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残端癌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其发病症状有哪些

2019-07-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宫颈残端癌是指子宫次全切除术后所残留的宫颈部分发生癌变.宫颈残端癌可在子宫次全切除术后数月至2年内发病,也可在数年或更长的时间发病. (一)发病原因 子宫颈残端

宫颈残端癌是指子宫次全切除术后所残留的宫颈部分发生癌变。宫颈残端癌可在子宫次全切除术后数月至2年内发病,也可在数年或更长的时间发病。

(一)发病原因

子宫颈残端癌是由于其他妇科病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引发残留的子宫颈癌变。宫颈癌变的病因包括:

1.性行为 初次性交年龄过早、多个性伴侣及男性伴侣的性行为,都被认为和宫颈癌的发生相关。认为这与青春期宫颈处于鳞状上皮化生时期,对致癌物较为敏感有关。

流行病学研究还发现初次性交年龄为16岁者,其相对危险性为20岁以上的两倍。有学者指出初婚年龄在18岁以下者,比25岁以上者的患病率高13.3倍。Biswas(1997)报道初次性交年龄在12岁以下和≥18岁者相比,OR值为3.5,且与宫颈癌的关系不依赖其他因素而独立存在。

2.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资料分析显示,在目前发现的80余种HPV型别中约有30余型与性生殖道病变有关。

生殖道HPV感染主要通过性传播,在性行为活跃的年轻女性中最常见,感染高峰年龄范围为18~30岁。作为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HPV感染多为短暂性。大多数研究报道宫颈HPV感染的自然清除时间在7~12个月左右,只有少部分为持续感染。许多研究显示,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是发生宫颈病变的必要条件。有报道称,高危型HPV的持续性感染者患CINⅢ的风险增加100~300倍,而高危型HPV阴性者在随后的2年内发生HGSIL(包括CINⅡ和CINⅢ)的可能性很小,随诊中细胞学结果也由轻度或交界性异常转归为正常。

常见症状:癌性输尿管狭窄 、泡样水肿、 肾无功能、 肾盂积水、 阴道不规则出血 、阴道出血、 阴道分泌物增多 国内江森等(1992)报道的宫颈残端癌,10例临床分析发病距前次手术的时间:15年2例。张蓉(1997)报道了12例子宫颈残端癌的治疗,分析其发病距前次手术时间为3个月~27年;其中10年7例。

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因临床分期和肿瘤生长方式的不同而异。宫颈残端癌的早期癌病例有时可无症状,约占6%。只是普查或因其他原因检查时才被发现。宫颈残端浸润癌患者一般可有阴道不规则出血及阴道分泌物增多,主要症状和宫颈癌完全一样。有学者报道宫颈残端癌患者,75%~80%有阴道流血,10%~14%有白带增多。如果肿瘤继发感染、组织坏死,分泌物可伴有恶臭,以及腰痛、小腹下坠等症状。

子宫颈残端癌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术前注意:

为了减少宫颈残端癌的发生,在决定行子宫次全切除或全子宫切除术之前必须严格检查排除宫颈癌。在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应定期参加普查,而早期诊断、及时适当的治疗对残端癌更为重要。次全子宫切除术后应定期检查,如常规做宫颈防癌涂片检查,必要时做固有荧光光谱诊断、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组织检查等排除恶变,以免漏诊。次全子宫切除后若患者主诉阴道流血应及早诊治。患者治疗后,还应定期按常规随访,如有复发应积极进行治疗。

宫颈残端癌的治疗方法与一般宫颈癌相同,以手术、放疗为主,晚期病例则采取手术、放疗及化疗的综合治疗,治疗效果与放化疗前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形态、肿瘤生长方式及患者的全身状况有关。

由于子宫体已切除,膀胱、直肠和宫颈残端粘连,加之周围形成的粘连灶和瘢痕,都给治疗带来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