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佛:燃灯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

2018-01-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佛教中,"世"是时间的意思,三世就是指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在佛教所说的三世因果轮回中,"世"是指一期个体生命的跨度时间.三世佛虽然也是根据时间划分的,但跟上述生命轮回的三世还是梢有区别.三世佛是指过去燃灯佛.现在释迦牟尼佛和未来弥勒佛.元沦在汉传佛教寺院的大雄宝殿中还是在藏传佛教的唐卡里,我们都可以看到三世佛的造像.一般中间的是释迦牟尼佛,左边的是燃灯佛,右边的是弥勒佛.这三世佛在佛教中具有颇高的地位,因为他们都是自己那个世的教主,所以不但在佛殿.唐卡中有他们

在佛教中,“世”是时间的意思,三世就是指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在佛教所说的三世因果轮回中,“世”是指一期个体生命的跨度时间。三世佛虽然也是根据时间划分的,但跟上述生命轮回的三世还是梢有区别。

三世佛是指过去燃灯佛、现在释迦牟尼佛和未来弥勒佛。元沦在汉传佛教寺院的大雄宝殿中还是在藏传佛教的唐卡里,我们都可以看到三世佛的造像。一般中间的是释迦牟尼佛,左边的是燃灯佛,右边的是弥勒佛。这三世佛在佛教中具有颇高的地位,因为他们都是自己那个世的教主,所以不但在佛殿、唐卡中有他们的单独造像,即使在——些密宗本尊唐卡中也会有一些符号来暗示他们的存在。比如我们所熟悉的绿度母,她左手持一枝延伸到左耳边的乌巴拉花上,就有三种不同的花状:一朵已经凋谢,一朵正住盛开,—一朵尚未绽放。其中凋谢的就代表过去燃灯佛,盛开的代表现在释迦牟尼佛,尚未绽放的则代表未来弥勒佛。

表现在唐卡绘画中的这些画技,既表达了艺术方面的高超手法,也揭示出了深刻的佛教义理,特别是唐卡中运用巧妙的象征来揭示深奥的哲理,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有人说藏传佛教,特别是密宗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象征派艺术,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燃灯佛属于过去佛,这毫无疑问,但是释迦牟尼佛作为现在佛,一般人却难以理解。按照历史来看,释迦牟尼佛是二干五百年前的人物,怎么却划分为现在佛呢?这要从佛教内部说法讲起。佛教认为世界的空间没有边际,时间也没有极限。由于这种对世界广阔的认知,所以对时间单位是以“劫”来计算的。

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在佛教来说属于“贤劫”。在这个劫当中会有一千尊佛出世,释迦牟尼佛是其中第四佛。由于现在的教法仍然属于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所以称之为“现在佛”。当以后弥勒佛出世的时候,释迦牟尼佛才会被称为过去佛。

燃灯佛在佛教中,没有发现有具体的独立经典论述,只是散见于其他经沦中。在龙树的《大智度论》中说,当燃灯佛出生的时候,正值夜晚,但奇怪的是出生当时周围一片光亮,犹如白昼,由此父母给他起名为“燃灯”。

“燃灯”有传续佛法,照亮无明黑夜等佛法寓意。在这幅唐卡中,中间主尊就是燃灯佛。他沉着慈祥的面容,透着睿智,显得分外庄严。身穿袈裟,显现山家比丘相,双手结转法轮印,表义宣讲一切佛法。

在主尊的上方,是以四臂观音为宅的密宗三怙主组合图。观音代表睹佛的慈悲爱心,文殊代表诸佛的智慧,金刚手代表诸佛的力量。在燃灯佛的两旁,有很多的罗汉围拱,说明只有佛陀的证悟才最圆满究竟。毋庸说圆满地救助众生,即使彻底的自救,罗汉尚且没有完全做到,诸佛的十力、四无畏等功德尚未完具,所以仍然以佛陀为最终皈依。

