蛏子的功效与作用 常吃蛏子能治水肿

2018-09-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这个蛏子是一种非常不错的食材,这种食材有着非常多的营养.当然也有很多的功效与作用.那么,这个蛏子的功效与作用到底有哪些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个蛏子

这个蛏子是一种非常不错的食材,这种食材有着非常多的营养。当然也有很多的功效与作用。那么,这个蛏子的功效与作用到底有哪些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个蛏子的功效与作用以及蛏子的吃法。

【性味】 甘咸,寒。

《本经逢原》:"甘,平,无毒。"

《本草从新》:"甘咸,寒。"

《本草求真》:"入肾、肝。"

《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功能主治】 补阴,清热,除烦。治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痢疾。对醉酒等有一定治疗作用。

《嘉佑本草》:"补虚,主冷痢。煮食之,主妇人产后虚损,胸中邪热烦闷气。"

《本草从新》:"补阴,主热痢。"

《医林纂要》:"解渴醒酒,除烦去热。""干食,补心滋阴。"

《泉州本草》:"清热解毒,利小便,消水肿,退胸中邪热。主治湿热水肿,中暑血痢。"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

孟诜:"天行病后不可食。"

《医林纂要》:"生食,大寒,令人泻。"

蛏干二两,炖蒜头梗服。(《泉州本草》)。

蛏和刺瓜煮食。(《泉州本草》)。

蛏子肉味甘、咸,性寒,有清热解毒、补阴除烦、益肾利水、清胃治痢、产后补虚等功效。《嘉祐本草》中记载蛏子肉"补虚,主冷痢。煮食之,主妇人产后虚损、胸中邪热烦闷气"。《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蛏子肉"清胃、治痢、除烦、补产后虚损"。《泉州本草》中记载蛏子肉"清热解毒,利小便,消水肿"。蛏子肉可治疗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中暑泄痢、小便不利等症。

原料:大蛏子750克、绍酒15克、熟火腿丝25克、姜末10克、熟香菇75克、酱油25克、净黄瓜50克、精盐13克、韭菜250克、味精1克

将蛏子洗净,在咸水里养3小时左右,使它吐净泥沙,捞出用清水洗净。

炒锅中放水1.5公斤,用旺火烧沸,放入蛏子,氽至开口时用漏勺捞出,汤待用,冷却后剥去壳,剪去须尖和泥肠,用冷开水洗净。

韭菜去根,切成3.3厘米段,放入开水中焯一下,香菇切成线,将韭菜及香菇丝一起放入氽蛏子的原汤中浸渍2分钟,捞出冷却。

将蛏肉、韭菜、香菇丝、味精、绍酒、盐2.5克放入碗中拌匀,盛入盘中,四周镶上用黄瓜做成的花,淋入芝麻油,撒上火腿丝,上桌时,外带姜末、醋、酱油一碟蘸食即可。

主料:去壳蛏子250克,鸡蛋2只,面粉40克,盐6克,味精5克,白糖。

铁板蛏子10克,料酒15克,芝麻油25克,鸡汤100毫升,葱末5克,熟鸡油150克,生姜末5克,青蒜段5克,干辣椒1个。

特色:呈淡黄色,鲜嫩可口,清淡咸辣。

蛏子洗净泥沙,沥干水分后,放入碗内,用盐、酒、葱姜末煨拌,都沾上面粉。

瓷碗内,打入鸡蛋,抽打起泡后,放入沾匀面粉的蛏子。

旺火烧热炒锅,放入熟鸡油,待油温烧至三成热时,用手将蛏子三只一拿,平放在锅内成四方形,摆好后,用温火慢慢将锅转动煎塌,前黄翻个儿再煎,两面均煎成淡黄色,倒入漏勺内,控油。

炒锅净后放20克芝麻油,烧四成热,放入干辣椒段,炸至脆而不糊,再放入葱末、生姜末,烹入料酒,加鸡汤、味精、白糖,再将煎过的蛏子放入锅内,烧开,汤汁将收干时,把青蒜段摆码在蛏子上面,淋上余下的芝麻油,出锅,倒入大圆盘内,即可。

结语:相信看完了以上的这篇文章之后,大家对于这个蛏子的功效与作用以及这个蛏子的几种吃法一定是有了一个比较全新的认识以及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了吧!这个蛏子是非常有营养的食材,平时可以多吃一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