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奇的新闻观 有态度的新闻是好新闻吗?还是需要客观?
个人文本,比如日记、信件,可以直抒胸臆,爱写什么写什么,爱骂谁骂谁,爱夸谁夸谁。 新闻是一种受限制的的文本。 在英美的主流新闻(Journalism)准则中,新闻要客观(针对主观而言,体现为对形容词副词的警惕和节制),新闻要均衡(体现为呈现争议双方的声音)。
媒体的态度和立场,以评论而不是新闻来体现。评论的态度和立场建立在新闻的真实性基础上。新闻的真实强调事实真实、细节真实。 但中国新闻界在吸纳和接受的过程中,呈现两极化。
一是抵触,二是过于道德化。 抵触比较好理解。中国新闻从最开始就是文人办报,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价值认可传统。1949年之后,新闻教育和实践中不断强化的价值观是全局真实大于细节真实。
也就是说,日本鬼子肯定是屠杀了中国人,这是全局真实,至于在我写的这篇新闻里描述的杀戮场景是否真的发生过并不重要,这是为全局真实服务的。 这种脉络并不孤立,欧洲大陆的很多国家,就没按英美的那套共识。
像在中国声誉很高的法拉奇,大部分访谈发表在英美的报纸上时,都是放在评论板块而不是新闻板块。 过于道德化则是另一个问题。客观均衡被上升到先验层面。 英美形成那套准则,更多是实践经验的结果。如果社会价值观多元,你的新闻过于执其一端,就面临失去更多读者的危险,中立是市场最优的选择。
而注重事实真实,会避免很多法律上的损失。 我们可以看到,价值观约多元的社会,新闻显得更加客观均衡注重事实真实。而价值观单一或者对立情况严重的社会,新闻显得更加主观。 所以,有态度的新闻,跟是不是“好”新闻,基本没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