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其中夏宗伟 刘黎平:史记《牟其中传》 与冯仑的恩怨、与夏宗伟的情缘

2017-09-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再来一次舆论大审判如何? --序<牟其中公开信> 牟案诉讼代理人 夏宗伟 十七大决定隆重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牟其中让代他起草一封公开信,并交给了我一份准备好的提纲. 春节前夕依法探监,带去了公开信的草稿.他又提了些意见,修改后现予发表. 牟其中案自1996年3月18日,牟其中在北京机场被"边控"起计算,至今已整整12年之久.由于牟其中的大半生与改革开放紧紧相连的特殊经历与牟其中案中太多的法外因素给予人以太大的想象空间,12年来牟案一直是国内外媒体长久不懈关注的目标.例如湖

再来一次舆论大审判如何? ——序《牟其中公开信》 牟案诉讼代理人 夏宗伟 十七大决定隆重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牟其中让代他起草一封公开信,并交给了我一份准备好的提纲。 春节前夕依法探监,带去了公开信的草稿。

他又提了些意见,修改后现予发表。 牟其中案自1996年3月18日,牟其中在北京机场被“边控”起计算,至今已整整12年之久。由于牟其中的大半生与改革开放紧紧相连的特殊经历与牟其中案中太多的法外因素给予人以太大的想象空间,12年来牟案一直是国内外媒体长久不懈关注的目标。

例如湖北中行信用证垫款纠纷案件的再审,在开庭前一天突然被紧急叫停,法庭发出了《延期再审通知书》。四年过去了,再审仍杳无音讯,不但凸显法治的有名无实,也透露出其背后隐藏着某一天必然会爆炸重大事件的信息。

既然牟其中的个人命运是跌宕起伏的三十年改革开放进程的缩影,研究牟其中、解剖牟其中就是一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解放思想、确定下一个改革目标必须作的工作之一。

牟其中毕生与“左”的思潮进行斗争,为此已经付出了三次牢狱之灾的代价,总计时间已达15年之久。前两次均经当时中央主要领导的干预才得以平反出狱。其成果是第二次平反之后,《人民日报》评论题目表明的,改革开放必须《医治“左”的顽症》。

据人民日报群工部的同志1995年9月对牟其中讲,是根据胡耀邦同志的长篇批示写的。 这一次的时间最长,至今还被关在牢里。虽然办案法院一直坚持南德集团与牟其中与湖北中行的信用证没有直接的法律关系,胡锦涛总书记早在2003年已对此作出了应“在法院系统,依法解决”的批示,但再审仍然无法启动。

究其原因是我国的监督机制出了问题。权力不受制衡是我国政治结构的主要问题。绝对的权力带来绝对的腐败。

牟其中案件一开始,就引起了中央高层的高度关注。包括主要领导在内的大多数中央领导,十分注意防止在牟其中身上,第三次发生冤假错案。办案人员向牟其中本人传达了中央的指示:“既要收集不利于牟其中的证据,也要收集有利于牟其中的证据。

”因此,才给我们留下了今天已复印在手的可以证明南德与信用证无关的预审案卷。 但是,黑保护伞窃取了办案权力之后,我们的监督机制就失灵了。他就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把专门会议、公、检、法人员、办案法院,甚至更高级的机关,变为推行自己罪恶意志的工具。

个人意志就这样演化为了国家意志。 这是十分可怕的。牟其中还是一名中央一直关注,海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公众人物,遭遇尚且如此,更不要说申诉无渠道,呼喊无人听的弱势群体了。而如此飞来横祸,是随时可能降临到任何一位公民头上的。因为不是你违法了,而是权力需要用制造你违法的手段来达到他个人的目的。

黑保护伞要保护什么呢? 要保护一个分别在大连、武汉、烟台、广州、北京等地,用同一种假进口手法,诈骗了我国银行资金近百亿元的王向军团伙和为这个团伙作案开出了两亿多美元担保文件的交通银行内的一伙蛀虫。2005年8月10日《新京报》对此做过详细报道。

记者奇怪,王向军作案之后,为什么总能逃脱呢? 1998年3月王向军在武汉落网,关押于武汉市第二看守所。 1998年7月,中央有关部门复查湖北公、检、法对牟其中调查的结论报告完成,称“没有发现牟其中个人有违法犯罪行为”。