在主尊的下面是几位出世间的护法。中间的是白六臂玛哈嘎拉,这个护法在佛教中有增加财富和福报的功用,也属于财神护法。

在密法中,玛哈嘎拉有各种不同的化相,有称为大黑天的六臂玛哈嘎拉,具有增生修持者菩提心以及驱除魔障的加持作用;有被称为宝杖怙主的红棒玛哈嘎拉,是萨迦派主要护法;还有四臂玛哈嘎拉,为胜乐金刚的化身等。

左下角是赞巴拉,也叫黄财神。右下角是骑龙白财尊,也是财神护法的一种。在藏传佛教一些教派中,盛行阿底峡尊者传承的白财尊护法,其来源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约在900多年前,阿底峡尊者在路边见到—‘个乞丐因为饥渴而倒在地上,面临死亡。心想,即使找到食物回来,乞丐也必已断气,故此拿出了僧人随身携带的剃发刀,割下自己的肉来救助乞丐。但垂死乞丐却回答说:“我虽极为贫贱,但绝不敢做出啖食人肉的事情,何况食用一位比丘身上的肉。生死就由天吧!请师父勿为我残伤身体呀!”阿底峡尊者心中生起了难以抑制的大悲心,思考如何才能救度众生免干贫苦,并同时虔诚祈请观音菩萨。这时观音菩萨就显现在天空中,当听到尊者的哭诉时,也心念众生之痛苦,眼中溅出了伤感的泪花。此时,由观音之左眼所流出之一颗泪珠化生出六臂玛哈嘎拉护法,而右眼所流出的泪珠则变为白色身相的乘龙赞巴拉财神。

如果在唐卡中出现的护法都是财神,那么一般都暗示主尊具生财、增福的作用,看这幅唐卡的画法,似乎修持燃灯佛亦具有此功能。

在佛教中,燃灯佛是释迦牟尼佛的老师,曾经授记释迦牟尼佛成佛。故事是这样的:在久远劫以前,燃灯佛已经成佛,而释迦牟尼佛当时只是个儿童。有一天,释迦佛以五茎莲花贡献给燃灯佛,燃灯佛非常高兴,当时观察到此儿童将来会成佛,于是授记他九十一劫后,也就是现在的贤劫时期,成佛后的名号叫作释迦牟尼佛。

即使在《金刚经》中,我们同样也会找到这个故事的依据。经中释迦牟尼佛问他的大弟子须菩提:你认为我以前在燃灯佛那里得到授记,是真的得到了什么秘密之法吗?这句话明显说明释迦牟尼佛是燃灯佛的弟子。

按照大乘佛教的观点,历史上的释迦牟尼佛其实早巳成佛。他为了救度地球上的人类和众生,在2500多年前从兜率天降生在印度王宫,示现了降生、出家、寻师访友、六年艰苦的修行以及菩提树下降魔、成佛、讲法、救度众生的事迹。

这幅唐卡讲述了佛陀成佛后,上升到三十三天为死去的母亲摩耶夫人讲述佛法以及安居,后从三十三天重返人间的故事。

这是佛陀在大约四十一岁的时候,上升到三十三天,为很多天神讲授了《白伞盖陀罗尼》、《净治恶趣仪轨》、《幢顶妙臂庄严陀罗尼》、《顶髻尊胜净治恶趣苦陀罗尼》、《不动金刚密续经》等经教。

当佛陀住在三十三天界的时间中,目犍连尊者为维护佛教的正常发展,而仍住在地球上。—·般人都不知道佛陀去了哪里,所以由波斯匿王等人来到目犍连尊者的住处,请问佛陀的行踪。尊者答以佛陀住在天界。

