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海外发展现状调查

2017-07-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2年9月,越南河内大学举办中国文化周活动.新华社    [编者按]    近日,"欧洲第一家孔子学院停办"的消息,再度引发舆论对于孔子学院海外命运的关注.     这所孔子学院设立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据了解,去年年底,斯德哥尔摩大学与中方大学合作开办孔子学院第二个5年协议到期,外方院长退休,由于学校自身原因,该校一些教授要求不再与中方续约,得到校长同意.斯德哥尔摩大学校长同时表示,该校本身中文师资很强,不会影响汉语教学,此举与政治无关.    来自国家汉办的数据显示,截至201

2012年9月,越南河内大学举办中国文化周活动。新华社

    【编者按】

    近日,“欧洲第一家孔子学院停办”的消息,再度引发舆论对于孔子学院海外命运的关注。

     这所孔子学院设立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据了解,去年年底,斯德哥尔摩大学与中方大学合作开办孔子学院第二个5年协议到期,外方院长退休,由于学校自身原因,该校一些教授要求不再与中方续约,得到校长同意。斯德哥尔摩大学校长同时表示,该校本身中文师资很强,不会影响汉语教学,此举与政治无关。

    来自国家汉办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球已有127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476所孔子学院和851个中小学孔子课堂。目前,仍有70多个国家200多所大学正在积极申办孔子学院。对于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快速发展的孔子学院而言,个别学校停办或退出确是正常现象。而作为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集中表现,孔院走出去的历程也并不容易。

     本报记者在多个国家调研后发现,有的国家至今还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的语言文化推广;有的国家,上下对孔院的重视程度并不对称。当然,孔院自身也面临“如何更好地走出去”的挑战。

    批德国孔院不透明遭强烈驳斥

     在德国举办的一次题为“孔子学院,支持还是反对?”的研讨会上,有人批孔院财务不透明,一些孔院德方院长反应强烈,称孔院花的每一分钱均有据可查,要求质疑者等人拿出证据却无果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郭洋发自柏林在传出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停办孔子学院的消息之前,欧洲的孔子学院共有149所,孔子课堂153家。其中,英国(24所)、法国(16所)、德国(15所)是欧洲国家中孔子学院分布较多的国家。

    总体来看,孔子学院在欧洲的发展比较平稳。以德国为例,2006年4月柏林自由大学成立了德国第一家孔子学院,现在,德国第16家孔院正在筹办中。虽然人们常把孔子学院与德国歌德学院联系起来,但实际上,同为官方文化交流机构的柏林中国文化中心才与歌德学院享有对等地位,孔子学院多为两国高校合作办学。

合作办学的好处在于,办学和管理由德方院长和中方院长共同负责,且会计核算等事务常由了解本国法规的德方院长承担,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堵住了一些人的悠悠之口。

    孔子学院类型多样

    据记者了解,不同的孔院在推广中国文化方面的操作各有不同。汉诺威孔院前院长胡春春将全球孔院大致分为四种类型:文化传播型、语言教学型、注重高层对话的学术讨论型以及以商务、中医等为主题的特色型。

    对应到德国孔院,柏林自由大学孔院似乎更偏向“语言教学型”,不仅提供不同等级的中文课程,也为中文教师进修提供培训。相比之下,汉诺威孔院则更侧重文化传播,倾向于用德国语言介绍中国文化,通过举办中德教育研讨会、文学鉴赏、来华夏令营等活动帮助德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

    全球首家学术型孔子学院——德国哥廷根学术孔子学院更是特色鲜明,这家去年7月刚刚成立的孔院以研究为首要任务,重点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法及其应用,目标是成为一个对外汉语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

    德地方政府重视孔院建设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被说法语、荷兰语、波兰语、捷克语、丹麦语的诸多国家包围。事实上,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并不是德国人的第一需求。

    不过,随着中国经济腾飞,德国人了解中国以及学习汉语的兴趣正在不断增长。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2013年统计数据显示,德国孔子学院和设立在中学的3所孔子课堂当年学员规模达到1万余人,参与活动人数在15万人至20万人间。