此报告已经胡锦涛同志主持工作的书记处四位书记圈阅。 但为了抢救已落网的王向军,有人就活生生地用三个伪证,制造了南德假案来为王向军团伙顶罪。其中两个伪证是王向军花了至少740万人民币制造的。

另一个是交通银行前负责人制造的。这些细节都记录在预审案卷之中,铁证如山。可是王向军团伙仍然于1999年9月30日被从看守所中抢救出去了,并远走美国。 办案法院2006年正式向上面请示再审牟其中案。

可是,至今未见答复。敢答复吗?再审牟其中的结果,必然是拨出萝卜带出泥。为赖昌星通风报信的原福建省公安厅负责人是掉了脑袋的。面对死亡的恐惧,迫使黑保护伞作对抗法律程序与总书记批示的生死豪赌了。

体制监督失灵,守望社会正义的舆论监督呢? 牟其中的第三次牢狱之灾与前两次区别之一是,第三次一直伴随着几百家媒体蜂拥而上的舆论审判。 黑保护伞之所以敢于如此肆无忌惮地对抗专职反腐败机关的审查,与他自持代表了民意有关。

但是,从已经揭发出来的这次大批判始作俑者吴戈与“XX部老同志”共谋的关系来看,舆论审判的政治意图是十分清楚的,就是必须证明牟其中是最大的骗子,从而证明牟其中代表的民营企业家阶层是新生的资产阶级,进而达到否定改革开放路线的政治目的。

即使使用假新闻也在所不惜。 现在,我们公布了牟其中的公开信。这是自1996年遭受审查12年来,牟其中第一次开口正面回答各方面的质疑,第一次公布了不少原始文件。

牟其中希望把那一次的舆论审判进行到底。在牟其中公布真相之后,希望当年参加过舆论审判的几百家媒体、网民与公众人士与虽然当年没有参加,而现在准备参加的先生们、女士们,踊跃参与。

更欢迎有知情人士出来指出牟其中公开信中提出的事实的失实之处,以便舆论审判能在实事求是中进行。已经参加过舆论审判的媒体,承担着把真相告诉自己读者的舆论伦理义务。让我们共同来把事实搞清楚,使黑保护伞不能继续利用伪民意来保护自己。

这既是坚守舆论伦理的需要,也是维护公平正义的需要,更是反对黑保护伞斗争的需要。因此,我们的舆论必须表达出建立在真实基础之上的民意,而非被谎言欺骗了的伪民意。否则,贻害无穷。

真正的民意怒吼了,黑保护伞也就无处藏身了。 在政治体制改革的完成尚需时日,监督体制的完善也需时日的现实条件下,推动新闻立法,从加强舆论监督起步,也不失为一种补救措施。 所以,我们呼吁,再来一次舆论大审判如何? 2008年3月30日

没想到这个在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的,最具代表性的民营企业家,曾经做出过种种惊人之举——罐头换飞机、民企发卫星、开发满洲里、炸喜马拉雅山,以前企业界的风云人物,刚进去才六十,出来已七十古来稀。

最早知道牟其中这个名字,还是刚上初中那会,那时候,在叔叔家看到一本名为《中国十大富豪》的杂志,其中,就有牟其中,此外,还有史玉柱,后来大家都知道,先是史玉柱破产,不久牟其中也被捕入狱,十大富豪中,除刘永好,李晓华外,其他几位结局都不甚理想,入狱,破产是主旋律,许多现已销声匿迹(当然,史玉柱,短短几年,东山再起,确实了不起),而牟其中,则是其中影响最大一位。

牟其中,是那个时代企业家的一个缩影,用冯仑话,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生意人,他的人生,确实波澜壮阔,前后入狱三次,前两次,均被平反,而最后一次,从2000年至今,已过16年,具体缘由,至今还存在争议,起起伏伏,不为圈外的我们所知,但是,从他的入狱后的经历,能够看到不寻常的东西。

