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左我爱我家 《我爱我家》之所以不可逾越是因为世间再无梁左
54岁的英达一直迷惑不解,20年前自己兴致勃勃的练手之作《我爱我家》咋一不留神成了难以超越的经典?此后铆多大劲儿,调门也没高过这部剧。 不只对英达来说,这是一部不可再生之剧,对于演员、对于观众来说,同样如此。
1994年,大多数中国人刚刚拥有电视、冰箱,因为珍贵和稀缺,那时候进入家庭的电视冰箱鲜有裸着的,它们被主妇精心地装扮起来,承担着营造家中富贵气氛的重任。伴随着这样的记忆,《我爱我家》来了。 这部剧无论是剧情还是表演都很糙,加上现场的哄堂大笑音响,都极不专业,但恰恰是这种充满生命力的原始,让它焕发着原生态的光芒和力量。
120集,简陋的舞台剧场搭建的那个“家”,让发自内心的笑声一飘就是“不过时”的20年。
对我来说,这部剧意义非常,成了相当长一段时期特殊的精神伴读。自从在单位附近那家逼仄的小音像店买了原装正版碟后,上班前下班后都会不计顺序地随便推送那么一张,其实剧情和台词早已烂熟于心,不为情节,只为情绪。
只要看着他们一大家子在那里温暖地逗闷子耍贫嘴,就高兴,就踏实,就觉得世界很好很值得用心去经历,一切破碎的让它尽管破碎吧,旧的走了新的会来。 明知这一家子是临时家庭,明知现实中主演们的生活也不再原地,并且这部剧还直接拆散了英宋的婚姻,但傅明老人率领的贾志国、和平、贾圆圆祖孙三代,依然以顽强的娱乐精神,驻守在我心深处。
这部剧得到了隆重的记住和纪念,但最好的纪念显然在心里。 众多家粉总结了此剧难忘的各种原因,我以为《我爱我家》强悍的幽默实力是无与伦比的,从剧本创作到演员表演,都积蓄着高级自嘲能量,令此剧结结实实、掷地有声地砸在历史的水面上,成为无法逾越的高峰,因为世间再无梁左。
梁左的母亲是著名作家谌容,代表作《人到中年》《减去十岁》,她的作品属于人生况味足、反思叩问感强,偏知识分子气质的类型。
梁左遗传了优秀的观察力、表现力后,没在高处多流连,果断从知识分子队列站到了巿民队列,也因此吸咂了浓郁的京式幽默元素。
恰恰是谌容的知识分子感,让梁左的段子异于朔刚二人。梁左的幽默是有出处的,如果他活着,中国影视剧将呈现不一样的江湖格局,王朔和冯小刚也会棋逢真正的对手。 梁左此前的创作方向是相声,春晚广受好评的《虎口脱险》《电梯奇遇》就出自他手,冯小刚的御用剧作家之一、著名作家刘震云曾赞叹:“梁左能将一件非常沉痛的事情用幽默和玩笑的口气说出来,让你笑了以后心里又有些难受。
因为笑的背后还藏着悲痛和眼泪,我觉得这是幽默的最高极限了,这些东西在他的情景喜剧里边比比皆是。
他的作品里既有日常生活的情趣性,但同时情趣之中又有刀子,一刀刀扎下去又很准确,可以说是锥锥见血。他把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司空见惯并忽略了的病灶和病态一笔笔地都挑了出来,甚至玩笑和玩弄得近似刻薄。
于是,这个时候,又一个严肃和沉默的梁左又站在了我们面前。” 梁左在写平民百姓生活的时候加进了很多知识分子的文化含量,正是这种文化的含量使这些司空见惯的平民的生活得到了升华,这就是梁左的作品让所有人喜爱的根本原因。
老搭档姜昆也旁证道:梁左身上知识分子味儿特别浓,包括他的清高、不愿意出头露面,他在门口上写上谢绝采访等等,但是他的作品却得到了平民老百姓的喜爱,这是因为他所写的东西一时一刻没有离开普通人的生活。
王朔也好、冯小刚也罢,走的都是彻底的市民路线,那哥俩儿的文字在根本处有着难分伯仲的痞气与油腔,梁左没有,虽然他们的表现形式乍看雷同。
梁左的幽默挠及处,是值得回味再三的会心一笑,而且绝对让你笑得生活,笑得小规模荡气回肠。 譬如一家人围绕着贾园园的毕业保送的操评语展开讨论。贾志国果断地定下了给女儿找“好缺点”的调子,在一家人大惑不解什么叫“好缺点”的时候,贾志国微微一笑,掰着手指头从容不迫地道来:“在尊敬老师方面做得不够好,有时因为自己都学懂了弄通了,爱接下茬儿”;“只顾自己学习好,有时对同学帮助不够”……避重就轻、明贬暗褒,其讽刺力度,别说20年,50年都不过时。
120集长剧对剧作家内存消耗是巨大的。公认这部剧前40集优于后80集。前40集是梁左亲为,后80集连梁欢都参与创作了(虽然最后由梁左来统稿),使得此剧未能保持前后一致的高质量。
但即使如此,《我爱我家》依然是同类剧丛林里需要仰望的高蹈之作。 2001年,梁左心脏病突发猝死在家里,第二天才被上门的朋友发现,终年44岁。随着他的离去,中国舞台上也永远失去了一种知识分子心智、平民视角的喜剧类别。 有的人就是这样不可再生、无法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