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立中国财经报 中国财经报专版(三):全面激活PPP“活力因子” ——访河北省财政厅厅长高志立
近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关注度不断上升,成为财经界乃至全社会热议的话题。各地落实中央和财政部的要求取得了哪些进展,PPP如何加快落地等问题尤为受到关注。近期,财政部公布了第二批PPP示范项目,从入选项目数量,到投资总额,河北都引人注目。河北的“独家秘笈”是什么?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河北省财政厅厅长高志立。
记者:在推进PPP工作中,河北是如何“保质保量”,既“快”又“实”,既保证达到财政部所要求的规范,又实现了规模和数量的拓展,特别是在项目落地上取得实效的?
高志立:PPP模式是一种能使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共赢的公共产品提供方式,在我国还属新生事物。要使PPP顺利落地、真正迸发活力,达到“质和量”兼顾、“快和实”并进,首要的任务是固基础、稳起步。为确保PPP的推广有个坚实的基础,我们建立了责任、制度、管理和项目四个体系。
一是责任体系。省政府成立了由常务副省长杨崇勇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设区市、县(市、区)政府对本级推广工作负总责,财政部门牵头实施,相关职能部门参与。二是制度体系。省政府制定了推广PPP的指导性文件,省财政厅印发了操作指南等规范性文件,省级行业主管部门明确了管理细则,各市县也制定了PPP模式的实施意见和相关文件。
三是管理体系。建立事前设定绩效目标、事中进行绩效跟踪、事后进行绩效评价的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机制,并建立了工作协调机制。四是项目体系。建立省市县三级项目库,省级对入库项目分设示范和试点子库,并积极争取将优质项目纳入财政部示范项目。
记者:在稳起步方面,河北是怎样做的?
高志立:我们主要从对接、学习、竞争和信息四个维度,为PPP项目起步搭建平台。一是对接平台。5月份,我们举办了全省首批PPP重点项目大型推介会,形成项目推介、高端论坛、实务培训“三位一体”的组合推介模式。
同时,省财政厅还以多种方式牵线搭桥,促进各方对接合作。二是学习平台。举办多期专题培训班,组织开展系列宣传培训活动,普及相关知识,凝聚推进共识。同时,及时总结典型经验,组织各市县开展讨论分析、加强学习借鉴。
三是竞争平台。采取竞争性方式,择优选择社会资本为合作伙伴,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在管理、技术和效率方面的优势。四是信息平台。筹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介网站,搭建政府、社会资本、金融机构的电子交流桥梁。
记者:在推进PPP工作过程中,财政厅主要把握了哪些原则,做了哪些工作?
高志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关键,是找准符合社会资本收益和公共利益的“平衡点”。作为推广PPP模式的牵头单位,财政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工作中,我们认真研究PPP模式特点,牢牢把握核心要素,主要从四个方面加强保障。
一是技术保障。认真组织开展项目物有所值、财政承受能力评估论证,对列入省级试点和财政部示范的项目实行全程督导,提供技术支持。二是政策保障。出台《关于财政助推金融创新支持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采取“财政 金融”模式,积极为PPP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三是资金保障。安排PPP模式推广专项资金3亿元,以奖补形式用于PPP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资本金注入。探索建立PPP京津冀协同发展基金,对项目前期工作和运营融资提供支持。四是人才保障。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人才储备库和专家库,着力培养和壮大一批中介服务机构。
记者:作为中部省份,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处于中游,在推进PPP中有优势也有不利因素,河北是如何扬长避短的?
高志立:横看成岭侧成峰。优势、劣势有时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造成的。比如:我省基础设施落后,城镇化率仅为49.3%,与北京和天津有较大差距。但换个角度看,差距也是潜力,是难得的商机。对企业而言,通过PPP模式参与到河北基础设施建设中来,不仅可以为企业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实现与政府合作的双赢,更能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出力,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与国家战略的统一。
我们相信,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落实、冬奥会的临近以及“十三五”的启动,河北推广PPP的优势将更优,劣势将进一步得到转化。
记者: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是实现国家治理转型、财税改革的关键阶段,大力推进PPP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您认为这一工作,对于推动河北的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转型以及财税改革,能起到哪些作用?
高志立: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双引擎”的重要推手。从全省来看,推广PPP,主要在四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
一是推进了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破除了行政垄断,市场的活力得到有效激发,提高了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二是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政府由“管理者”转变为“监督者、合作者”,降低了行政管理成本,压缩了权力寻租空间。
三是拓宽了投融资渠道。目前,全省纳入项目库的251个项目,估算总投资4060亿元,有效破解了困扰我省发展的资金困局。四是推动了财政改革进程。PPP项目运作周期长,对编制年度预算和中期财政规划提出了新要求,改变了单一年度的“预算收支管理”旧模式,逐步转向强化中长期财政规划和“资产负债管理”,促进了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刘国旺 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