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荣特华系 宝光股份借壳失败被夺权 特华系疑云再起

2017-10-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继宣告重组搁浅后,时隔五天,宝光股份对外公告称其原第二大股东华安保险增持宝光股份210万股,持股比例达到20.01%,并成为了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守候近三年,华安保险就此借壳上市的预期再起.此前该股因重组失败而大跌,而受华安保险成为第一大股东的利好刺激,该股当日发生强势涨停,资金入场做多意愿强烈,市场人士分析认为,不论是华安保险还是原大股东陕西宝光集团身后的实际控制人中国西电集团,未来都或许会继续在市场中寻找买家继续"卖壳".但不管是否借壳上市,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均表

继宣告重组搁浅后,时隔五天,宝光股份对外公告称其原第二大股东华安保险增持宝光股份210万股,持股比例达到20.01%,并成为了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守候近三年,华安保险就此借壳上市的预期再起。此前该股因重组失败而大跌,而受华安保险成为第一大股东的利好刺激,该股当日发生强势涨停,资金入场做多意愿强烈,市场人士分析认为,不论是华安保险还是原大股东陕西宝光集团身后的实际控制人中国西电集团,未来都或许会继续在市场中寻找买家继续“卖壳”。但不管是否借壳上市,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华安保险有无借壳上市意愿将会对股价产生很大的影响。

重组一环三扣

自三年前入主宝光股份并仅与大股东宝光集团相差110万股后,6月26日,宝光股份对外发布公告称,原第二大股东华安保险分别于2013年6月24日、25日通过二级市场、一致行动人安徽特华增持了公司股份210.

04万股,合计持股比例达到20.01%,超过原第一大股东陕西宝光集团有限公司对公司的19 .59%持股比例,成为宝光股份新的第一大控股股东,这也是该公司上市以来首次控股股东易人。虽然成为第一大股东,但华安保险仅领先原第一大股东宝光集团100万股。

公开资料显示,此次增持后,华安保险和安徽特华投资合计持有公司股份472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0 .01%,已超宝光集团的4620万股,晋身为控股股东,因李光荣为安徽特华投资的实控人,宝光股份控制权发生变化,实控人变更为李光荣。公告称,宝光股份作为国内真空灭弧室行业的龙头企业,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近年来其产销量一直保持稳步增长,并跻身世界前列。

事实上,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原大股东宝光集团长期与华安保险保持不到1%的持股比例。大股东二股东均长期无动作,业内人士分析,这或许折射出双方均对于宝光股份兴趣不大,似乎双方都将眼光放在了引进重组方上,而此次华安保险主动增持站上第一大股东的席位,能给宝光股份带来多大改变,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仍是未知。

值得注意的是,在宝光股份宣布第一大股东易主的五天前,即6月21日,宝光股份对外发布重组失败公告:停牌期间,重组各方和中介机构完成了对标的资产的审计评估、尽职调查、可转债赎回和红筹架构拆除、重组预案编制等多项艰辛的工作,但在停牌期间内,相关股东就股权转让事项未达成一致。

因此,宝光股份决定终止重组事项,于6月24日复牌,并表示6个月内不再筹划有关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在停牌期间内。而时隔五天后,宝光闪电易主被业内人士认为是为了急切摆脱重组搁浅的阴影。

根据宝光股份披露的拟订方案,其重组方案可分为三大步骤。首先,公司拟将截至评估基准日(2013年2月28日)的全部资产与负债出售给中国西电集团公司或其下属子公司,相关股东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拟一并转让;与此同时,宝光股份通过向锐运国际有限公司和汕头市日冠阳帆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非公开发行股票,购买其合计持有的浙江创亿科技100%股权,该项交易规模较大,尽管未披露价格,但有业内人士估算转让价在40亿元上下,预计发行股份规模不超过6.

8亿股。此外,公司还拟向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募集资金总额预计不超过16亿元。

不过,宝光股份针对资产重组早在今年1月15日便已停牌,而由于方案中涉及的相关股东转让股份事项需要依照相关规定履行必要的法定操作程序及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批,故宝光股份被迫决定自5月24日起继续停牌不超过30日。此前公司对外强调,如果公司未能在本次延期复牌期满前完成相关工作,公司则在股票恢复交易后6个月内将不再筹划资产重组等重大事项。

实际上,近年来宝光股份的盈利能力持续偏低,资产负债率不断走高。年报显示,宝光股份2011年、2012年的净利润分别为387.8万元和1543.8万元,其中,营业外收入分别有735万和762万。另据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一季度末,宝光股份的总资产为6.51亿元,其中负债为2.73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41.9%。

