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再翻拍 新“东方快车”更有莎翁话剧范儿
《东方快车谋杀案》海报
备受瞩目的悬疑侦探巨制《东方快车谋杀案》今日正式登陆全国院线。该片改编自英国侦探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同名小说,该小说享誉全球,曾被多次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和舞台剧。此次是该小说第三次被影像化,面对1974年版本“珠玉在前”、谜底也早被“剧透”,最新版的电影又该如何焕发出新魅力?
跟经典相比——
体现出精致的审美
说到《东方快车谋杀案》,不少观众都会想到1974年的经典版本。1974年版本大牌云集,是不少影迷的童年回忆,在当年拿下六项奥斯卡提名,最终英格丽·褒曼凭借该片获得最佳女配角。
与经典版本相比,最新版本在忠于原著的情况下,在场景和角色设定上都有了更多新意,且尤为注重美术方面的细节。从影片中,你可以看到很多美轮美奂的画面,金黄色的落日与巍峨的雪山交相辉映,车厢上繁杂的雕花、做工考究的地毯、甚至连一块小甜点都充分体现了导演的精致审美。而到了影片最后,火车停在隧道中,众人沉默端坐,让人联想起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真相在法理与情理之中挣扎,寓意十足,折射出导演肯尼思·布拉纳最擅长的戏剧美学。
为了能够打造出更为好看的画面,新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首次采用了65mm胶片技术拍摄,这一创新不仅让画面色彩更饱和,也更容易让观众欣赏到列车沿途的美景。
此外,剧组还全新搭建了一座伊斯坦堡车站,真实还原了小说中奢华的东方快车,甚至生造了一座9米的高山,来升级小说中的惊险元素。
新版波洛更幽默
新版在人物角色方面也有突破。
原著中的侦探波洛本是矮胖矮胖的,而形象出众的肯尼斯不仅让新的波洛更帅气,角色身上的“强迫症”也被他演得活灵活现,让观众看得忍俊不禁。当然,肯尼斯自身的努力也功不可没,为了准确地掌握波洛的比利时口音,他邀请了一位方言教练,每周为他上三节课来强化口音,甚至花了好几个月去研究设计波洛最标志性的小胡子。
而在节奏方面,新版本则处理得相对较慢。由于这部戏的冲突基本都由台词推进,整部电影会拥有大量的对白,再加上演员们更为戏剧化的表演形式,看起来更有莎翁话剧的色彩。这与导演肯尼斯·布拉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为英国殿堂级的莎剧演员,肯尼斯25岁就出演了《亨利五世》,成为莎剧王子。29岁他将自导自演的《亨利五世》搬上大银幕,拿到两项奥斯卡提名。他的执导给影片加入了更为明显的个人色彩。
昨日看片:
一众名演员同台飙戏
2017年版本的《东方快车谋杀案》由肯尼思·布拉纳执导,并携一众大明星同台飙戏。戏中,每一个演员都有非常多的台词,对于表演功底是一项极大考验。
影片的灵魂人物——侦探波洛由该片导演肯尼斯·布拉纳饰演。作为英国戏剧殿堂级演员,肯尼斯可谓上演了教科书式的表演,将波洛明察秋毫却又不乏幽默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约翰尼·德普则告别了烟熏妆和小脏辫,以一张精巧光鲜的帅脸演绎富豪雷切特这个角色。影片演员阵容过于强大,以至于连德普都只能在戏中“打酱油”,虽然戏份不多,但他邪魅的笑容还是生动地刻画出这一人物的形象。
老戏骨朱迪·丹奇在戏中饰演一位气场强大的贵妇,一颦一笑都让人感觉不怒自威;饰演哈伯德夫人的是米歇尔·菲佛,同时拥有邪与魅两种气质;西班牙国宝级女演员佩内洛普·克鲁兹则将一个原本存在感极弱的角色,演绎得令人过目难忘。
头评
经典一再被翻拍,为什么?
文/黄岸
《东方快车谋杀案》再一次被搬上银幕,作为一个“谜底”早就揭晓的故事,却依然不断被各个国家、导演翻拍,到底是为什么?
首先,阿加莎的故事本身就拥有历久弥新的力量。在密闭的火车空间里,不同的背景、不同的人物,彼此碰撞出戏剧火花,这一蓝本就足以被赋予不同的时代意义,每一部穿越时空的经典,都有让创作者重现它的欲望,让同一个故事,在不同时代的解读中焕发出新的魅力。
然而,想要创新更是难上加难,还要考虑到新老观众的接受程度,同样考验着创作者的智慧,这就需要创作者拥有独特的艺术表达,即便不出奇,至少也能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