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养阴清肺汤的功效 为你介绍相关的方子

2019-05-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养阴清肺汤,中医方剂名.为治燥剂,具有养阴清肺,解毒利咽之功效.主治白喉之阴虚燥热证.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并逐渐扩展,病变甚速,咽喉肿痛

养阴清肺汤,中医方剂名。为治燥剂,具有养阴清肺,解毒利咽之功效。主治白喉之阴虚燥热证。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并逐渐扩展,病变甚速,咽喉肿痛,初起或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脉数无力或细数。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鼻咽癌等证属阴虚燥热者。

方义:

白喉一证,多由素体阴虚蕴热,复感燥气疫毒所致。喉为肺系,少阴肾脉循喉咙系舌本,肺肾阴虚,虚火上炎,复加燥热疫毒上犯,以致喉间起白如腐、咽喉肿痛、鼻干唇燥。治宜养阴清肺,兼散疫毒。故《重楼玉钥》说:“经治之法,不外肺肾,总要养阴清肺,兼辛凉而散为主。”方中重用大生地甘寒人肾,滋阴壮水,清热凉血,为君药。玄参滋阴降火,解毒利咽;麦冬养阴清肺,共为臣药。佐以丹皮清热凉血,散瘀消肿;白芍敛阴和营泄热;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散结;少量薄荷辛凉散邪,清热利咽。生甘草清热,解毒利咽,并调和诸药,以为佐使。诸药配伍,共奏养阴清肺,解毒利咽之功。

禁忌:

白喉忌表,尤忌辛温发汗,据原方后记载:“如有内热及发热,不必投表药,照方服去,其热自除。”

组成:

大生地、麦冬、玄参、生甘草、薄荷、贝母、丹皮、白芍。

用量:

大生地6g,麦冬、玄参各9g,生甘草、薄荷3g,贝母(去心)、丹皮、白芍(炒)各5g。

用法:

水煎服。一般日服1剂,重症可日服2剂。

功用:

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概念

治疗肺中燥热的治法。脏为阴,腑为阳,脏阴宜润不宜燥。内脏津液不足,或因感受温邪,化燥伤阴,则影响其功能。燥热在上者,多责之于肺。养阴清肺具有滋养阴液,清肺中燥热的作用,适用于临床表现为干咳少痰,咽燥咯血,或咳嗽气喘,甚或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拨出,病变甚速,初起发热,鼻干唇燥,呼吸有声,似喘非喘的证候。常用药物有西洋参、玄参、麦冬、百合、生地、梨汁、藕汁等,代表方剂如琼玉膏、养阴清肺汤、五汁饮。

注意事项:

在现代医学当中,并没有“润肺”、“清肺”的概念,这里的“润”通俗理解为“滋润”,中医认为,肺乃娇脏,润肺有助肺部的保健;而中医上“清肺”也不是“清理肺部”的意思,中医提到“清肺”的时候前面一般还有“养阴”两个字,意思是滋养阴液,清除肺热、肺火,临床表现为干咳少痰、咽燥咯血、咳嗽气喘、鼻干唇燥等症状的患者便需要养阴清肺。

从中医的角度,百合、梨等食物的确有“润肺”的作用,但是不代表能保护帮助人体抵御污染。中医的“肺”与西医的“肺”所指还是有区别的。中医所指的肺不单单指一个器官,比如中医认为“肺主行水”,比较通俗地说是指肺气有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的功能。

临床注意事项:

养阴清肺为甘寒润燥之法,有时佐以泄热之药,则润燥之功益显,但苦寒伤气、辛香耗津之品,均非所宜。

养阴清肺的一些方子:

1 食物:葛根(又称深葛、大葛、粉葛等)500克,猪肺1个,药物:蜜枣6粒。 做法 猪肺灌水洗净切块,葛根切块,加入蜜枣、水8碗、煲2小时汤成。,葛根清肺汤

2 黄芩清肺汤 黄芩6克 栀子2个(擘破)用水23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3 人参清肺汤 地骨皮 人参(去芦) 阿胶(麸炒) 杏仁(去皮、尖,麸炒) 桑白皮(去粗皮) 知母 乌梅(去核) 甘草(炙) 罂粟壳(去蒂盖,蜜炙)各等分药嚼咀,研为粗散。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加乌梅、枣子各1枚,同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及临卧时温服。两滓留并煎作一服。

4 养阴清肺汤 大生地6克 麦冬5克 生甘草5克 玄参5克 贝母3克 丹皮3克 薄荷3克炒白芍3克。

5 除热清肺汤 药物组成 麦冬、黄芩、石膏、玄参、生地黄、贝母、赤茯苓。

6 门冬清肺汤 天门冬、麦门冬、净知母、鲜桑叶、怀生地、枯黄芩、地骨皮、信前胡、北沙参、炙甘草。

7 滋阴清肺汤 鲜生地18克 细木通2.4克 薄荷叶2.4克 金银花9克 京玄参9克 川雅连1.5克 冬桑叶9克,连翘壳9克 鲜石斛12克 甘中黄2.4克 大贝母9克 鲜竹叶30张 活芦根(去节)30克

8 调气清肺汤 苏子 杏仁 橘红 砂仁 白茯苓 桑白皮 马兜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