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晖青年导演 中国艺术电影生存环境日益好转——访中国青年导演李睿珺

2017-07-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新华社法国戛纳5月20日电 专访:中国艺术电影生存环境日益好转--访中国青年导演李睿珺新华社记者张曼 姜楠中国艺术电影生存环境日益好转,融资和发行渠道更加畅通,给了年轻导演更多机会,中国青年导演李睿珺近日在第70届戛纳电影节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他的新作<路过未来>入围本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李睿珺从2006年开始导演生涯,已经数次入围重要国际电影节.2012年其作品<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入选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20

新华社法国戛纳5月20日电 专访:中国艺术电影生存环境日益好转——访中国青年导演李睿珺

新华社记者张曼 姜楠

中国艺术电影生存环境日益好转,融资和发行渠道更加畅通,给了年轻导演更多机会,中国青年导演李睿珺近日在第70届戛纳电影节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他的新作《路过未来》入围本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

李睿珺从2006年开始导演生涯,已经数次入围重要国际电影节。2012年其作品《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入选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2014年其作品《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入围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路过未来》是他的第五部作品,也是唯一入围本届戛纳电影节的华语长片。

《路过未来》聚焦中国第一代农民工及其子女的生活情感,20日在电影节上放映后获得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李睿珺表示,对自己的作品能够入选戛纳电影节感到十分意外和荣幸,影片既是探讨中国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关于家庭和爱的故事”。

谈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华语片“零入围”,李睿珺认为,这可能是艺术电影类型导演目前处于拍摄和制作期,也可能是随着华语电影市场日益蓬勃发展,更多导演转向商业电影,艺术电影从业者流失。

在目前中国电影市场环境下,李睿珺把商业片和艺术片比作杠铃的两头和中间,两头大中间小,这与院线发行体系和整个业态环境紧密相关。

在他看来,商业电影出发点明确,创作前会了解观众期待的题材、流行趋势,并确定目标观众及其喜爱的明星。“因此商业电影是一个定制的概念”,而艺术电影的拍摄则是单纯出于创作需求。“我拍电影只是单纯想拍和自我表达,不会提前设定目标受众。”

李睿珺认为,整体而言,中国艺术电影生存环境正在往良性方向发展,融资和发行渠道越来越多,尤其是中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的成立极大改善了艺术电影的生态环境。

中国艺术院线的搭建和发展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他认为,近十年来电影观众人数增多,需求多样化,市场急需细分,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的成立有利于培养一批艺术电影固定观众。此外,对于投资方来说,艺术院线是一个回收保障的渠道,意味着年轻导演更容易获得投资。

谈到自己从事艺术电影创作十年来市场环境的变化,李睿珺说:“十年前艺术电影的投资和发行相对困难,在创作初期只能通过各大电影节基金、创投市场基金获得部分资金,还得不断压缩成本,且影片也难以发行。但如今院线开始给艺术电影机会,良性发展也给年轻导演带来更多投资和机会以及创作的可能性。”

艺术电影的持续良性发展并不容易,需要各方协同努力,既离不开院线的支持,也需要国家及行业机构给予艺术院线更加制度化的扶持措施,这样中国艺术电影才能涌现出更多佳作,李睿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