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分,又一部口碑爆棚的顶尖制作

2018-08-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像<地球脉动>.<冰冻星球>这类BBC出品的自然纪录片,用精良的制作,带给我们顶级视觉享受,让我们从荧屏感受难以抵达之地的神奇. 最近,网飞又以<地球脉动>原班创作人马,创作了一部<我们的星球>.一出,果然又是口碑爆棚. 1 豆瓣9.8分,IMBD 9.6分的<我们的星球>,即使在分数较高的纪录片序列里,也是绝对顶尖水准. tion")showBodyUI("b

像《地球脉动》、《冰冻星球》这类BBC出品的自然纪录片,用精良的制作,带给我们顶级视觉享受,让我们从荧屏感受难以抵达之地的神奇。

最近,网飞又以《地球脉动》原班创作人马,创作了一部《我们的星球》。一出,果然又是口碑爆棚。

1

豆瓣9.8分,IMBD 9.6分的《我们的星球》,即使在分数较高的纪录片序列里,也是绝对顶尖水准。

一共八集的纪录片,近乎涵盖地球上所有主要的生物栖息地,从浅海到深海,从南北两极到沙漠,从热带雨林到北方森林。

城市中无法体会造物玄奇,珍稀物种的生存现状,在《我们的星球》,纤毫毕现的呈现在我们眼前。

比如为繁衍的求偶。同样是丛林,雄鸟吸引雌鸟,但不同鸟的种类,舞蹈千差万别。

金领娇鹟,求偶舞步是跳跃、旋转和后空翻。

红顶娇鹟,求偶舞步是在树枝上滑行。

蓝娇鹟,舞蹈编排最复杂,除了求偶的雄鸟,还有三个更为年轻的雄鸟伴舞,天天练习。

最终在表演时,同步跳舞,轮流站在雌鸟面前花式旋转。

天堂鸟的求偶方式,更奇特。

雄鸟在细心清理舞池场地后,在舞蹈中用羽毛变形成种种不像鸟的形状,讨雌鸟欢心。

还有为追寻水源的迁徙。火烈鸟出生后,幼鸟就要在成年鸟的带领下,艰难跋涉50多公里,寻找淡水。

东非平原上的角马,随季节逐水草生活。几周大,就要开始通过嬉戏让双腿更强健,随时提防猎狗狩猎。

纳米比亚的沙漠象,在女族长的引领下,走在荒原之上。跟随记忆,不停前行,寻找曾经有水源的生命之地。

还有为生存的狩猎和捕食。食用海藻的南极磷虾,会被从热带地区跋涉8000公里到达此处的座头鲸,以及下潜200米深的巴布亚企鹅捕食。

同时企鹅也是被狩猎的对象,它几乎无法逃脱虎鲸群体的围猎和攻击。

那些大海、丛林、荒漠中的生物,展现出生命的力量和光芒。看似毫无关联的它们,都无法脱离一个纽带,地球。

正如每集开头那段话,这部纪录片最重要的目的,是打开人类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再次了解自然之美。

2

《我们的星球》由Netflix、SilverbackFilms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作,但团队,还是BBC的王牌创作人。

有曾执导过《冰冻星球》、《地球脉动》、《蓝色星球》等高分纪录片的导演,艾雷斯泰·法瑟吉尔。

《地球脉动》

还有纪录片配音的顶级大咖,今年已经93岁的大卫·爱登堡爵士(又译 戴维·阿滕伯勒)。

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旅行路程最长的大卫·爱登堡,多年来与BBC制作团队一起,实地探索过几乎地球上已知的所有生态环境。

他的解说一出,就感觉满是故事。

但为什么他们这次没像往常一样选择BBC,而选择网飞这个平台呢?

因为网飞有更广泛的影响力。

导演法瑟吉尔说,

网飞可以在同一时刻于190个国家上线,节目可以保留数月甚至数年,而BBC只能在iPlayer上保留30天,而且也无法多国同时上线。

网飞的观众多在16到30岁,他们根本不看电视,但却很关心环境问题,他们是我们星球的继承者,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网飞是最佳合作方。

虽然团队和网飞合作,但制作水准没变,还是和以往一样,顶级。

4 年,各大洲的 50 个国家/地区,600 多名工作人员, 3500个拍摄日,最新的4K摄像技术。才有这精美震撼的场景,帧帧桌面的画面。

除了有航拍各种生物几万头聚集、迁徙的壮阔,还有种种自然界的震撼奇观。

大, 30米长,200吨重的蓝鲸,带着她的孩子在海中畅游。

小,到蚂蚁巢穴里,纪录蓝尾蝶幼虫伪装成蚂蚁幼虫和蚁后的成长过程。

近,隐藏摄影机拍摄仅剩200只的野生阿拉伯豹,近距离的饮水、交配镜头。

深,有能承受水压的特殊摄像机潜水艇,深海探究那些人类不曾了解过的物种。

《我们的星球》的极致美感,是对自然的珍贵纪录,更是在呼吁人们保护地球这唯一的家园。

3

片名《我们的星球》中“我们”一词的指代,是整部纪录片的题眼。

除了人类,生活在这片天空之下,大地之上,海洋之中的种种生物,也是这个星球的居住者、拥有者。

但人类对其他物种,有着巨大威胁。

过去50年时间,野生动物种群平均下降了60%。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自然的稳定性不再是理所当然。

即使看似人迹罕至的生物栖息地,也在人类的影响下。

雨林,地球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丰富性正在下降。2700万公顷的原始森林,被变为单一树种——油棕,因为它高产的商业价值。

珊瑚,海洋生物链重要一环,不断死去。深海渔网对深海珊瑚的伤害,可能几世纪才能恢复。

温室效应使温度升高,导致两极冰川不断消失。冰山注入海洋的淡水,提高海平面,改变盐度,扰乱洋流。

因为气温升高,海冰消失。海象不得不挤在很小的地方,占满每寸空间。因为体重过大,被压在下面的海象,甚至可能被压死。

有的海象为寻找宽阔的休息地,爬上80米悬崖,然后因为饥饿,从不该爬到的高处跌落死亡。

这些情形看似遥远,但生态圈是个整体。影响到其中一环,最终总会作用在人类本身。

就像看似和我们毫无关系,不起眼的海洋浮游植物,其实供给了我们一半的呼吸。

浮游植物也影响着云朵的形成,云朵又保护着大气,防止太阳照射温度过高。

自然界的一切无关,实际都息息相关。

但保护自然,是否需要完全隔绝人类存在?把自然像放在橱窗里一样保护,绝对远离?

倒也并非。其实只要给予自然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然能展现惊人的自我恢复能力。

本已濒危的座头鲸,在1986年通过禁止捕鲸的法案后,开始恢复原来数量。消失一个世纪,壮观的鲸鱼捕食,也得以重现。

南美海岸,曾因人类对鱼群过度捕捞,50年前消失的海鸟大捕食,如今也由于对凤尾鱼的保护式渔业,又出现五百万海鸟共捕食的震撼。

核辐射变人类禁区的切尔诺贝利,成为野生动物新的栖息地和乐土,也充分证明着森林强大的回复能力。

人类保护自然,并不需要隔离自然,只要找到一个和谐共生的点,给自然足够的时间、空间。

大自然本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微妙平衡,当人类也生活在这片平衡中,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这是我们的星球,这是我们的家园。但这个我们,不该仅仅是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