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不可小觑 教你8种高效家庭治疗方法
发热医学术语,又称发烧。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又称为发热。每个人的正常体温略有不同,而且受许多因素(时间、季节、环境、月经等)的影响。因此判定是否发热,最好是和自己平时同样条件下的体温相比较。如不知自己原来的体温,则腋窝体温(检测10分钟)超过37.2℃可定为发热。
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感染(包括各种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等),其次是结缔组织病(即胶原病)、恶性肿瘤等。发热对人体有利也有害。发热时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这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而且发热也是疾病的一个标志,因此,体温不太高时,可通过多喝水来减少发热带来的不适感。非细菌感染引发的发烧不必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温葡萄糖水能起到利尿降温的效果,在体温没有超过38.5°时可尽量选择物理的方式控制体温。但如体温超过40℃(小儿超过39℃)则可能引起头晕、惊厥、休克,甚至严重后遗症,故应及时就医。如出现抽搐等症状应遵照医嘱服用镇静药(特别是小儿)。
一些益处不急降温
如果医生确定你只是感冒了,在你能耐受的范围内,最好不要急于服用解热 药。发烧是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我们的身体藉由升高体温来调动自身的防 御系统杀死外来病菌(一般来说,病菌在39℃以上时就会死亡),从而缩短疾病 时间、增强抗生素的效果。如果你在感冒初起时(37—38.5℃)使用药物来退 烧,会使体内的细菌暂时变成假死状态,并使他们产生抗药性,一旦死灰复燃,往往更难治疗。
家庭治疗
1.冷敷
如果高烧让你无法耐受,可以采用冷敷帮助降低体温。在额头、手腕、小腿上各放一块湿冷毛巾,其他部位应以衣物盖住。当冷敷布达到体温时,应换一次,反复直到烧退为止。也可将冰块包在布袋里,放在额头上。
2.热敷
假使体温不是太高,可以采用热敷来退烧。用热的湿毛巾反复擦拭病人额头、四肢,使身体散热,直到退烧为止。
但是,如果体温上升到39℃以上,切勿再使用热敷退烧,应以冷敷处理,以免体温继续升高。
3.擦拭身体
蒸发也确降温作用。专家建议使用冷自来水来帮助皮肤驱散过多的热。虽然你可以擦拭(用海绵)全身,但应特别加强一些体温较高的部位,例如腋窝及鼠蹊部。将海绵挤出过多的水后,一次擦拭一个部位,其他部位应以衣物盖住。体温将蒸发这些水分,有助于散热。
4.泡澡
有时候,泡个温水澡是最舒服不过了。它同样也可以起到缓解发热的症状。婴儿应以温水泡澡,或是以湿毛巾包住婴儿,每15分钟换一次。
5.补充液体
当你发烧时,你的身体会流汗散热;但当你发高烧时,身体会因为流失太多水分而关闭汗腺,以阻止进一步的水分流失,这使你的身体无法散热。解决之道就是补充液体,喝大量的白开水及果菜汁,其中果菜汁含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尤其是甜菜汁及胡萝卜汁。如果你想喝番茄汁,应选用低钠的产品。发烧期间应避免固体食物,直到状况好转。
如果呕吐情形不严重,还可以吃冰块退烧。在制冰盒内倒入果汁,冰成冰块,还可在冰格内放入葡萄或草莓,这尤其受到发烧的孩子欢迎。
6.适当用药
若感到非常不舒服,可服用止痛药。成人服用2片阿司匹林或2片扑热息痛,每4小时服用——次。扑热息痛的优点是较少人对它过敏。由于阿司匹林与扑热息痛的作用方式有些不同,因此你若觉得使用任何一种皆无法有效地控制发烧,不妨两种并用。每6小时服用2片阿司匹林及2片扑热息痛。服用这些药物时,需先经医师同意。
切勿让孩子服用阿司匹林
18岁以下的青少年,千万不要服用阿司匹林。因为阿司匹林可能使发烧的儿童爆发雷氏症候群,这是一种致命性的神经疾病。儿童可以用扑热息痛代替。以每磅体重服用5—7毫克的方式,计算服用量,每4小时服用一次。记住,增加使用频率或超过适当剂量,都有危险,一定要有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7.注意穿衣
如果你感到很热,则脱下过多的衣物,使体内的热气可以散发出来。但如果因此而使你打寒颤,则说明衣物太少,应该增加,直到不冷为止。
如果患者是小婴儿,则需特别注意,因为他们还不会表达他们的感受。其实,给小孩穿过多衣服或把他们置于酷热的场所,都可能引起发烧。
同时,勿使室温过高,医师通常建议勿超过20℃。同时,应让室内适度地透气,以帮助复原,并保持柔和的光线,使病人放松心情。
发热病儿的衣服不要穿得过多,被子也不要盖得过厚,以免影响体热散发。发热患儿在退热过程中,要大量出汗,此时要用热毛巾擦去胸、背、腋下及面额部的汗,并及时更换内衣;注意补充营养物质和水分。发热时营养物质和水分的消耗增多,而消化功能减退,因此应该适当减少饮食,吃一些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如豆浆、米粥、面条汤、馄饨、等;尽量多喂水,如果汁、糖水、白开水或清凉饮料等;多喝水不但有利于降温,而且有助于细菌毒素的排泄。高热时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适宜细菌生长繁殖,会引起舌炎、口腔炎等,因此要注意口腔卫生;可于饭前用温水漱口,帮助增加食欲,饭后用盐水漱口或刷牙。勤喂水也可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任何疾病都有一定发展和恢复过程,即使诊断明确、用药及时,也可能持续2~3 d 才能退热,有的病毒感染或较严重的细菌感染要持续5~7 d。如果诊断明确,除发热外情况较好,应遵照大夫医嘱按时给孩子吃药或打针,加强护理,不要因为一时未退热,一天跑几次或几家医院。这样不但孩子得不到休息,造成治疗紊乱,影响疾病的恢复,而且还可能使孩子再感染其他的疾病。退热药和物理降温法不能同时应用,因为两种方法的降温机制截然不同。使用退热药后,患者表现为全身血管扩张,毛孔张开,出汗增加,达到降温目的。应用物理降温方法,一般是由于冷的作用使局部血管收缩,热量经传导散热,而达到降温目的。如果使用退热药后马上又使用物理降温,就会使扩张的血管立即收缩,汗毛孔关闭,出汗停止。退热不但受到影响,而且病儿会感到很不舒服。一般是应先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体温不降,经1~2 h后,再使用药物退热。
1:它把体温升至高于很多病原体生长的最适温度,降低其生长速度,从而减少机体面对的病原体数量;
2:发烧引起的高温会使病毒的酶或毒素失活;
3:发烧加快体内化学反应速度来提高免疫反应水平。免疫系统加快攻击病原体,缩短感染的过程;
4:发烧会使病人感觉生病了,在这种情况下,病人很可能会去休息,防止机体被进一步破坏,同时有更多的体能来对付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