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阻塞性肺炎 五大治疗措施还你健康
慢性阻塞性肺炎(obstructive pulmonary emphysema)又称阻塞性肺气肿,系终末细支气管远端部分(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 肺泡囊和肺泡)膨胀,并伴有气腔壁的破坏。近数十年来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病率显著增高,这是由于大气污染、吸烟和肺部慢性感染等诱发慢性支气管炎,进一步演变为本病。
症状
临床表现症状轻重视病情程度而定。 慢阻肺早期可无症状或仅在劳动、运动时感到气短,逐渐难以胜任原来的工作。随着病情进展,呼吸困难程度随之加重,以至稍一活动甚或完全休息时仍感气短。此外尚可感到乏力、体重下降、食欲减退、上腹胀满。引起慢阻肺的主要是慢性支气管炎,因此除气短外还有咳嗽、咳痰等症状,早期仅有呼气相延长或无异常。典型慢阻肺患者胸廓前后径增大,呈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语音震颤减弱,叩诊过清音,心脏浊音界缩小,肝浊音界下移,呼吸音减低,有时可听到干、湿罗音,心率增快,心音低远,肺动脉第二心音亢进。
简介
阻塞性肺气肿(obstructive pulmonary emphysema)系终末细支气管远端部分(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膨胀,并伴有气腔壁的破坏。近数十年来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病率显著增高,这是由于大气污染、吸烟和肺部慢性感染等诱发慢性支气管炎,进一步演变为本病。根据我国6千多万人的普查,慢性支气管炎患病率为3.9%,50岁以上达15%或更多。阻塞性肺气肿的患病率全国不一致,最低为0.6%,最高为4.3%。本病为慢性病变,病程长,影响健康和劳动力,给社会生产和经济带来巨大损失。以美国为例,由于阻塞性肺气肿的医疗费用和缺勤等经济损失,每年达数十亿美元。
诊断
阻塞性肺气肿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较不易,应结合病史、体征、胸部X线检查及肺功能检查综合判断。凡有逐渐加重的气急史,肺功能测验示残气及残气/肺总量增加,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减低,最大通气量降低,气体分布不匀,弥散功能减低;经支气管扩张剂治疗,肺功能无明显改善,诊断即可成立。
治疗措施
阻塞性肺气肿主要继发于慢性支气管炎。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极多,化学工厂应作好有害气体的处理,产生粉尘的工厂应改善操作方式,如采用湿式作业,密闭尘源,加强通风和个人防护。这些都应由劳动部门严格执行。戒烟是个人切实可行的办法,卫生部门应大力宣传吸烟的害处。戒烟后咳嗽咳痰减轻,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逐年减退速度也较戒烟前缓慢。
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在缓解期仍应坚持治疗以减轻症状、防止急性发作、减少门急诊和住院次数、维护肺功能和提高生命质量。医护人员对家属和患者进行必要的宣教和指导,坚持门诊或家庭随访。缓解期治疗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改善患者一般状况肺气肿患者每因呼吸道感染而症状进一步加重,肺功能也更趋减损。因此提高机体抵抗力,防止感冒和下呼吸道感染至关重要,可采取耐寒锻炼、肌注核酪或卡介苗素等。
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由于呼吸负荷加重,呼吸功能增加,能量消耗增高。但饮食摄入由于气急、缺氧、右心衰竭或使用药物等原因不能相应增加甚至反而减低,因此常常合并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不仅损害肺功能和呼吸肌功能,也能削弱机体免疫机制。故应重视营养素的摄入,改善营养状况。
全身运动如步行、踏车、活动平板、广播操、太极拳等不仅增加肌肉活动度,而且也锻炼呼吸循环功能。
(二)呼吸训练指导患者作深而慢的腹式呼吸和缩唇呼气
肺气肿患者常呈浅速呼吸,呼吸效率差。指导患者作深而缓的腹式呼吸,使呼吸阻力减低,潮气量增大,死腔通气比率减少,气体分布均匀,通气/血液比例失调改善。
肺气肿患者因肺泡弹性回缩力减低,小气道阻力增高、等压点向末梢小气道移动,呼气时小气道提早闭合,致使气体滞留在肺内,加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缩唇呼气增加气道外口段阻力,使等压点移向中央大气道,可防止气道过早闭合。
