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和张维 新闻述评:林毅夫张维迎之争 是专家和学者之争

2017-09-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早几天,林毅夫和张维迎开了一场辩论会,辩论产业政策的是非功过.其实,这个话题,他俩已经"互掐"多个回合,最近这场不过是"续集".今晚有闲,看了看他俩那天的辩论内容,和之前的观点大同小异,没有新的猛料.在我看来,林张之争,本质是专家和学者之争.专家和学者,区别在哪里?区别在于,学者追求理论创新,哪怕是一家之言,只要能够自圆其说,那就OK,而且越是标新立异,越能博得喝彩,至于这个理论能否有用,他可不管,他是"只包结婚.不包生孩子".而专家追求的是方法

早几天,林毅夫和张维迎开了一场辩论会,辩论产业政策的是非功过。其实,这个话题,他俩已经“互掐”多个回合,最近这场不过是“续集”。今晚有闲,看了看他俩那天的辩论内容,和之前的观点大同小异,没有新的猛料。

在我看来,林张之争,本质是专家和学者之争。

专家和学者,区别在哪里?区别在于,学者追求理论创新,哪怕是一家之言,只要能够自圆其说,那就OK,而且越是标新立异,越能博得喝彩,至于这个理论能否有用,他可不管,他是“只包结婚、不包生孩子”。而专家追求的是方法创新,他的方法必须解决问题,如果把事情办砸了,轻则挨骂,重则挨罚。一句话,学者注重可能性,专家追求必然性。

中学时代,物理试题经常有这样的假设:“假设空气阻力为零……”这个假设是典型的学者语境,但对专家而言,这个假设毫无疑义,因为他知道空气阻力不是零。

张维迎是个学者,林毅夫更像一个专家,因为他毕竟在世界银行待过,好像在政府部门也做智囊什么的。他们二人的语境不同,对话的结果当然是“鸡同鸭讲”。

张维迎主张“无为的政府,自由的市场”。这当然是属于一种极端的理想状态,类似于“空气阻力为零”,因为没有绝对无为的政府,也没有绝对自由的市场。

如果离开一个国家的具体实际,比如说工业基础、科技基础、教育基础、政治体制、人口素质,去谈什么“无为的政府,自由的市场”,无异于放任一个不成熟的孩子离家出走,实在是不负责任。哪怕是一副毒药,离开剂量去谈毒性,都是“耍流氓”。离开条件去谈方法,同样是“耍流氓”。

林毅夫一直主张“有为的政府,有效的市场”,肯定政府主导的产业政策。“有为的政府,有效的市场”,注重效率和操作性,无疑是对的。

我一直是挺林毅夫的。因为,中国经济30多年高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政府的作用非同小可。设想一下,如果30多年来中国是一个“无为的政府,自由的市场”,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吗?世界上哪个落后国家靠政府无为和市场自由实现了“咸鱼翻身”?一个都没有,相信张教授也找不出。

记得张维迎在一篇文章里诟病中国的产业政策,举了两个例子,一是这些年中国的产业政策结下了很多苦果,比如光伏行业和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可谓“一地鸡毛”;二是很多人钻产业政策的空子,骗取补助,滋生腐败。

其实,对张维迎的这个观点,应该反过来看。中国光伏和钢铁的产能全球第一,到了严重过剩的程度,说明什么?说明产业政策相当有效,只是过头了。因此,我们要做的不是废除产业政策,而是调整产业政策,把握好度。至于产业政策会造成骗补甚至滋生腐败,当然不可否认。

我想去了广告界的一句名言:“所有广告主都知道自己的广告费有一半是浪费的,但是不知道浪费的是哪一半?”,同理,中国产业政策的补贴也许有一半是浪费的,但是不知道浪费的是哪一半。其实,只要有一半实实在在发挥了效果,那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林张之争还会继续,产业政策也会继续。当然,这种争论是有益产业政策的优化的,甚至正在产生作用。比如,现在很多地方政府正在减少直接补贴,而是以产业基金的市场化方式扶植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