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黄的功效与作用】中药牛黄的功效与作用_牛黄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
中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的特有药物,那么你知道中药牛黄吗?牛黄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牛黄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随康网小编来了解一下牛黄的功效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
【通用名称】牛黄
【异名】犀黄(《外科全生集》),各一旺(蒙名)。
【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的结石,动物形态详\"牛肉\"条。
【性味】苦甘,凉。
清心,化痰,利胆,镇惊。治热病神昏、谵语,癫痫发狂,小儿惊风抽搐,牙疳,喉肿,口舌生疮,痈疽,疔毒。
①《本经》:\"主惊痫,寒热,热盛狂庢。\"
②《别录》:\"疗小儿诸痫热,口不开;大人狂癫。又堕胎。\"
③《药性论》:\"小儿夜啼,主卒中恶。\"
④孙思邀:\"益肝胆,定精神,除热,止惊痢,辟恶气。\"
⑤《日华子本草》:\"疗中风失音,口噤,妇人血噤,惊悸,天行时疾,健忘虚乏。\"
⑥《日用本草》:\"治惊病搐搦烦热之疾,清心化热,利痰凉惊。\"
⑦《纲目》:\"痘疮紫色,发狂谵语者可用。\"
⑧《会药医镜》:\"疗小儿急惊,热痰壅塞,麻疹余毒,丹毒,牙疳,喉肿,一切实证垂危者。\"
内服:入丸、散,0.5~1.5分。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孕妇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人参为之使。恶龙骨、地黄、龙胆、蜚蠊。畏牛膝。\"
②《药性论》:\"恶常山。畏干漆。\"
③《品汇精要》:\"妊妇勿服。\"
④《本草经疏》:\"伤乳作泻,脾胃虚寒者不当用。\"
①治温病邪入心包,神昏谵语,兼治卒厥,五痫,中恶,大人小儿痉厥之因于热者:牛黄一两,郁金一两,犀角一两,黄连一两,朱砂一两,梅片二钱五分,麝香二钱五分,真珠五钱,山栀一两,雄黄一两,黄芩一两。上为极细末,炼老蜜为丸,每丸一钱,金箔为衣,蜡护。脉虚者,人参汤下;脉实者,银花、薄荷汤下。每服一丸,大人病重体实者,日再服,甚至日三服;小儿服半丸,不知,再服半丸。(《温病条辨》安宫牛黄丸)
②治热入血室,发狂不认人者:牛黄二钱半,朱砂三钱,脑子一钱,郁金三钱,甘草一钱,牡丹皮三钱。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皂子大。新水化下。(《索问病机保命集》牛黄膏)
③治中风痰厥、不省人事,小儿急慢惊风:牛黄一分,辰砂半分,白牵牛(头末)二分。共研为末,作一服,小儿减半。痰厥温香油下;急慢惊风,黄酒入蜜少许送下。(《鲁府禁方》牛黄散)
④治小儿惊热,发歇不定:牛黄一分(细研),川大黄半两,蝉壳一分(微炒),子芩半两,龙齿半两(细研)。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不计时候,煎金、银、薄荷汤下三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方》牛黄丸)
⑤治小儿心肺烦热,黄瘦,毛焦,睡卧多惊,狂语:朱砂半两,牛黄一分。上药,同研如面。每服,以水磨犀角,调下一字。(《圣惠方》)
胆黄(《本经逢原》) 完整者呈卵形,方圆形或三角形,直径0.5~3厘米。表面金黄色或棕黄色,深浅不一,细腻而稍有光泽;有时外部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表面有裂纹,亦有呈麻面而不光滑的。质轻松脆,易于破碎。断面棕黄或金黄色,深浅不等,亦显光泽,有排列整齐的环状层纹,重重相叠。气清香,味先微苦,后微甜。入口芳香清凉,嚼之不粘牙,可慢慢溶化。以少许粉末,和以清水,涂于指甲上能染黄色,经久不褪,习称\"透甲\"或\"挂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