    元宵晚会、读书沙龙、摄影展、研讨会……德国孔院常常策划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但活动水平的高低却不尽相同。有些孔院相对“低调”,有些孔院则不满足于在家里小打小闹,而是想尽办法走进德国主流社会,成为中德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2006年成立的德国纽伦堡—埃尔朗根孔子学院就是受当地欢迎的典型代表。这家孔院与当地媒体合作顺畅,并且已经成为当地人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其新办公教学中心2014年正式启用,租金完全由德国巴伐利亚州政府和纽伦堡市政府承担,足见当地政府对孔院的重视和支持力度。

    存有偏见的争议

    不过,孔子学院在当地的发展并非没有争议。在一些对中国存有偏见的德国人看来,中国的文化宣传机构就是“有问题”,这种观念很难改变。这种“任性”在2012年1月汉诺威孔院参与举办的一场讨论会上可见一斑。

    讨论会在汉诺威莱布尼茨故居举办,就“孔子学院,支持还是反对?”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数十名中德学者、政客、企业家参与讨论。

    路德维希港应用技术大学东亚学院讲师约尔格·M·鲁道夫认为,孔院不仅财务不透明,还受到中国政府“控制”,这从一些中国领导人出席孔院活动上不难看出。德国《世界报》驻华记者约翰尼·埃尔林也附和说,孔院究竟有多透明值得怀疑。

    对于这一观点,不少与会者纷纷予以驳斥。由于孔院的财务多为德方院长负责,一些孔院德方院长反应尤其强烈,称孔院花的每一分钱均有据可查,要求鲁道夫等人拿出孔院不透明的证据。

    至于中国政府“控制”孔院一说,也有人提出反问:默克尔等德国政要经常出席足球赛、音乐节等活动,难道说这些活动也都受到了德国政府控制?

    说来说去,鲁道夫和埃尔林都没能拿出“不透明”和“受控制”的证据,其一味指责招致不少与会者的反感,不少听众摇头表示不满。

    不过,虽然讨论会上鲁道夫的“反方观点”完败,但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还曾用一个整版刊登他批评孔院的文章,足以说明其思想在德国仍有市场。

    不能回避的发展困难

    在文化传播方面,孔院院长的领导力不容忽视。孔院的德方院长多为汉学家,中方院长多为国内合作高校教师。对这些在学术方面成就颇丰的学者来说,能否带领孔院跻身德国主流社会,扩大孔院在各自地区的影响力,着实是一大考验。

    而在具体教学层面,孔子学院所面临的难点和挑战也有不少。

    首先是教师队伍。部分来自中国的汉语教师虽是对外汉语专业毕业,但德文和英文水平有限,难与学生沟通;一些德语专业的老师在教学法上又有所欠缺。杜塞尔多夫孔院德方院长培高德指出,“现代化教学”亦十分重要。中国课堂上通常是老师站在台上讲,学生坐在下面听,而许多年轻德国人期待的是其他上课模式:集体讨论、对话、多媒体运用……

    纽伦堡孔院德方院长徐艳则认为,教师的能力可以培养,但孔院汉语教学遇到的最大问题在于人员的不固定。现状是,中国派来的老师通常只待两年,刚刚适应环境就需回国。

    其次,一些孔子学院的老师和学生反映汉语学习教材“幼稚化”,找到合适的教材颇为困难。培高德说,近几年来,来自中国的教材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善,但仍有改进余地。例如,很多教材是英文的,在德国直接使用有一定困难,至于德文教材,有的则是直接从英语翻译而来,质量有待提高。

    对此,不少汉语教学专家提议,中国应多培养、派出具备较强德语能力的对外汉语教师。另外,中国可多出版或建立反映中国现实的外文轻松读物或网站,帮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从而让汉语教学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质量也能更上一个台阶。

    政治打压难抑美国孔子学院热

     一方面,有美国政客在国会和高校极力打压孔院;另一方面,汉语热在美国民间方兴未艾。两种看似截然相反的景象,其实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邵莉、徐静发自芝加哥2014年恰逢孔子学院成立十周年,不过,其在美国的发展却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逆流:去年6月,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呼吁各大学取消与孔子学院的协议;9月下旬,芝加哥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相继终止了与孔院的合作;12月初,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成员克里斯·史密斯在国会听证会上要求美国政府调查孔子学院……

