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宋恩华 宋恩华副省长在第十三次河北省民政会议上的讲话

2018-03-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创新社会管理  改善发展环境 打造服务型民政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总结我省第十二次民政会议以来的民政工作,研究部署"十二五"时期工作任务,推动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贡献力量.今天上午,立国部长.庆黎书记.庆伟省长等领导同志亲切接见了与会代表,并出席这次会议.刚才,会议表彰了全省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希望大家以他们为榜样,恪尽职守.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推动民政事业取得新的更大成绩.一会

创新社会管理  改善发展环境 打造服务型民政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总结我省第十二次民政会议以来的民政工作,研究部署"十二五"时期工作任务,推动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贡献力量。

今天上午,立国部长、庆黎书记、庆伟省长等领导同志亲切接见了与会代表,并出席这次会议。刚才,会议表彰了全省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希望大家以他们为榜样,恪尽职守、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推动民政事业取得新的更大成绩。一会儿,立国部长、庆伟省长还要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五年来民政事业发展的显著成绩

2007年第十二次全省民政会议以来,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把民政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集中力量办了很多惠及人民群众的好事,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大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要事,实现了重点工作有创新,难点工作有突破,整体工作有提升。主要体现为"六个进一步"。

一是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城乡低保标准与全国平均水平同步增长机制,建立了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实现了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和人均生活水平同步增长。

在全国率先推行"阳光低保"管理模式,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公平公正。五年来,全省城乡低保对象由245.5万人增加到279.8万人,城市平均低保标准由每月159元提高到325元,农村平均低保标准由每年740元提高到1783元。

全面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11年中央和省级城乡医疗救助资金达4.6亿元。认真落实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建设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13个,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2.6万人。在全国率先开展接送流浪儿童回家活动,基本实现了城市街面无流浪儿童的目标。

二是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级救灾准备金机制,同时完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编制和定期演练、灾情会商评估、救灾资金和物资紧急拨付、救灾专项资金投入、救灾物资储备库网络等机制,省、市和1/3的县(市、区)建起了救灾物资储备库,实现了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的有效结合。

完善的救灾机制、充足的物资储备,在应对突发自然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年来,累计发放救灾资金13.8亿元,救灾物资62.4万件(套),救助群众2300多万人次。

面对今年"7·21"特大洪涝灾害,第一时间启动预警响应,第一时间转移安置群众,第一时间下拨救灾款物,为夺取抗洪抢险救灾阶段性重大胜利做出了贡献。出色完成了支援四川汶川地震等重特大自然灾害救灾任务。

三是社会福利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年一项新举措,一年一个新台阶,基本形成了具有河北特点的养老服务体系框架。在全国率先开展"多院合一"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建成164个,五保供养能力达到60%,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近一倍。

在全国率先推行"农村互助幸福院"养老模式,开辟了为农村留守、独居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的新途径,目前已建成1.6万个,覆盖全省33%的农村。这两项创新性举措先后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充分肯定。

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一键通"养老呼叫服务网络全覆盖,入网老人达68万人,加盟商达3.6万家。儿童福利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五年来累计投资1.3亿元,健全了孤儿抚养、教育、医疗、康复、就业、住房等福利制度。积极引导和支持公益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福彩销售150亿元,筹集公益金52.5亿元。

四是拥军优抚工作成效进一步凸显。双拥工作呈现良好发展势头,9个设区市、7个县(市)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位居全国前列。认真落实各项优抚政策,确保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与当地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在全国率先普及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费用"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彻底解决了"报销难"问题。

五年来,全省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对象从31万人增加到61万人。积极落实退役士兵安置制度,基本完成20万名退役士兵的接收任务。基本建成新型军休服务管理模式,落实了1.2万名军队离退休干部和士官的政治生活待遇。

五是民政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增强。修订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办法和《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依法圆满完成第八、第九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提前一年完成1626个"难点村"治理任务,群众测评满意率达95%。

9个县被民政部评为全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在全国率先建立"四有一创"社区建设模式,为城市社区建设提供了新经验。农村社区建设实验活动有序推进。出台了《河北省社会团体登记管理办法》,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总数近1.6万个,社会组织党组织应建必建率达100%。

