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 秋季养生的误区你知道多少
进入立秋之后大家明显感受到风变得凉爽了起来,晚上也变得比较凉了。 在秋季养生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就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那么,下面三九养生堂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入秋之后我们该如何顺应四时的变化调理好自己的身体呢?
立秋
立秋时节,暑热未尽,白天依旧炎热,虽然时有凉风起,但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温差较大,这时节要增加夜里的睡眠时间,以补偿夏日的睡眠不足。于是秋季早睡,就成为了秋季“养收之道”的养生原则。
处暑
处暑时节,炎热的气候已接近尾声,更觉得有凉意袭来。这时的气温不稳定,早晚温度低,白天气温高,所以在这时要随时注意增减衣服,小心着凉。这时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天气干燥,雨水很少,空气的湿度小,这时候容易患上咳嗽少痰、咽干不适、鼻燥口干等疾病,所以要注意时刻补水。
白露
白露时是天气温差最大的时候。正午时的天气炎热,而早晚的气温很低,就在这时天气开始转凉。“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便是告诫人们白露时节气温转凉,不能袒胸露体,尤其是一早一晚要多添些衣服。
秋分
秋分是一个昼夜温差相等的节气,这时真正进入到了秋季。秋分之后气候转凉,是胃病的多发季。胃肠道是身体的一个关键环节,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又是非常敏感的,如果保护不好,就会引起胃肠疾病,所以这时候应该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地增添衣物,盖好被褥,以免着凉。
寒露
寒露以后,气温下降,此时最容易引发感冒。因此这时也要适时更衣,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此时天气寒冷,人们出去运动的机会减少,在居室中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在这时还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使身体长期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之中。
另外,气候渐冷,日照的时间相对减少,并且秋季特有的肃杀之气容易使人们伤感。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也说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霜降
霜降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按中医理论,此时节脾脏功能处于旺盛时期,由于脾胃功能过于旺盛,易导致胃病的发生,并且还时常有一些并发症的出现。所以要特别注意起居中的保养,保持情绪稳定,注意劳逸结合,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注意腹部保暖。
秋季的作息
秋季天气转凉,人体的阴精也与自然界一样“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敛藏内养五脏,因此这时节要注意合理安排睡眠,以顺应自然之气。秋季六节气应早睡早起,这时适应秋季养收之道的起居方式。早睡,以顺应秋季阴精的收藏之象,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展,是肺气得以宣发、肃降。这种作息时间很好地实现了“秋季养收”的目的。另外早睡也能补充夏季的睡眠不足,也是增强体质的一种方法。
医学研究证明,脑血栓的发病率在秋季相当高,大多是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所以在秋季应该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秋季的睡眠时间一般以晚上9-10点睡,早上5-6点起为最好。这时适当的午休对身体也说十分有益的,如果有条件,可以在午后歇息半小时到一个小时,此时的睡眠,具有不可忽视的保健作用。睡眠充足对健康是十分有利的,而贪睡会影响身体的健康。
秋季的衣着
秋季天气骤然变凉,这时候人们的第一感觉是寒冷,于是有一些人急急忙忙地将厚衣服穿在身上,其实这种方式并不是好的养生之道。
大家都经常听到一句谚语“春捂秋冻”。秋季穿衣也要顺应阴精内蓄,阳气内收的需要适当的冻冻。因为寒冷的刺激,可提高大脑的兴奋性,增加皮肤的血液量,使皮肤代谢加快,机体耐寒力增强。这也包括在睡觉时不要盖得过多,因为这样容易导致出汗伤阴耗津。但是穿衣的情况要根据自身条件来定,不能因为要遵循“春捂秋冻”的规则而着凉感冒。
秋季的健身
秋季六节气天高云淡,气候清爽,为户外健身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是进行健身运动的大好时节。在这个时节里进行健身,特别是耐寒锻炼,可增强机体适应多变气候的能力,同时也为即将来临的冬季打下基础。
