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啊,干了这碗寡姐的洗澡水!
一
很多人对自动与 95 年动画版的《攻壳机动队》进行比较,在当然在所难免,不过这里还是先跳过动画版,单刀直入 2017 好莱坞版《攻壳机动队》,相当不错,值得打 8 分。
首先,向没接触过前作的人做点普及。 攻壳机动队 这个名字有点怪怪的,其实是日版动漫里的日文汉字的表述。对,是 日文汉字 ,不是 汉字 。直接从汉字上去理解,多少有些让人懵逼。比如,有人在日本住酒店,想向服务员要条毛巾,但不会说,最后只好写了 毛巾 两个汉字给服务员看。服务员看了看,表示懂了。然后,服务员拿了一条被子送了过来。这就是 日文汉字 与 汉字 的区别,看着长的一样,而且大致能懂,但表意上却并不尽同。 攻壳机动队 是一种日文表述,意思是 装甲机动防爆队 。中国人直接拿 日文汉字 过来做片名,看着有逼格,但却指意不明,似懂非懂。倒是英文版的名字更好理解一些,Ghost in The Shell,直接点明了故事的内核。 装甲机动防爆队 是外延,Ghost in The Shell 是内涵,连在一起整个电影的主旨就出来了。
Ghost in The Shell,直译为 壳中的灵魂 ,这个名字来自作家阿瑟 · 库斯勒 1967 年的心理学著作《机器中的幽灵》(Ghost in The Machine)。阿瑟 · 库斯勒是英籍匈牙利人,曾是德国共产党员,参加过第三国际的活动。1938 年,他退出共产党,后又曾参加西班牙内战,反对佛朗哥法西斯独裁统治并被俘入狱,并被判处死刑,不久又获赦免。后来,他来到了英国并成为了一名作家。在西班牙鬼门关上走了一遭之后,库斯勒写出了《与死亡对话》,反映出面对命运者的心态。由此,他不断关注人类命运的问题,并持续深度叩问。他最著名的作品 是《中午的黑暗》,深刻揭露了苏联大清洗中的丑陋与罪恶,是一部媲美《一九八四》的佳作。
二
Ghost in The Shell,壳中的灵魂,点了电影的题,讲述的一个被束缚在机器外壳中的人类的灵魂在挣扎的故事。《攻壳机动队》有场面,有动作, 还有漂亮的身材,有未来世界的设计,还有赛博朋克美学的风范,都很符合硬科幻的标准,很耐看。不过,作为棒棒的科幻片,《攻壳机动队》的牛逼之处在于,它披上了硬科幻的壳之后,却讲了一个软科幻的故事核。
将硬科幻与软科幻揉在一起,很对科幻片都不选择这么做,或者说做不好。《机械战警》算得上这样的典范,但 2014 年的重启版,就没有把握好,最后无法延续下去,无疾而终。
《攻壳机动队》的外在形式,在于打造了一个机械的人体外壳,然后将人类的大脑与心脏移植进去,进而打造出一个具有装甲机动性的人机一体化的生物体。它既有机械的动能与抗击力,又有人类的反应能力及情感。这样的生物体被国家进行征用,用来维护社会治安,并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寡姐约翰逊饰演的米拉就是这样的一位生物体,并由她担任少佐组建了一个治安大队,叫做九课。
日版中的女主角名字叫草薙素子,结果变成了寡姐版的米拉,这个改名引起了众多原作粉丝的不满。但更不满的是居然一个日本角色由白种女人来主演。其实,这个不要怪好莱坞,毕竟《午夜凶铃》《咒怨》都出过美国版,也没太多人反对,而且同为日本动漫,《变形金刚》不也被拍成了全美式的大片了嘛。而且,正是因为故事引入了好莱坞因素,所以女主角的名字被改成米拉也算合情合理,更何况影片中草薙素子这个名字依然存在,只是变成了变体前的女孩的名字。寡姐饰演的米拉,这具外壳被设计成了白种女人,但她所使用的大脑与心脏依然是草薙素子。所以,影片中的米拉依然是草薙素子。这个更改,没有毛病,而且合理地解释了白种女人与名人名字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