六是社会公共服务管理进一步规范。顺利完成了撤销唐海县、设立曹妃甸区工作,完成了7条省界联检任务;集中开展了地名清理规范工作,编制完善了地名专项规划,基本形成了标准规范、内容丰富、方便及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成效显著,168家婚姻登记处被评为全国规范化建设单位。落实惠民殡葬政策,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殡葬救助保障体系。

五年来,全省民政工作在求实创新中发展,在攻坚克难中突破,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密结合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谋划推动各项民政工作;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鼓励先行先试,努力破解难题,9个"全国率先"记录了民政工作者的不懈追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民政事业发展力量不断壮大;坚持统筹协调、重点突破,集中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这五年,是民政政策出台最多、经费投入最大、提供基本社会服务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这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民政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广大民政系统干部职工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结果,也是有关部门通力协作、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借此机会,向全省民政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向长期关心支持民政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二、"十二五"时期全省民政工作总体部署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民政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一是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解决民生问题正由保基本向全面改善民生转变,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仍未根本扭转,统筹兼顾各方利益难度增大。

二是随着社会多元性、流动性和开放性日益凸显,社会结构、就业结构、人口结构、居住结构和利益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社会诉求更加多样。

三是随着政治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对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产生了新期待。四是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我省老年人口已达983万,急需实现"制度养老"对"养儿防老"的替代。五是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越来越多的社会事务和社会服务将转交给社会组织,对社会组织的功能、结构、管理体制提出了新要求。

省第八次党代会开启了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新征程,明确要求加强以保障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政工作关乎民生、民权、民利,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十二五"时期,全省民政工作总的要求是: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和完善体制机制,全面打造服务型民政,实现有效的社会救助、广泛的基层民主、全方位的社会服务和规范的社会管理,充分发挥在推进社会建设上的骨干作用。

到"十二五"末,实现基本民生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基层民主活力和社会自治功能明显增强,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更加有力,服务民生的网络基本形成。着重抓好"五个着力提升":

(一)着力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无论经济社会发展到何种程度,总有部分社会成员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总有部分群众因灾造成生活困难。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发挥民政的保底作用,是服务型民政建设的重点。

一是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系。"7·21"抗洪抢险救灾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就是减灾救灾要关口前移,加大减和防的力度,做实抗和救的工作。要全面落实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加快建设省级救灾应急指挥中心,各市、县(市)到"十二五"末都要建成应急救助信息处理与共享平台。

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储备救灾物资的品种和数量,必须具备保障三级应急响应的要求。认真总结"7·21"抗洪抢险救灾经验,进一步完善灾害监测预警、应急响应、资金保障、灾情会商、社会动员等机制,提高综合防范能力。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争创国家"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扎实做好灾区恢复重建工作,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二是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整合政府各类救助资源,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推动社会救助从生存型向预防、生存、发展全过程干预模式转变。继续完善城乡低保制度,确保低保标准、人均补差与全国同步增长;全面推广"阳光低保"工作,所有县(市、区)全部建立低保认定核查中心,完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机制,促进社会救助管理精细化。

继续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供养标准要达到或高于当地居民正常生活水平;加强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全省五保集中供养能力要达到70%以上。继续完善城乡特困群众医疗救助制度,适当扩大医疗救助覆盖面,逐步降低或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提高医疗救助水平。

三是发展福利和公益慈善事业。大力发展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落实孤儿保障制度,健全福利服务体系,推进福利保障服务向社会困难老年人、残疾人和困境儿童拓展。切实加强对公益性基金组织、慈善机构的服务管理,落实好税收减免政策,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提高慈善组织公信力。强化彩票公益金使用管理和绩效评估,发展福彩文化,提高保障能力。

(二)着力提升老龄事业发展水平。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项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的战略任务,既要立足当前,又要谋划长远。要树立"积极老龄观",认真落实我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抓住"发展、保障、健康、参与、和谐"五个关键,推动老龄事业健康发展。

一是把握发展重点。不断健全老龄战略管理体系、养老保障体系、健康支持体系、宜居环境体系和老龄工作体系,统筹提升各部门、各方面综合应对老龄化能力,实现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相适应。到"十二五"末,全省各类养老床位数达到40万张,80%的城市社区设有养老服务中心,积极构建"9073"养老服务格局。

二是完善保障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创新制度设计,做好制度衔接,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监督管理,为老年人享有稳定、充足、公平的保障做好制度安排。年底前,各县(市、区)要全面建立实施80岁以上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制度。

