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电影人与业内大腕齐聚吴天明青年电影高峰会
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由东海电影集团协同浙江大学国际影视发展研究院、浙江传媒学院电影学院承办的第三届浙江青年电影节,于2016年10月20日开幕。在电影节期间,由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携手东海电影集团举办的吴天明青年电影高峰会如期举行。
10月20日,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电影基金在美丽的杭州西溪湿地展开了全天的论坛活动。为更好地帮助青年电影人更好地面对迅速变化的改革发展实践以及纷杂的舆情,从而形成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的电影创作生产格局。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电影基金邀请了业界知名专家、学者、亲身实践者等行业资深人士在今天的论坛上相聚,对中国电影的未来之路进行深入探讨。
为了中国短片的创作与输出的良好发展,使篇幅短小、成本较低的短片受到更好的创作引导,进而给导演提供一个更为自由与艺术的创作平台,推动中国短片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价值,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携手Shorts International举办了“短片在国际的地位与价值VS短片在中国的发展道路”论坛,本场论坛由国际短片公司(奥斯卡短片单元合作伙伴)总裁、美国电影和艺术科学学院(奥斯卡评选委员会)成员 Carter Pilcher担任嘉宾主持。论坛嘉宾有:美国电影和艺术科学学院(奥斯卡评选委员会)理事会理事 Jon Bloom,美国电影和艺术科学学院(奥斯卡评选委员会)短片及动画长片单元主席Bill Kroyer,香港国际电影节节目策划、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总监王庆锵及凭借作品《Butter Lamp》荣获第87届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的胡伟导演。这些国内外知名影视人,就此话题展开了深刻的探讨。
首先Carter详细的介绍了本次研讨会的目的,希望寻求到一个更好的方式,使中国电影制作人能更好地接受现存的电影行业状况。在交流中,Carter向曾被奥斯卡提名的Bill和 Jon提出了一个大家都非常想知道的问题:“如何使自己的电影提名,提名之后所经历了什么?”Jon回忆了发生在1984年奥斯卡提名经历,“那时候我寻找了一些非常震撼人心的小故事,一直努力着坚持去做,没想到就成功了。”同样获得过奥斯卡短片提名的Bill表示:“这个提名应该是彻彻底底的改变了我们的公司和我的未来,会让我们觉得自己非常与众不同。”
王庆锵对于短片有着多方面的认识,当Carter谈到中国短片的未来发展,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短片不会花费太多的资金,会体现出一些非常关键的点。另外我们还是看到了非常令人振奋的信息。比如说贾樟柯,他为一个短片的平台做了一些事情,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这个国家的人们开始认识到短片是重要的,而且愿意在上面花时间、花金钱。我们这一些比较合作性的行为可以让这个行业走的更远。”
短片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蜚声国际的许多导演都从短片制作起步,甚至在制作长片的同时也保持着短片的制作。但短片的存在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它所面对的挑战也成为了几位嘉宾探讨的重点。曾在法国学习电影的胡伟坦言,“短片在欧洲是有一定的传统的,有一个固有的体系存在。但对中国而言还缺少这样一个能够保护和支持短片的系统存在。或许未来几年电影远没有的话,不存在了这种排片和商业问题时,我想短片会有一个新的可能性。否则短片不好排片,也没有一个好的分账体系,影院的支持力度并不会很强。”王庆锵把中国短片比喻成一个泡沫,各行各业对电影的投资,使得更多的机会成为了短片的挑战因素之一。他解释道:“好莱坞有一个很长的历史和一个非常健康的架构,大家都很喜欢把中国和美国做对比,对于一个大的国家来说,你们的梦想也很大,但是美国来说他们经常会注重一些很小的事物。现在这个国家,机会是有的,我们需要重塑电影的形象,去做一些有益的东西。”
