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综合症能治好吗 如何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2019-01-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帕金森综合征是临床上神经科医生常用的诊断概念,特指各种原因(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感染.中毒.外伤.药物以及遗传变性等)造成的以运动迟缓为主

帕金森综合征是临床上神经科医生常用的诊断概念,特指各种原因(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感染、中毒、外伤、药物以及遗传变性等)造成的以运动迟缓为主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震颤、肌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等。包括原发性帕金森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和遗传变性病性帕金森综合征。帕金森综合征是临床上神经科医生常用的诊断概念,特指各种原因(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感染、中毒、外伤、药物以及遗传变性等)造成的以运动迟缓为主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震颤、肌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等。包括原发性帕金森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和遗传变性病性帕金森综合征。

英文别名 Parkinson’s Disease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常见病因 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感染,中毒,外伤,药物,遗传变性等

常见症状 震颤,肌僵直,运动迟缓,姿势不稳

传染 无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增高,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刘艺鸣教授指出,帕金森病“优化治疗”的概念,并不仅仅是选择哪种药物那么简单,对于早、中、晚各个阶段的病人应该提供不同的最优化的治疗方案。

用药需注重个体化差异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主要表现为肢体震颤、动作迟缓、僵硬、姿势平衡障碍等运动障碍。此外,患者还有嗅觉减退、便秘、抑郁、疲乏、睡眠行为异常等非运动症状。遗传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环境因素等都与帕金森病发病相关。尽管目前没有根治的方法,但合理、规范的治疗会使患者较长时间保持良好的生活能力,可继续学习、工作及进行日常生活。

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运动康复、心理治疗等。运动疗法中太极拳可以缓解肌张力,增强平衡能力。其它如伸展运动、游泳等也有一定效果。药物治疗最为重要,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治疗则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治疗不仅要重视改善患者的症状,还需要长期管理,以推迟运动并发症的产生,使患者更好的生活。”刘艺鸣说道。

“帕金森病个体化差异较大,不同病人对药物的反应也不相同,这要求医生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选取最合适的治疗方案。”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复方左旋多巴(如美多芭、息宁)、MAO-B抑制剂(如司来吉兰、雷沙吉兰)、金刚烷胺、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吡贝地尔、普拉克索、罗匹尼罗等)、复方左旋多巴+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如达灵复)、抗胆碱能药(如苯海索,也叫安坦)等。早期合理用药至关重要,选择用药需要考虑到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临床症状等因素。中晚期帕金森病,尤其是晚期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极其复杂,可能有明显的症状波动、剂末现象、异动、肌张力障碍等症状。其它非运动症状,如抑郁、认知障碍、疼痛、疲乏感、睡眠障碍、便秘等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此时的治疗方案需要医生做更多调整。

相对于其他外科治疗方式,目前最为成熟及具有优势的是“脑深部电刺激”,简称DBS,也称为脑起搏器,该技术建立在功能神经科立体定向技术、微电极导向电生理定位技术基础上,将极细的刺激电极置入患者脑组织深部靶核团,通过脉冲发生器释放特定频率电脉冲,对目标靶点进行电刺激,从而改善帕金森患者的运动症状。这项技术具有非破坏性、可逆性、可调控性等优点,可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调节刺激电流的脉冲宽度、刺激频率、电流强度、刺激靶点位置等,该治疗方式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治疗功能性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手段。

1998年,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正式进入中国,用于治疗重度帕金森病的运动障碍。2006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李新钢院长率先在省内开展该项技术。近年来,为保证手术成功,神经内外科团结合作,神经内科刘艺鸣教授对患者进行了筛选与评估,神经外科徐淑军主任率领功能神经外科团队进行手术。2014年,随着世界顶级医疗设备的引入,齐鲁医院完成了40多例“脑起搏器”植入手术,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