登高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可增强体质,提高肌肉的耐受力和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在秋登的过程中,人体的心跳和血液循环加快,肺通气量、肺活量明显增加,内脏器官和身体其他部位的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登高有助于防病治病。
此外,山林中空气新鲜,大气中的飘尘与污染物较少,而且负离子含量高,在这样的环境中行走有利于健康。但是登高时还要注意一些常见问题。
首先,登高要掌握要点。由于山是有坡度的,所以上山下山时要注意不同的姿势;上山时脚步要小,身体重心前移,坡度较陡的山路要把膝盖抬高,上体前倾。下山时,上体要直立或略向后仰,以保持平衡。
慢跑
秋季是由“盛长”转向“闭藏”的收敛过程,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的变化,体内的阴阳、气血亦应随之产生“收”的改变。在参加运动时活动量不宜过大,不宜过累,更不可经常大汗淋漓,如果运动过后经常处于大汗的状态会使阳气外泄,伤耗阴精,消弱机体的抵抗力。所以在这个时节选择慢跑的非常合适的。
慢跑不单是体力活动,还可跑时用意,有调节心理生理的双重功效。医学研究证明,慢跑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脏功能,改善大脑供血功能,保证脑细胞的氧供应,防止脑动脉硬化。慢跑还能增强能量消耗,刺激新陈代谢。
冷水浴
冷水浴(水温在5-20℃之间的冷水澡)可以加强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肌肤遇到冷水时,寒冷的刺激使大脑立刻调动全身各系统、各器官加强活动,从而使全身组织和系统因此得到锻炼。所以,冷水浴可以使人精神焕发,头脑清醒。
冷水浴的步骤可以分为:洗浴、擦浴、冷水淋浴和浸浴。这主要是从接触冷水浴的不同阶段来划分,冷水浴的过程如果遵循这步骤,可使身体更加健康。现在最常用的不是浸浴而是琳冷水浴,这样可以使冷水浴的准备工作更简单一些。
秋季健身的注意问题
秋季早晚气温低,中午阳光较强,尘土飞扬。因此,秋季健身运动宜选择在清晨空气清新、环境安静优美的场所进行,尤其以晨间林荫旁锻炼最为适宜。晚上以静养打坐为健身运动的最佳形式,静坐最好在就寝之前,时间长短视自己的能力而定,做到循序渐进,逐步增加。
运动时要适量,运动量过小会使运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运动量过大又会使身体受损,也不能做到强身健体。运动时要消耗能量,所以切记增加营养,否则只求健身而没有能量,身体会受不了。
秋季的饮食
饭前吃水果有益于健康
在生活中,有一大部分人往往习惯吃完饭后立刻吃水果。但事实上,这种饮食方式是不科学的。因为饭后食物在胃内需要1-2小时的消化过程,才会慢慢进入小肠内,如果饭后立即吃水果,则水果很容易在肠内受到阻碍,从而造成消化功能的紊乱,严重的甚至还会发生肠胃病。从免疫学的观点来认识,在秋季,饭前吃水果比饭后吃水果更有益。水果属生食,吃生食再进熟食,体内就不会产生白细胞增高等反应,有利于保护人体免疫系统,从而增强防病抗癌的能力。饭后吃水果则无此种保护。
比较科学的吃法是:饭前一小时或饭后两小时进食水果。
科学饮食宜解忧
立秋后,天气变得比较干燥,再加上不稳定的气温,给人的身心带来了一定影响。另外这个季节落叶纷飞,花木凋谢,一些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往往会产生一种凄凉、苦闷之感,这样的消极情绪,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来进行调整。
秋季,情绪低落的时候应该多吃一些有健脑活血作用的食物,比如:核桃仁、鱼类、牛奶、鸡蛋、瘦肉、肉制品等,这些食物可以促进大脑产生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能够缓解或消除人们的抑郁情绪。中医认为,羊肉可以益精气,珍珠米含有糖分,绿茶、咖啡、巧克力等富含苯乙胺和咖啡因,这些食品,都可以使人体的神经系统兴奋,从而使心境得到改善。
秋季饮食要点
秋季的气候特点是干燥,人们经常会觉得口鼻干燥、渴饮不止、皮肤干燥、甚至大便干结。所以人们常把初秋的燥气比喻为“秋老虎”,其意指燥气易伤人。由于夏季的烘烤耗尽了人体预存的能量,加上秋季天气干燥阴冷,人体内的水分相对减少,若摄水量太少,会有损体内的“阴分”,不注意调节,可能会引起心血管、肠胃消化系统的疾病。
因此,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也就是说,秋天养生一定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因此宜采取平补与润补相结合的方法,即以甘平和缓、滋润的补益方药进补,以达到保健养生、治疗体虚久病的目的。滋阴润燥要多食用柔软、含水分较多的甘润食物。此外,还应多食白萝卜、胡萝卜、豆腐、甘蔗、柿子、香蕉、橄榄、菠萝等。多吃些既有清热作用又可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野菊花、梨、银耳、蜂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