三是实施健康促进。合理配置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资源,加快建设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加快发展老年保健事业,提升为老服务能力,减少老年病的发生率,最大程度延长老年人独立、自主生活时间。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增加健康投资,促进健康老龄化目标的实现。

四是扩大社会参与。建立健全老年人参与社会的体制机制,鼓励和支持广大老年人积极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活动。完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政策,推进老年人才市场建设,为老年人自立自强、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创造条件。

五是促进和谐共融。大力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加强家庭美德教育,完善家庭支持政策,健全家庭服务体系,巩固家庭养老功能。增强文化融合和社会认同,实现社会管理体制由成年型向老年型的适应性转变,充分发挥老年人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积极作用。

(三)着力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基层社会管理服务,重心在城乡社区,关键在平台建设。要以基层民主、社区、社会组织建设为重点,改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充分发挥民政的基础作用。

    一是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坚持和发展民主选举制度,使村(居)委会选举工作依法有序进行,保障村(居)民的选举权。完善以村(居)民会议和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制度,健全以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制度,落实以村(居)务公开和民主评议为主要载体的民主监督制度,使之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民主自治、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二是构建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当前,社区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和各种社会矛盾的集聚点,是社会建设的着力点。推进社区建设,重点是全面落实"四有一创"机制,做到有人干事、有场所议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创建文明和谐社区。

加强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志愿服务与居民互助服务相结合的社区服务。深入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推动农村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

三是规范发展社会组织。加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实行公益性、服务性社会组织由民政部门直接登记。制定社会组织行为规范和活动准则,实行社会组织分类评估制度,完善失信惩罚机制,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研究制定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扶持政策,政府的事务性管理工作、适合通过市场和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可以适当方式交给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社区等基层组织承担。

四是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重点发展面向城市流动人口、老年群体、农村留守人员、特殊人群、受灾群众的社会专业服务,同时抓好志愿者队伍和组织建设,形成对专业服务的有力补充。到"十二五"末,每万人拥有专业人员达到3人以上。

(四)着力提升优抚安置工作水平。民政肩负着抚恤优待、复退军人安置、双拥共建等重要职责,在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是落实新型退役士兵安置制度。严格执行《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加快建立自主就业、经济补偿、重点安置、城乡一体的新型退役士兵安置制度,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退役士兵就业能力,确保改革平稳过渡。做好军休人员的接收安置工作,全面落实军休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推动军休服务社会化。

二是做好优抚褒扬工作。按照优于、重于、高于一般民生保障的原则,不断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做好优抚对象的生活、医疗、住房保障等工作,让他们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做好烈士审批和褒扬工作,推进零散烈士纪念建筑物集中管理保护,提升社会教育功能。

三是扎实推进双拥共建。以创建双拥模范城(县)为载体,深入开展双拥宣传教育,组织经常性的军民共育共建活动,落实各项拥军优属政策,维护军人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

(五)着力提升社会事务服务水平。基本社会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要创新社会服务体制,整合社会服务资源,改进社会服务方式,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社会服务。

一是增强行政区划地名管理服务效能。围绕河北省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审慎稳妥地做好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坚持依法管界,深入开展平安边界建设,维护边界地区的和谐稳定。加强地名文化建设,认真开展第二次地名普查,完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抓好以地名规范、地名规划、地名标志、数字地名为内容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二是完善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服务。搞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注重源头防治,抓好主动救助,在设区市和救助任务重的县(市、区)全部建立救助管理服务设施,做好教育矫治和安置帮扶工作。深化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切实做好历史信息补录上网工作,建立省级涉外婚姻登记机构,确保婚姻登记合法、规范、便民。加强收养登记工作信息化建设,实现与全国联网。积极稳妥推进殡葬改革,全面建立对城乡困难群众免除基本丧葬服务费制度。

三是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民政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重心在基层、政策落实在基层、成效体现在基层。各地要注重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基层,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加强经办机构建设,配齐配强精干力量,确保各项民政工作顺利开展。

创新思路,通过设置公益岗位、聘用社工、吸纳志愿者服务、灵活用工等方式,进一步夯实基层民政工作。推进"数字民政"建设,加快建设民政电子公共服务平台和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直接面向公众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同志们,做好新时期的民政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民政部的大力支持下,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推动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