时光如梭,夏季的三个月很快过去了,他们又到目犍连尊者前,请求说道:“现在我们已很久未见佛面,我们一致请求迎接世尊归来。”于是目犍连尊者运用神通刹那顷前往天界,在世尊前禀明大家的请求,并启请道:“世尊,阎浮提的人们不能登此天居,诸天神是有降临阎浮提的神力的。因此现在请世尊返回阎浮提吧!”这样启请后,世尊吩咐道:“目犍连你回去传语说,我七天之后,返回人间。”目犍连仍然刹那顷返回阎浮提,将佛陀的回复通知了大众。

于是在仲秋八月二十二日,佛陀动身返阎浮提时,由帝释天神命毗首羯摩天神幻造三道阶梯,唐卡中那道从天界直垂下来的就是这天梯。中间是吠琉璃阶梯,为佛世尊及侍眷等所行道路;右边黄金阶梯上有梵天王、色界诸天神围绕在佛陀身边;左边水晶阶梯上,有帝释、欲界诸天神围绕在佛陀身边,并为佛陀支撑伞盖宝幢。佛陀为了让幻造天梯的天神毗首羯摩王高兴,天梯一半的路程,是一步步走下的,另一半才示现神变而下。

从唐卡中我们可以看到,佛陀以及围绕的诸天神,都停留在天梯的中间部位,这是因为天神们不习惯闻到人身上的气味,所以停留在半空。下面的是波斯匿王等国王、大臣以及迎接佛陀的人众。也就在那里,天神和人间佛教徒共同努力修建了“佛从天降塔”。这种塔有四层或八层的,每一面突出处的中间,都建有阶梯,佛教著名八塔中的“天降塔”即由此得来,我们可以看到天降塔图中的塔中间刻有阶梯。

皈依境是藏传佛教徒在修持佛法时的皈依对象,各教派都有不同的皈依境。但所有的皈依境一般都是由教主释迦牟尼佛或者每个教派的开派祖师,围绕着传承祖师、本尊、佛、菩萨、护法等组成。

这是一幅以释迦牟尼佛为主尊的皈依境图,是格鲁派信徒在修持菩提道次第等教法时,辅助观想用的-—幅唐卡。在这幅唐卡中,主要分为五大部分: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前方是所有传授佛法的精神导师,释迦佛右边是以弥勒菩萨为代表的广行派祖师,左边是以文殊菩萨为代表的深观派祖师,上方是以金刚持为代表的加持派祖师,然后外围环绕着四密续本尊、佛、菩萨、勇士、空行、以及智慧护法等。

图中主尊为释迦牟尼佛,肤色金黄,身披袈裟,双足跏跌坐在由八只狮子所抬的以莲花日月为坐垫的宝座上。在释迦佛心中,隐现金刚持,这在行者观修当中具有重要意义。在佛教徒观想当中,主尊虽然外表示现为释迦牟尼佛,但其本质是自己的根本上师。将自己所有精神导师看做是佛陀的化身,是佛教徒特别是密宗信徒修持的一个重要修持方法。这样修持,将有助于提升和加速自己的修炼质量和进程。另一方面,藏传佛教非常注重法脉传承,无论显密佛法,都要依白释迦牟尼佛起直到自己上师之间丝毫没有中断的上师来学习,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得到最正确无误的教法。

在主尊的上方,是以金刚持为主的加持派祖师。最上面蓝色拥抱白色明妃者即为金刚持佛。金刚持、本初佛等,是佛教中假定的最初佛陀,表义一切佛法加持的来源。下面为黄色文殊菩萨,虽然他是深观派传承祖师的代表,但他也是加持派一位重要祖师。下面那些头戴尖顶黄色班智达帽者虽然无法一一判断是谁,但依据格鲁派的传承来说,应该是指宗喀巴、降边嘉措、温萨巴等几位著名祖师。

