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说《阳台上》烂的人,真的看懂了吗?
文/良小凉
光天化日,
市井中年遭城管执法,气绝身亡;
花样青年遇家庭变故,为父寻仇;
智障少女被男性尾随,每日偷窥。
这不是社会新闻头版头条,
而是一部国产新片—
《阳台上》。
这么一部现实题材的电影,曾在点映期间,被北大学子点名是“烂片”。
上映当天,良小凉半信半疑走进影院,100分钟后,安心说出:
1.不烂
2.社会议题探讨大胆
3.拍出了稀缺少年气
4.胶片拍摄质感高级
确切说,这是部青春片,没有狗血、堕胎的那种。
导演用一个“弱者报复弱者”的故事,刻画了一个男孩自我成长的过程,国内不常见。
不卖关子,开说!
主角张英雄,是个22岁的妈宝男。
没工作,没抱负,沉迷打游戏。
他最大的梦想,就是:
“有车,有退休金,
有老婆,有孩子,
没事像我爸一样,老酒咪咪。”
可惜,他空有公子身,没有公子命。
一次土地拆迁,把他的生活搅成了一滩稀泥。
张英雄的父亲,在与拆迁办主任陆志强的争执中,一口气没上来,死了。
一切矛盾,始于一场拆迁。
这个切入点既敏感又大胆,同时也是片中出现的第一个社会议题。
丧父的张英雄,随母亲住到舅舅家,开始了寄人篱下的日子。
亲戚甩脸色,说话冷嘲热讽,像《新闻联播》般每日准点来。
在张英雄眼里,沦落至此,都是拆迁惹的祸。
于是,他一气之下,找了份奶茶店服务员的工作,
只因能从后窗偷窥到仇人一家的生活。
所以,打工是次要的,为父寻仇,才是真正目的。
张英雄日夜偷窥,从单纯的按门铃,演变为持刀尾随。
良小凉看的鸡皮疙瘩掉一地。
尤其梦中刺杀的段落,更是想起韩国电影《捉迷藏》。
那是种生活被陌生人闯入,自己却毫不知情,连被刺杀都浑然不知的恐惧。
好在,它只停在梦中。
否则,就是惊悚片了。
张英雄犹豫不决,几次在梦中操刀试炼,却迟迟不敢出手。
反而被天天在阳台上喝酸奶、洗头发的仇人女儿陆珊珊(周冬雨饰)吸引了。
同样的尾随出现在陆珊珊身上,这一次,张英雄更大胆了。
他的眼神游离在陆珊珊的每个部位,一次比一次看的上瘾。
他想知道更多关于陆珊珊的事情,却发现她是个弱智。
不过,这样更方便下手,因为无所畏惧。
第二个社会议题浮出水面—欺负弱者。
本身就是弱者的他,不找正主,反而要捏另一个软柿子。
而在陆珊珊身上,又牵扯出第三个社会议题:骗婚。
张英雄跟踪发现,陆珊珊早已名花有主。
她的男朋友看起来彬彬有礼,人模狗样。
实际上,却是一个只想假结婚骗钱的loser。
可以说,影片中所有人,都是无力挣扎的小人物。
他们总想以欺负别人,来成就自己。
张英雄找陆志强报仇,陆志强本没错;
舅妈言语讽刺张英雄,张英雄也没错;
男朋友找陆珊珊骗婚,陆珊珊更没错。
但他们的行为动机,又难以绝对的好坏之分,来评价。
这种徘徊在道德边缘,迷茫又无力的感觉,正是《阳台上》想投射的社会缩影。
漫长的尾随,也只不过让张英雄发现陆志强也是个普通人。
而如果从同样是“受害者”的陆珊珊下手,这份报仇反而更没有力量。
在看清身边人的真面目后,张英雄放弃了复仇。
没有谁对谁错,只是立场和角度不同,
当事实发生,一味追究、沉迷过去,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用什么态度解决当下的问题。
《阳台上》给出的答案是,与自己和解。
忘掉过去,开始全新的生活。
冤冤相报何时了,活着本就特么太不容易。
什么是少年气?