其一,不离不弃的人,是最值得寻觅和珍惜的

虽然身陷囹圄,集团被查封,妻离子散,老部下,或这或那缘故,也纷纷离去,但至少还有一人,对他不离不弃——即其前妻的妹妹,也是以前的生活秘书——夏宗伟。

入狱16年以来,只有夏宗伟,一直在外界为他奔走呼吁,申述,不断穿梭于北京和武汉之间,找律师、法院、监狱,建网站、开博客、做公众号。

即便一次次上诉,被驳回,再上诉,不轻言放弃,只盼能为牟其中翻案,这似乎成了她生命的唯一。

没有工作,因为这就是她的工作,从31岁,到现在的40多岁,人一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就在这里耗去。

从这一点看,牟其中是幸运的,人,在生命低谷期,是最能感受到世态炎凉,即便一无所有,即便众叛亲离,但至少,还能在夏宗伟身上获得到那一丝温暖;

类似的还有史玉柱,即便90年代末破产后,但是还是有一部分骨干不离不弃,当时史玉柱的心境,估计之后的牟其中,也深有感触吧。

有时候,患难见真情,火炼见真金,只有到了真正落魄时候,才能看清,谁是真正对你好,是可以真正依靠的亲人、战友。这是最值得珍惜的,也是我们孜孜以求。

其二,不改初心,磨砺意志;

毛泽东青年时期,曾发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每一个有志于做出一番事业的人,都不能不重视身体的健康。

狱中的牟其中,虽然也有过低沉,但对未来的渴望,一直是他坚持下去的动力,为了出狱后,不会由于身体的桎梏,而不能继续自己的商业计划,故持之以恒的进行身体的锻炼、意志的磨砺。

比如,每天早上6点前起床,绕着监狱内的小篮球场跑几十圈;一年四季都用冷水洗澡;做自编的体操;午休后就来回爬楼梯——六层楼梯上下十几趟;让小姨子给稍带来毛巾,绑在手腕上,边运动边擦汗。

据说,牟在狱中,喜欢看《邓小平时代》,邓小平曾经三起三落,牟其中也三次入狱,重新开始都是70多岁。

从这个角度看,却有某些相似之处,牟是否从中受到启发和激励,不得而知,但确实喊出“再干二十年,轻松过百岁”口号,70来岁对他来说,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好的身体,就是基石。

其三,坚持阅读和写作,避免和外界脱节;

在监狱中,由于年纪偏大,可以不劳动,所以,在不忘身体锻炼之外,他最大兴趣,就是阅读、写作、和思索了。

牟其中,订阅10来种报纸杂志,有《南方周末》、《人民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企业家》杂志、《新京报》、《经济观察报》,甚至还有美国《华尔街日报》、《时代周刊》、英国《每日电讯报》、《经济学人》、日本《读卖新闻》,及托狱友通过有关渠道帮他借书来读。

除了监狱图书馆内一些关于法律、政策类书籍,牟其中读的最多的书是《资本论》,只是后来,“除开少数几份报刊,什么书籍都不让送了。”(夏宗伟语)。

“他边读,边把有价值的内容分门别类,逐条摘抄、记录,每天坚持写三五千字阅读心得和分析文章。现在牟其中的笔记本,摞起来已有数米高,字数达数百万”(夏宗伟语)。

牟其中,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扩大和外界的接触,思考自己未来事业的方向。

虽然,牟其中出狱了,已有76了,对一般老人来讲,应是在家颐养天年了;而且,在他入狱的这近20年间,整个中国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他刚进去的时候,互联网才刚在我国生根发芽,并快速发展,诞生了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企业;

及随着苹果横天出世,智能手机开始取代传统手机产品,互联网,也开始由PC互联网,步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现在社会,早已经不是他刚进去的印象中那个时代了。

据夏宗伟所做的声明,牟近期得诗一联“人生既可超百载,何妨一狂再少年”,热捧者有之,不屑者有之,毕竟七十有六了,牟其中是否能够如他心中所想那样,重建南德集团,再创辉煌?因为即便他尽量努力减少与社会的疏远感,但毕竟也与世隔绝了这么多年。

我认为,没必要去过多猜测,因为他监狱中所做作为,已经值得我们年轻人反思和学习。

一个日暮西山的七旬老人,都能这样,老骥伏枥,壮志不已,这股精神气,远胜许多年轻人,无论如何,都已值得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