(三)呼吸肌锻炼肺气肿患者因肺过度充气、营养不良和缺氧等因素,对呼吸肌产生不良影响。在肺部感染等情况下,呼吸负荷进一步加重,可引起呼吸肌疲劳,是呼吸衰竭的诱因之一。通过阻力呼吸或等二氧化碳过度通气等锻炼,可改善呼吸肌功能。
(四)家庭氧疗经过抗感染、祛痰和支气管解痉剂治疗,缓解期动脉血氧分压仍在7.33kPa(55mmHg)以下者应进行家庭氧疗。对于那些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或顽固性右心衰竭的肺气肿患者可适当放宽氧疗指征。氧疗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活动强度,扩大活动范围。每天坚持15小时吸氧效果比间断吸氧为好。为防止高浓度吸氧对通气的抑制作用,应采用低流量吸氧。供氧器械也有改进,常规使用压缩气体钢筒,因体积大又笨重,搬动不便,故在家庭中应用并不方便。氧浓缩器可以将空气中氧气浓缩,使用方便。液氧贮器将氧气在超低温下以液态保存,故体积小,重量也轻,可以随身携带,为其优点。同步吸氧装置由患者吸气触发供氧,呼气相不供氧,可以节约氧气。近年国外有采用经环甲膜留置导管吸氧的报告。
(五)其他非创伤性机械通气的开展为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家庭机械通气提供了条件。一般经鼻罩或口鼻罩或呼吸机连接,也可应用负压通气机。家庭间断机械通气可以使呼吸肌休息,缓解呼吸肌疲劳,改善呼吸肌功能
阿米脱林甲磺酰酸(almitrine bismesglate vectarin)不仅能刺激呼吸改善通气,并且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可用于阻塞性肺气肿缓解期治疗。
近年来国外开展肺移植术治疗晚期肺气肿患者。单肺移植较为简单,并发症和死亡率也较低。
预防措施
未病防患,已病防变。对慢阻肺防治要立足于早期。戒烟,已患病者戒烟可使病情发展减慢。预防受凉感冒;要提高身体抵抗力。进行户外运动时注意衣着防护,做好前、后胸保温;天气转暖时不要过早减少衣服。
避免过度的体力和精神劳累。
保持乐观情绪。
有呼吸道的症状,如咳嗽咳痰,气促加重,出现黄痰等时,要及早诊治。
“慢阻肺”急性发作与季节密切相关。随着天气转凉,当人体在疲劳、受凉时会因抵抗力下降而诱发,肺部感染严重时会导致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危及患者生命。
肺炎球菌是引起“慢阻肺”的主要病菌,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肺炎球菌对许多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给慢阻肺的治疗带来困难。为此,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免疫工作咨询委员会等组织,都推荐“慢阻肺”患者接种肺炎球菌疫苗以预防急性发作。一般接种3星期后,体内的特异性抗体即会产生,所获得的免疫力可持续5年以上。
专家提醒,在秋冬季节,老年人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避免香烟烟雾及环境污染的刺激。一旦出现咯痰、咳嗽症状,要及时就医。
并发症状
(一)胃溃疡尸检证实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约有18%~30%并发胃溃疡。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
(二)呼吸衰竭阻塞性肺气肿往往呼吸功能严重受损,在某些诱因如呼吸道感染、分泌物干结潴留、不适当氧疗、应用静脉剂过量、外科手术等的影响下,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可诱发呼吸衰竭。
(三)自发性气胸自发性气胸并发于阻塞性肺气肿者并不少见,多因胸膜下肺大皰破裂,空气泄入胸膜腔所致。若患者基础肺功能较差,气胸为张力性,即使气体量不多,临床表现也较重,必须积极抢救不可掉以轻心。肺气肿患者肺野透亮度较高,且常有肺大皰存在,体征不够典型,给局限性气胸的诊断带来一定困难。
(四)睡眠呼吸障碍正常人睡眠中通气可以稍有降低,而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睡眠时通气降低较为明显。尤其是患者清醒状态下动脉血氧分压已经低达8.00kPa(60mmHg)左右时,睡眠中进一步降低,就更为危险。患者睡眠质量降低,可出现心律紊乱和肺动脉高压等。
(五)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右心衰竭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以及肺泡毛细血管床破坏等,均可引起肺动脉高压。在心功能代偿期,并无右心衰竭表现。当呼吸系病变进一步加重,动脉血气恶化时,肺动脉压显著增高,心脏负荷加重,加上心肌缺氧和代谢障碍等因素,可诱发右心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