不是穿着校服,手牵手一步两步向前走就是少年气。
它一定是捕捉到了年轻人的特点,可以是反叛、暧昧、攀比,也可以是纯真、灿烂、自由。
这些特点,足以在他们的生活中做出映射,且有代表性。
如果说同日上映的《过春天》,捕捉到了女生的叛逆和暧昧。
那么《阳台上》,则拍出了男生的私秘心境、不知所措和性懵懂。
这也是良小凉为什么说《阳台上》是部青春片。
影片开头,张英雄站在一艘废弃轮船上,那里是他的私密领地。
心情不好,就去跟朋友吹吹牛X。
比如:“我的梦想,
就像许文强一样,
死在百乐门门口”
或者唱一些看似心智成熟的歌:
“君可见漫天落霞
名利息间似雾化
君可见漫天落霞
名利息间似雾化”
生活中的秘密,在这里无限放大。
连空气都是自由的味道,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除自己之外,私密领地只对好哥们开放。
这种契约和信任的考核,也足够少年气,因为成年人大多只有利益关系。
所以,在哥们带女人去轮船睡觉后,张英雄觉得自己的私密领地被玷污。
他脸上的愤怒和失落,是闯入成人世界后的“意外收获”。
我们从小长大的过程中,被问过多少次“长大之后想干什么?”
良小凉被问过无数次,且每次的回答都不尽相同。
说到底,是青年对于未来的盲目性。
我们对于将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些不知所措。
对于张英雄来说,整部片子都展现了这种盲目的状态。
父亲离世前,他无所事事,连生日许愿都是“世界和平,国富民强”。
父亲离世后,他着手复仇,却接连被沈重、陆珊珊给打乱。
尤其,是沈重的出现,赤裸展示了成人世界的残酷与混乱。
沈重,东北人,老油条,张英雄在奶茶店的第一个同事。
他信奉“外地人在上海扎根,必须毫无底限”的生存法则。
知道张英雄要复仇,他直接带着张英雄去大街上偷钱,美其名“练胆”。
看着沈重用偷来的钱吃饭,拿身份证卖钱这一系列“吃人不吐骨头”的行为。
张英雄第一次意识到底线是什么,以及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总有人生信条与自己截然不同的过客。
他或者改变了你的生活轨迹,或者提醒你要珍惜现在的生活。
沈重的出现,打散了张英雄的少年气,迫使他思考,复仇到底是为了什么。
思考的过程,也就是所谓的成长。
而陆珊珊的出现,让张英雄彻底放弃了复仇,磨平了愤怒。
不过她更重要的功能,是对张英雄的性启蒙。
一副望远镜,让他看到了女性的身体构造,牛奶般白皙的皮肤,使他不自觉咽了口水。
隔着红色玻璃,陆珊珊眼中的纯真、烂漫令他着迷,这是一种自带滤镜的美。
陆珊珊的美几分是真,几分是假,张英雄也不知道。
他只知道,自己对这个女孩有感觉了。
这让他乱了马脚,他想要表达好感,却又不止如何是好。
于是,他从阴暗的角落,直接闯入陆珊珊的生活中。
拍打她,说跟我去玩吧。
提醒她,买东西要付多少钱。
这种既笨拙又可爱的搭讪,实在像极了中学时代的暗恋。
配上张英雄的一脸无公害的表情,实在找不出比少年气更适合的形容词。
截止发稿前,《阳台上》豆瓣评为已经滑落至6.1,仅次于张猛导演的上部作品《一切都好》(豆瓣6.4)。
许多人评价,这部作品特别“不张猛”,因为它不再愤怒。
为什么这么说?
在这之前,张猛凭借《耳朵大有福》《钢的琴》,在业界一举成名。
这两部作品,都讲述了在东北城市废墟里,几个小人物的悲欢离合。
黑色幽默和时代情怀,是他电影中非常带劲的部分,也就是他的“愤怒”。
故事立意深、荒诞又感人。
不过这种劲,似乎从温情主导的《一切都好》开始,就开始转变了。
确切的说,从《胜利》之后,张猛就开始变了。
我们似乎可以从他的经历中,看到这种改变的原因。
两个字总结:不顺。
(来源:澎湃新闻)
同样改变的还有张猛的创作题材。
从《一切都好》到《阳台上》,张猛不再聚焦东北小人物了。
《阳台上》上映前,有人甚至暗讽他“一个东北导演拍了部上海话的电影”。
在最近的采访中,张猛是这么解释自己为何没再拍东北题材。
“我觉得变得没有个性了,
统一的架构,人们的价值观都一样,
缺少那种在计划经济下本来我们都一样,人变得才会有个性,
现在没有了”
(来源:界面)
张猛的语气中,尽是无奈和惋惜。
过于依赖家乡情怀,成就了他,也羁绊了他。
回到《阳台上》本身,良小凉并不觉得这是部烂片。
“6.1”不足以体现它的内涵和思考,
它的气质和主题依然使它成为当下难能可贵的青春片之一。
张猛改变了他的题材,但他的愤怒依然还在。
愤怒,依然是他创作的由头。
只不过,现在的他发现只有愤怒没有用。
难产的两部片子,教会他要与自己和解。
“因为这个时代的一些限制,
对我现在来说,
还是要拍些喜闻乐见的更好一些”
(来源:界面)
所以,这次他的选择,很“张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