在释迦佛右边是全部广行派的祖师,靠近释迦佛的是弥勒菩萨。在佛陀所有教法中,后期主要分为两支传承,一支是阐述修持次第以及种种修持方法的被称为广行派,另一支是阐述空性思想见解的深观派。广行派的教法由弥勒菩萨继承并传承下来,是以弥勒为代表,所以在唐卡中把弥勒画在释迦佛右边最前面的位置。在这些传承祖师的最上方,头戴红色班智达帽者为无著菩萨,因为是无著菩萨把这些广行派的教法首次带到人间。其他祖师都是广行派中重要的传承祖师,虽然我们无法一一分辨,但应该是世亲、解脱军、金洲以及阿底峡、仲敦巴等祖师。

在释迦佛左边的是全部深观派传承祖师,靠近释迦佛的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被视为诸佛智慧的代表,是佛教智慧的人格化,佛陀所有的空性哲理思想全部托付给了文殊菩萨。在所有深观派祖师的最上方,头部有蛇环绕者为龙树菩萨,是人间深观派传承的鼻祖。其他祖师分别为提婆、佛护、寂天、大小杜鹃、阿底峡尊者等。

在深广两支传系中,我们会发现都有阿底峡尊者的存在,因为在之前,这两支传承都是分别流传,传至阿底峡尊者的时候,才将之合流于一身。在两边祖师中,如果我们仔细观察,都会发现一位身边有佛塔者,这位祖师就是阿底峡尊者。因为阿底峡尊者非常敬重自己的师长,所以随身携带他根本上师金洲大师的骨灰。

在释迦佛的下方绘有戴黄色班智达帽的六位祖师,这六位祖师是代表自己现世中教导过自己佛法的精神导师。中间一位代表自己的根本导师,其他代表所有跟自己有过法缘的上师。具体到行者个人观修的时候,未必一定是六位,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观。

在外围是一圈是以大威德怖畏金刚为主的无上密本尊。中间的是大威德金刚,九面三十四臂十六足。在格鲁派密法传承中,大威德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是宗喀巴祖师极力推荐的一位本尊,具有父续以及母续所有的优点,且事业法极为广大。然后周围是时轮、密集、胜乐、喜金刚等无上密本尊。在行者观修的时候,按照仪轨要求,在这些无上密本尊外围还应该有瑜伽部、行部以及事部的本尊,也许因为唐卡绘制的局限性,所以未能画上。

再外围的佛是代表药师七佛、三十五佛、贤劫千佛等所有的佛陀。虽然唐卡只是绘制了几尊佛,但行者在观修的时候同样要观想出所有的佛陀。

再外围是所有的菩萨、勇土、空行等僧宝。在最外围,是以六臂玛哈嘎拉为主的一切出世间智慧护法。我们可以看到中间的是六臂玛哈嘎拉,然后有阎罗法王、毗沙门、白六臂玛哈嘎拉、吉祥天母等。在唐卡的最底部,绘有四大天王,他们由于是世间护法,所以被绘制在皈依境之外,其主要功能是保护佛教。

3.本生如意树——具光王的故事

这幅唐卡是说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最初发菩提心的故事。当时,释迦佛是一位国王,叫具光王。他发现了—“头浑身雪白、犹如神仙坐骑一般的大象,非常喜爱。于是让调象师将之驯服后上供给自己。调象师谨遵王命,将象调顺后供献于王。

当国王乘坐此象,前往森林中游玩时,这白象嗅着雌象的气味,随着气味疯狂地奔向母象。具光王用手抓住身旁的树枝,才幸免生命的危险。于是具光王责斥调象师说:“这就是你驯服的象吗?怎么还是如此暴烈?”调象师禀王说:“大王!我是真的驯服好了,但由于它嗅到雌象气味,便不听驱使了。但是它还没有失去那被调治的念头。”

