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勇厨师 清华厨师张立勇:说我成功为时过早

2018-03-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清华大学第十食堂的门口.一部单车在我面前忽然刹闸,"HI!你是中国青年报的吧?"我眼前一亮,这位洋溢着阳光活力的男生就是网上疯狂传播的"托福

清华大学第十食堂的门口。一部单车在我面前忽然刹闸,“HI!你是中国青年报的吧?”我眼前一亮,这位洋溢着阳光活力的男生就是网上疯狂传播的“托福630分、说着英语卖馒头”的清华厨师张立勇? 张立勇,这位29岁的农民工,在清华食堂一边卖着馒头一边自学英语,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托福考得高分。

清华学子发现了这位用英语卖馒头的大师傅,在BBS上将他比作《天龙八部》中身怀绝世武功却深藏不露的少林寺“扫地僧”,并冠之“馒头神”的美誉。

一时间,张立勇成为新闻人物,大小媒体争相报道。 “父母都是庄稼人,学业上,他们不能给我多大帮助,但在生活中,他们的乐观感染了我,我知道,人穷志不能穷。”的确,从来自赣南山区的张立勇的脸上,我看不到一丝苦难的影子。

意识到家里的状况,张立勇当时只有一种想法———让房子不再漏雨,父母不再低三下四地到处借钱借粮。于是,少年在高二那年放弃了学业,去广州打工,他告诉自己:“我只是把上大学的梦往后推。

”离开校门的那天,他发誓,“将来我还会再回来。” 打工的日子辛苦而劳累,“那个时候,我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这城市非常繁华、漂亮,但仔细想想,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什么都不属于我,属于我的,只有一张床”。

在叔叔的帮助下,1996年,21岁的张立勇来到北京,在清华食堂做了一名厨师。第一次走进清华园,他怦然心动,头都有点晕了,大学是他一直向往的,何况是清华。 在清华,张立勇很快融入了浓浓的学习氛围中。

他和清华学子一样,去教室、去图书馆、上英语角、参加英语协会、聆听大师讲座,所有能学习的机会,张立勇都不放过。他每天早上4点多起床,在菜墩前、窗口前一站就是八九个小时,一天下来早已人困马乏,但7年时间,他一直坚持按自己的学习计划走,常常学到凌晨一两点。

他认为,学英语就像刷牙,每天都要张嘴,每天都要坚持。“或许人生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你觉得自己不能坚持,但如果你认为是在实现自己的理想,就会在不能坚持的时候继续坚持下去。

” 张立勇的坚持,终于得到了回报,如今,他在学校餐饮中心英语培训班司职主讲,并即将获得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文凭。依靠自己的勤奋与坚持,张立勇终于圆了迟到10年的大学梦。

成名之后,有记者专门跑到张立勇的家乡采访他的父母,让他们谈谈教子之方,淳朴的老人说:“是孩子自己懂事得早,家里没有能力,他知道怎样选择属于自己的路。他现在所得的一切,靠的都是自己。” 张立勇没有因为成名而改变些什么,他今天依然在食堂里用英语卖饭。 当笔者问到他有没有感觉自己成功了,张立勇说:“我可能在语言学习方面有点成绩,但说成功,还为时过早。”(本报北京6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