借壳疑云

据了解,此前安徽特华并不持有宝光股份的股权,而华安保险是一家共有11个法人股东的保险公司,自然人李光荣控制的特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华安保险20%股份,为其第一大股东,李由此成为华安保险的实际控制人,在外界看来,李光荣本人一直较为神秘,其在资本市场的低调却彪悍的作风也很少被局外人所知。

目前,特华系已是两家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除了宝光股份外,华安保险在2004年用一场号称“蛇吞象”的并购拿下了刚刚上市一年的精达股份,由此持有其14.98%的股份,成为精达股份的第一大股东。

2007年,华安保险曾想借壳浙江华盛达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更名为“刚泰控股”)实现上市,但由于监管部门认为华安首先应先夯实其保险主业,再行考虑上市计划,最终失败。而宝光股份也一直被视为借壳上市的重要途径,此前,市场曾猜测其控股股东西电集团旗下的中国西电会借壳陕西宝光上市,但在中国西电上市后,其猜测不攻自破,因此当华安保险成为宝光股份第一大股东后,华安保险借壳上市传言再起,市场人士对此纷纷猜测。

事实上,“借壳上市”猜测疑云并不是无中生有,早在2010年,华安保险因司法执行突然“杀入”成为宝光股份第二大股东,便第一次点燃了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的预期。此次传言再起,来自华安保险的内部人士对媒体表示,其询问接近董事会的高层后,表示并没有听到借壳上市的消息。

“左手换右手”

作为特华系掌门人李光荣,由于本身的低调,其资本运作手段和过程外界鲜有耳闻,此次宝光股份闪电易主的背后所引起的借壳疑云,让业内对特华系的资本运作格外关注。公开资料显示,广州特华于1998年成立,2000年总部迁往北京,并更名为特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特华投资控股公司原以风险投资为主,目前发展为以从事证券投资、财务顾问、项目融资、企业并购等投资银行业务为核心,兼以资产管理、创业投资、金融研究服务的投资控股公司,其业务辐射内地和港澳台地区。

成立之初,仅有李光荣和侯伟英两名自然人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88%和12%。业内普遍认为,在2004年通过入主精达股份亮相A股市场之前,特华系最为知名的资本运作便是对华安保险的收购。

公开资料显示,2002年上半年,成立6年之久的华安保险因业绩平平,始终无法令股东满意,最终面临被选择出售的境地,随后,来自李光荣旗下的特华控股接盘。值得注意的是,为规避保监会对收购国内保险公司10%以上股份需要特批的规定,特华系联系了6家关联企业组团收购华安保险,而特华控股将其收购比例严格控制在了10%以内,特华控股及其他几家关联收购方以2.

9亿元的价格获得其70%股份,使得华安保险成为中国第一家民营控股财险公司。其实,特华投资早在2002年便接手华安保险股权,只不过当时李光荣因诉讼缠身没有出任董事长一职。

随后,特华系加大其在资本市场运作的步伐,将目光迅速瞄向A股的上市公司,2004年,华安保险完成对精达股份的收购,此时,精达股份才刚刚上市一年,资料显示,广州特华2001、2002年的营业收入分别只有917.

53万元和1056.8万元,净利润则仅为374.27万元和411.32万元,而被收购方精达股份2001、2002年的净利润分别高达1984.43万元和2076.59万元,由此,这被业内人士称为是一场“蛇吞象”的并购。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特华系是借债务问题谋求借壳上市。2010年8月16日,精达股份和宝光股份双双发布因债务纠纷引发的股权转移公告。精达股份表示,因债务原因在法院主持下,公司原第一大股东广州特华将其持有的公司5400万股股份以10元/股的价格过户至华安保险名下。

至此,原第一大股东广州特华的持股比例降至1.99%。华安保险持有公司18.34%股份,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而宝光股份表示,因债务纠纷,法院裁定公司原第二、三大股东茂恒投资和长宜环保分别将持有的2480万股和1620万股,按照每股16.

10元的价格过户至华安保险名下。至此,上述两股东持股比例降至1.16%和0.69%,均为无限售流通股。华安保险持有宝光股份总股本的9.12%,成为本公司第二大股东。

实际上,华安保险进驻精达股份,被业内认为其实是一次“左手换右手”的资本运作。精达股份的股权交易双方广州特华投资和华安保险,实际控制人均为李光荣,广州特华投资更是华安保险的大股东。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如果是华安保险借壳,大可以直接通过大股东将保险资产注入精达股份,没必要这样多此一举。

有知情人士分析指出,李光荣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特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是其核心资本平台,此次其动用特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100%控股对宝光股份进行增持,主动晋级宝光股份新控股股东之意也明确,但无论是否借壳上市,其意愿对上市将产生很大影响,市场也将密切关注该公司的未来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