七天后,象的狂性消失,它忆起调治手段仍然回到它的住处来了。于是调象师禀王说:“象归来了。”国王说:“你根本没有将它调驯。”调象师禀王说:“大王,我的确已经驯服了,那么我今天就在大王眼前作试验吧!”他于是拿着烧红的铁钩来到调象处,对象作调驯手段时,象仍如平常那样接受调冶。国王不解说道:“为什么这头这般极为调驯的象,之前却对我乱动起来呢?”象奴禀王说:“大王!我不是早巳向王禀过,这象身己得调,心末调驯吗?我只能凋它的身,但却不能调它的心。”国王问道:“那你听过有能凋心的吗?”这时候调象师获得十方诸佛的神力加持,以此答道:“大王!身心二者都能调伏者只有佛陀世尊啊。”于是具光王当下生起极大信仰,生起了大悲利众的菩提心。

我们可以看到这幅唐卡中释迦佛的前方,有一位调象师正在拿着烧红的铁钩在对一头白色大象做驯服,那象看起来极其驯服乖巧,正如故事中所说那样调驯。在释迦佛左边画有一人骑在白象上,那象似乎在狂奔,象上的人手臂挥舞,眼见跌倒,也正是代表故事中释迦佛的前身具光王坐骑其上险些遇难的情形。

除了这幅唐卡以外,藏传佛教中经常用驯象来喻示调心。比如在藏传佛教寺院壁画上,我们会经常发现一组驯象的图案,称为“修定图”。在这组图案中,我们会看到最初一个人拿着鞭子在驯服一头撒野狂奔的黑色大象,鞭子就代表了人的正知正念和理智,黑色的象代表我们没有经过驯服的狂野内心。在经过几个阶段之后,黑色的象变为半黑半白,说明内心已经初步得到调治,一直到最后完成变为白象,象征着迷乱、粗野的内心得到完全调伏。这幅图正是喻示佛教徒修习禅定必经的九个阶段,称为“九住心”。

弥勒佛,梵文Maitreya,藏文Jampa,意为“慈心”,故亦称为“慈氏”。按照大乘佛教观点来看,弥勒佛其实于无量劫以前早已成佛,但现在住在兜率天内院净土中,待将来时机成熟的时候,即应众生之因缘而在未来人间龙华树下示现如同释迦牟尼佛那样的成佛事迹。

在释迦牟尼佛示现人间的时候,弥勒为八大菩萨,,,弟子之一。如果将佛陀所讲经论进行总结和归纳,我们可以分为广行派及深观派两支传承,其中,广行派法义乃由佛陀传授给弥勒,再经无著、世亲等历代祖师传至今天,而深观派教法则由佛陀托付给文殊菩萨,经龙树、月称等历代祖师传至今天。

弥勒佛之传统坐相颇为特别。从这幅唐卡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并不像其他佛陀那样双盘跏趺而坐,而是如现代人般坐在椅子上。为什么弥勒佛形相会被画师们绘造为这种坐相呢?这表义他将马上站起来救度众生,很快由兜率内院下降人间利益众生。

弥勒的双手作说法印,代表他降生人间后会广说佛法。他的双手各捻一龙华树的花茎,表义他将于龙华树下示现成佛之相。弥勒左手所持的花心中托着一个水瓶,表义他将生于婆罗门族中;右手所持的花心中托着一个法轮,表义弥勒将会于人间说法。

也许有人会有疑问:既然弥勒将于人间示现,他当然会说法,何须特别表示呢?其实佛教认为,并非每一位佛陀都会在人间说法,这必须看当时众生之因缘而定。在释迦佛二千多年前示现成佛之相后,本来也没想宣说佛法,后因帝释及大梵天王以法螺等作礼祈请,他才廾始说法。由此可见,示现成佛之圣者不一定说法,但弥勒之手印及法轮表示他将开示正法。

婆罗门川是印度的一个重要种姓,他们常备一个净水瓶随身携带,故此水瓶是代表弥勒将来出生的民族和种姓。这点跟释迦牟尼佛稍有差别,释迦佛降生在刹帝利王族。弥勒的顶上佩戴一座小小的佛塔,表义弥勒之师承亦源自本师释迦牟尼佛,且暗含佛教敬重师长之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