好莱坞电影的成功,使得很多中国人对美国电影充满了期待,也有一些电影出产到了美国。Carter在这一方面,提出了自己对于中美电影之间的一些看法,他认为中国所要面对的一个挑战就是发展自己的电影,克服中间所存在的差距。Bill也就此方面,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制作意见:“我们制作电影的时候会想跟中国会有怎样的联系,就像一个外国人进入到另外一个国家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所以在制作的过程中,你需要考虑到是不是你所传达的这种主旨是所有人都能够理解的。讲一些普世的、跨越文化差异的故事,这也是中国电影业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论坛末尾特设了观众提问环节,其中有一位观众提到了关于短片创作中的资金阻碍创作的问题,Jon对此特别有兴趣,他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分析道:“今年我们看到这些短片的提名,他们创造了280万美元的收入,跟独立电影比起来的话这是非常成功的。而且我觉得他们有很大的继续增长的潜力,它有自己的优势,有自己的自由性,而且是一个告诉别人你的能力的机会,千万不要受资金阻碍。”Carter随后补充自己的意见道:“不要明显区分长片还是短片。很多长片其实根本就没有赚钱,从资金而言,让短片短一点,这样子才能赚回一些钱。”
电影的诞生是从短片开始的,如今日趋成熟的短片能够和长片并驾齐驱,除了它自身所带有的优势之外。更少不了当下电影人对于短片的支持和关怀。本次论坛的深入探讨,使得在座的电影人对短片的创作有了更新更好的认知,相信也会对中国短片发展起到非常大的影响作用。
在中国电影票房、市场、观众发展日趋成熟的当下,满足电影市场多元化的需求促使产业链里的资本需要不断的寻找新鲜的好电影,一些优秀的青年电影开始在票房上、国际影节上崭露头角。为此,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电影基金主办了本场论坛,邀请到了不同发展方向的优秀青年导演、制片人分享创作与制作经验。《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我的青春期》的制片人杨城担任本次论坛的嘉宾主持。论坛嘉宾有: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剧作教研主任曹保平。《少年巴比伦》导演相国强,《长江图》导演杨超,《谁的青春不迷茫》导演姚婷婷,《喜丧》导演张涛,《心迷宫》制作人、雨天影业总经理任江洲。
杨城谈起今天的论坛活动,他对其中短片创作的论坛特别的感兴趣。这回自己成了嘉宾主持,他也借着这个机会跟其他嘉宾聊了聊关于短片的看法。杨超导演结合了自己的实践经历说道:“短片是非常重要的,电影学院传统的科班训练也都觉得短片是导演的必经阶段,我自己当老师也是把这个当做是很重要的要求学生。”姚婷婷讲述了自己刚从大学毕业时,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有机会拍片,于是短片就成了她唯一的选择:“它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特别好的台阶,能让更多人看到我的作品。”相国强则看到了短片创作的难点所在:“短片是最重要的,你在最有限的资金和最有限的精力表达一个高概念的故事的话,对于任何人都是一个考验。”张涛表示:“对短片这个学电影的必备一步吧,我觉得是绝对不容忽视,必须得好好的重视,然后去创作去实践。”作为制片人的任江洲讲述了自己对于推广短片的看法:“如果大家拍了短片,就一定要让欣赏你的人看见,无论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一定要把它推出去”
结束了短片的话题,“资本”二字马上就成了嘉宾们“吐槽”的内容。任江洲以亲身经验建议大家:“在找资金的时候,第一要跟他们签保密协议,第二投资的意向协议跟他签完,第三个再走协议。”张涛表示:“面对资金,我们要面对抓鱼的网,不如我们先自己织一下,把自己的基础打一打,沉一沉。”而姚婷婷则有自己不同的应对角度:“我先聊一下人生观、世界观、电影观,大家做一部电影是不是在一个角度看待电影,是不是真正的热爱电影。”杨超非常犀利直观地表述了另一种观点:“我觉得投资人应该稍微花一点时间来了解一下这个行业,了解一下这个行业的特殊性,然后尊重这个行业创作的生产规律。只比钱的话,其实我觉得对于资本来说也是有点不够客观,不够理性,也不符合他们的长期利益。”张涛则用一个精彩的比喻来阐述他所认为的资本与电影的关系:“我们可能就是那个耗子,耗子是非常可爱的动物,《猫和老鼠》里面,所以说在屋里生产了很多很多老鼠,代表着我觉得是不同的电影类型和不同电影的作品,们如何保持存活和免疫,我觉得还是向内转,市场是不变的,市场是有它的规律的。我们需要认清诉求再出发!”特邀嘉宾曹保平也参与进了这场讨论中:“我觉得可能对于新导演,我觉得更关注的应该是当下的事,我觉得无外乎就是两种可能,一种可能就是你本身潜质里面有商业诉求的欲望和能力,我觉得你和商业运作挂钩非常容易,今天资本如此汹涌,这个问题就不成问题。”
任江洲作为制片人,他也在论坛上向曹保平和杨超提出了一些制片方面的问题。曹保平十分认真的说道:“制片人我觉得在一定意义上,尤其是在今天,我觉得判断力很重要,判断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定位,一个项目的属性,以及这个项目的执行者。”杨超表示:“觉得是具备导演这种视野和眼光的人,有导演素质的人,我觉得最好的制片人就是导演,就是导演做的制片人,就是这样的。”