    国家汉办的官网显示,截至去年12月7日,美国共有100家孔子学院,在各中小学有356家孔子课堂,为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建设最多的国家。难道汉语文化在世界头号大国的传播即将要在非议之中走下坡路了吗?近日在芝加哥,记者却看到了另一番景象。

    中学孔子课堂更受欢迎

    2014年的一天上午,芝加哥惠特尼杨中学的礼堂座无虚席,很多人甚至坐在走道的台阶上等候观看中国文化节的演出,演出的主角不是什么专业团体,而是当地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美国学生;距离礼堂不远的地方更是人头攒动,很多美国学生在中国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地写起了毛笔字,学画水彩画,用筷子,拉二胡……

    当天大约有2000名美国学生和家长来到芝加哥公立学区孔子学院主办的“中国文化节”,由于当天人数大大超出组织者的预期,午餐售卖处排起了长龙,还一度断货。但是,所有美国学生始终兴致盎然。

    芝加哥公立学区孔子学院院长杨静悦向《国际先驱导报》介绍说,“芝加哥公立学区是全美第三大公立学区,提供12种外语教学,中文是最新的语种,却是发展最快的,目前已经成为学区的第三大外语。芝加哥公立学区也是全美学习汉语学生最多的学区,从幼儿园到12年级,现在有1.3万名学生在学习中文,生源也不再以亚裔为主。 ”

    作为芝加哥公立学区的代表,杨静悦负责当地孔子学院的工作,在谈到美国有一些针对孔院的负面观点时,杨静悦平静地表示,每一所孔子学院都是美国当地的学校与汉办合作设立的,一个学校是否开设中文课,不是孔子学院决定的,而要由当地校董会投票决定。

每个学校选聘汉语老师都有严格的程序,老师的面试和聘用都由学校自行进行,教育局有关部门还会对拟聘用的老师进行资格复核。中文教材也是由各个学校自行决定的,多达几十种,孔子学院并不干涉。中文能够成为芝加哥公立学校第三大外语,拥有上万名学生有很多原因,比如学中文有更好的大学申请及就业前景,能提供去中国学习的奖学金计划等。

    芝加哥赫利小学校长多洛雷丝·卡普告诉记者,她的学校设立汉语课已有7年,全校850名学生中有750人在学中文。一位名为“沙开山”的高三学生表示,他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学中文,已经能讲流利的普通话。他说,“开山”是老师给他起的中文名字,他想以“开山”的决心和努力来坚持学习汉语,汉语会对他未来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其实,不仅是在芝加哥,就是在更偏僻的美国中西部小城,记者都能遇到会讲几句中文的美国人。有时,偶遇的出租车司机也会突然用中文向记者打招呼。

    高校孔院受意识形态冲击

    一方面,有美国政客在国会和高校极力打压孔院;另一方面,汉语热在美国民间方兴未艾。两种看似截然相反的景象,其实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政治学博士詹姆斯·帕拉代斯在题为《孔子学院和软实力》的文章中认为,“中国政府致力于在国际社会上树立中国的良好形象,而建立孔子学院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便捷方式。

    “让学生接触中国文化虽然不是一件坏事情,但这是否导致了对美国学术领域的入侵?我认为影响在以一种更微妙的方式产生。”帕拉代斯说,孔子学院让他联想到冷战期间遍布全球的美国文化中心。

    目前,捍卫“学术自由”是美国高校排斥孔子学院最有号召力的说辞。不过对此,大多数孔子学院的美方参与者都以亲身经历仗义执言。斯坦福大学人文科学院院长理查德·萨勒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讨论资助的问题时,汉办的官员曾对教授们可能涉及‘政治敏感问题’的讨论表示了关切,这是和所有赞助商洽谈合作时都会遇到的事情。

