肌的影响 山姜小剂量对豚鼠小肠无影响,大剂量呈抑制作用,和山姜对乙酰胆碱和氯化钡引起的大鼠腑管紧张性、强直性收缩均有部分拮抗作用,和山姜的挥发性部位,可使兔肠管轻度兴奋,然后转入明显抑制,张力降低,收缩频率减慢,振幅减少,并随着浓度不同能部分或完全拈抗乙酰胆碱,氯化钡引起的肠管兴奋和痉挛。
2.抗溃疡作用 山荽水煎剂灌胃对幽门结扎型、应激型及利血平型大鼠实验性胃溃疡均有不同翟度的抑制作用,但对吲哚美辛(消炎痛)型胃豌疡作用不明显。它能增加胃液及胃蛋白酶活性,降低总酸度与游离酸度,对离体胃条有短暂收缩兴奋作用,随即转入抑制,降低胃张力和拮抗乙酰胆碱引起的胃收缩。
3.抗菌作用 体外试验,山姜煎剂对结肠炎耶尔森菌和摩根变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是1/160(抑菌力达中度),最低杀菌浓度(MBC是1/80(杀菌力为低度),对福氏痢疾杆菌的抑、杀菌作用分别是1/40和1/10,属低度有效,对肠毒素型大肠杆菌均不表现抑、杀菌作用。
毒性 小鼠灌服山姜25g/kg(最大容积)1次,观察3d,均未见小鼠中毒症状和死亡。大鼠每日灌胃山姜热浸液1.62g/kg,连续30d,结果各组间体重增加无明显差异。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病理检查无特殊异常。
【药性】
辛,温。
1.《本草拾遗》:“辛,温。”
2.《纲目》:“辛,热,无毒。”
【功用主治】
温中,散寒,祛风,活血。主治脘腹冷痛,肺寒咳喘,风湿痹痛,牙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劳伤吐血,无名肿毒。
1.陶弘景:“腹中冷痛,煮服甚效。”(引自《纲目》)
2.《本草抬遗》:“去恶气,温中。(治)中恶霍乱,心腹冷痛,功用如姜。”
3.《贵阳民间药草》:“根茎及叶,温肺,散寒,止咳。”
4.《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除风湿,解疮毒。治风显筋骨痛,劳伤吐血,跌损瘀血停滞,月经不调及无名肿毒。”
5.《广西本草选编》:“温中行气,淌肿止痛。主治腹痛泄泻,胃痛,食滞腹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浸酒。外用:捣敷;或捣烂调酒搽;或煎水洗。
【选方】
1.治胃痛 山姜根3~6g,乌药3~6g。研末。温开水送服。(《江西草药》)
2.治风湿筋骨痛 和山姜根500g,花椒子30g,五加皮150g。煎水洗。(《湖南药物志》)
3.治跌打损伤 山姜根15g,大血藤根30g,茜草根15g,牛膝根9g,泽兰9g,白酒500g,浸3~7d。每服15~30g。(《江西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