杨城表示很关心,明天即将开始的吴天明青年电影高峰会创投路演,他也借机邀请各位嘉宾给明天参与路演的青年导演提一些建议。曹保平对此也非常关注,他说:“不管在个人表达上还是在叙事的商业范畴里,都要记得把基础做扎实,这尤为重要!”杨超则提到自己的分类法:“你们各位应该把自己的项目,到底是属于类型文艺还是艺术要分清楚的,有利于你向市场和投资人明确地表达最终端消费的指向。”姚婷婷则风趣的比喻道:“我想对新导演说,不要看资方给你多少钱,一定要先谈三观,先谈恋爱后领证。”相国强建议:“不要太看重结果,自己要有自信,自己认定了自己要做的片子你就可以自己去做。”而作为参与创投选手之一的张涛,他笑着说:“谢谢各位老师的建议,我觉得我们还要有一个格局的意识,就是一个大的格局。去思考,去审视,这就是创投活动最大的收获。”任江洲仍是从制片的角度建议说:“没有制片人的导演赶快找制片人!”
在对明天创投路演的建议和期待声中,本场论坛也走到了尾声。希望经过本次论坛,能够让青年导演明晰进入主流商业市场的方法,让院线观众看到电影的另一种可能。
随着大量的资本涌入电影产业,颠覆了传统电影工业的制造流程,我们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疑问,资本对中国电影产业的介入究竟是福音还是洪水猛兽?青年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的新生力量,又该如何面对这巨大的浪潮?为了进一步明晰这些问题的答案,主办方东海电影集团、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电影基金、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邀请到了金融学者、资本领域专家、制片人分享他们的经验,一起探讨资本与电影该如何相辅相成。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MBA项目执行主任、艺术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赵龙凯担任本场嘉宾主持。到场嘉宾有:博纳影业集团创始人、博纳影业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于冬。思远影业集团董事长、UME影院管理集团董事长吴思远。嘉映影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覃宏。阿里巴巴影业集团CEO张强。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CEO叶宁。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丰,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创世管理合伙人、北京大学基金会投资委员会理事阎炎,青春光线影业有限公司总裁丁丁张,东海电影集团制片公司总经理、制片人罗拉。
资本涌入电影产业,在于冬看来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机遇,“资本跟投资人,跟制片人,跟电影行业是一个互相追逐推动的过程,我们要处理好专业的公司要做好资本跟专业的团队制作人之间的关系。”叶宁表示:“不管是基金、公司、制片人,我们想要懂这个行业的资本加入,才能促成去做一个高质量的作品的机制或者资源,这是一个好事情。”覃宏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青年电影人来说,找一个很好的能真正帮助你有态度去帮助你的监制是很重要的。”吴思远希望在资本冲击下,电影可以体制完善下健康发展,他说:“电影是文化,是要人才的积累,是要资本正常的运作。”从资本角度来看,丁丁张坦言:“我希望更多的创作者,多观察我们真正的生活是什么,电影市场观众需要什么。我们金应该对得起资方,市场也是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电影基金要放在心中的一盘棋,不能只顾自己的喜好。”针对本次论坛主题,发表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和看法。覃宏建议电影的发展还是要坚持内容为王,“不管环境好坏,要靠电影的本质来说话。”于冬依旧从电影内容方面提出建议,他说:“现在是新的资本重新洗牌的阶段,我们需要人才,不能够在当下产生伟大电影、伟大作品是多么辜负这个时代,我们仍需坚持创作。”
经过几场高峰论坛的头脑风暴与思想碰撞,论坛嘉宾们都将自己的经验和看法分享给大家。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希望通过本次高峰会论坛的探讨和交流,能更好地帮助青年电影人把握发展机遇,顺应产业潮流,让观念引领实践,一起做更好的中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