我的回答一如既往,即我们不限制我们教职员的言论自由。因为我们的态度,美国国内的一些赞助商选择不赞助,但是汉办没有。”

    萨勒补充说,当他任芝加哥大学教务长时,法国政府资助100万美元成立了法语芝加哥中心。“芝加哥法国领事馆在如何影响法语教学计划方面非常投入,比汉办对孔子学院教学计划的影响深入多了。”

    美国哈弗福德学院从事历史及东亚研究的保罗·史密斯教授则一针见血地表示,围绕孔子学院的一些担忧掩盖了人们对美国在语言文化研究方面投资缩减的失望。人们在担忧孔子学院资金的附带条件时,更担忧是美国自己资助学术项目的能力为经济衰退所侵蚀。他强调:“我们国家的实力和声誉正在承受压力,我担心这会带来针对中国的毫无意义的怨恨。”

    越南首家孔子学院罕见遇阻挠

     记者深入采访时发现,越南首家孔子学院建设过程中遭遇的诸多“冰山”,皆与河内大学方面多次阻挠密切相关。这点,与东南亚国家的其他孔子学院建设相比,实属特殊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冯可发自南宁2014年12月27日,在历经8年时间的努力后,越南首家孔子学院终于在河内大学正式挂牌。然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挂牌后的第二天,孔子学院被河内大学方面无故撤牌。

    尽管河内大学的解释是:“由于4楼办公室装修尚未完成,在一楼挂牌会造成误解”。但记者采访的越南有关人士及孔子学院东南亚领域负责人则认为:这一情况表明,孔子学院尽管已经获得东南亚国家高层的认可,但在具体推进对接过程中,仍然需要进行大量工作。换言之,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仍需要更“接地气”。

    历时8年艰难破冰

    早在2006年,我国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就与广西师范大学共同研究在越南推动孔子学院的建立。这是国家汉办在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最早计划设立的孔子学院。公开的资料显示,2007年,教育部还批准辽宁一家职业技术学院在越南矿业学院设立孔子学院项目。

    越南河内大学进行孔子学院运作的相关负责人透露,为了实现孔子学院挂牌的目标,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起开始与时任河内大学校长的阮春旺联系。但当时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越南国家教育部迟迟未表态。直到2009年,阮春旺调任越南国家教育部对外培训局局长后,几经沟通,越南教育部门才松口。

    不过,2012年11月,越南政府推出关于外国法人组织、个人以及有关国际组织在越南展开教育合作和投资的文件。文件表示:按照外国教育机构或越南教育机构与其共同制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的直接联合办学方式,国内机构和国外机构共同给予学历和学位证书或双方根据各自规定分别给予学历和学位证书。

其中,允许外国组织设立五种类型的外资办学机构:短期培训机构;为外籍人员子女开设的外国课程学前班教育机构;为外籍人员子女及一部分越南籍学员开设、并由外国教育机构提供学历和文凭证书的初、中等教学机构;职业教育机构;高等教育机构。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意味着孔子学院在越南的建设既有了“通行证”,又有了“紧箍咒”。

    在越南一家大学任职的中文教授武石亮表示,孔子学院在这五种类型中可以说“都沾边”,又可以说都面临“申请难题”,“关键看学校领导层如何领会、推动。”

    记者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孔子学院得到了来自越南现任高层的支持。其中突出的当属越南总理阮善仁。这位上世纪50年代在广西师范大学就读的校友,在不同场合回忆起自己10多岁时横渡桂林漓江的“壮举”。他多次表示:“希望在2016年或2017年重返广西师大,好好看看当年的旧址。”

    众多越南教育部门的高层人士表示,2010年阮善仁还在担任政府副总理、教育部长时,就多次希望加强孔子学院的建设进程。2014年末孔子学院正式挂牌之后,阮善仁又表示希望在2015年3月底把场地装修好、基础设施装修好。

    但与高层“坚决支持”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由于人事变动带来的“肠梗塞”。

    河内大学新一届校方对孔子学院一直采取“拖拉”、“推诿”的方式,消极应对。直到2013年10月,在中国总理李克强应邀去越南访问前夕,在阮善仁、阮春旺等越南高层的多次督办下,河内大学才与国家汉办签订了相关协议。

    至此,不包括越南在内,广西已经在东盟国家建设了6所孔子学院。如印尼首家孔子学院2007年建成、马来西亚首家孔子学院2009年建成。

    单方面阻挠是个例

    记者深入采访时发现,越南首家孔子学院建设过程中遭遇的诸多“冰山”,皆与河内大学方面多次阻挠密切相关。这点,与东南亚国家的其他孔子学院建设相比,实属特殊。

    除了多次推诿拖延正常谈判工作,在履行协议过程中,河内大学也执行不力。

    例如,最初商议孔子学院办学地点时,河内大学方面不同意在一楼设立孔院办公场所或接待地点。后来在中方一再坚持下,河内大学才勉为其难地在一楼划拨出一间小办公室。

    再如,按照双方2013年9月签署的协议,办学经费可以于2013年年末到位。但资金到位需要越南方面河内大学校长、孔子学院河内大学越方院长和中方院长的签字,需要经费预算报告完整,并设立独立的账户。但河内大学方面始终不同意设立孔子学院的独立账户,导致项目资金到位一再拖延。

    就在2014年12月26日孔子学院挂牌前夕,广西师范大学方面提出,河内大学应正式下文成立孔子学院,并明确孔子学院的越方院长,从而明确孔子学院的地位,方便正式办学。但迄今为止,河内大学尚未正式下文明确孔子学院与其关系,更未确认孔子学院的越方院长。

    此外,校方还企图矮化孔子学院中方办学地位。根据孔子学院在海外办学的经验。所在国和所在学校派出代表担任院长,中方同样派出人员担任院长,双方院长级别平等。但河内大学坚持越方是院长、中方是副院长,将孔子学院视为自己直属的二级机构。

    将文化传播与技术交流结合起来

    在采访过程中,多位专家学者和一线孔子学院负责人建议,与东南亚诸国的孔子学院建设相比,要建设好越南孔子学院,还需要多管齐下、多处着手。

    首先要树立持久办学的思维,避免操之过急受制于人。

    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蔡昌卓表示,孔子学院的建设仍然应该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不宜操之过急。“事实证明,当越南国家高层重视对华关系的时候,孔子学院作为形象工程,各项工作推动就很快,反之则慢。这就需要张弛有度地、因势利导地推进。”

    其次,要加快提升广西师范大学在跨国校际交流过程中的地位。来自越南国家教育部的阮春旺认为,由于此前国家汉办已经同意中方在河内大学孔子学院中担任副院长,越方担任院长,已经造成了实际上的“主导权旁落”。

因此,需要从事实上提升中方的话语权,“越南国家教育部门内部非常关注中方高等院校的资源集中度,‘省部共建’是评估中方高等院校地位的重要指标,如果广西师范大学能够成为省部共建学校,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与河内大学谈判和持续开展办学的‘砝码’。”

    而从东南亚国家的整体需求来看,孔子学院在当地的发展仍需综合手段。一些学者建议,应将孔子学院的文化教育培训传播与技术交流密切联系在一起,从简单的语言文化培训变为“文化 技术”整合输出,形成东盟国家对孔子学院“升级版”的依赖性。

    2004年以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老挝、越南、柬埔寨建设的“农业合作实验基地”,通过建设无公害蔬菜水果种植实验基地、为当地劳动力提供蔬菜水果种植培训、为所在国高层领导提供安全可靠的蔬菜水果供应……得到了上述国家高层领导高度关注。

老挝前总理波松、现任总理通邢、副总理宋沙瓦·凌沙瓦以及越南总理阮善仁、柬埔寨首相洪森等人多次前往本国的“农业合作实验基地”参观考察,给予很高评价。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覃武云向《国际先驱导报》表示,完全可以考虑将单一文化传播的孔子学院和单一技术输出农业技术合作整合起来,为东盟国家和地区提供文化培训、技术培训等“一条龙”服务,如是既能充分发挥国家汉办、农业部等多个部门的资金整合效果,又能够充分展现中国实力,更好地满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