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导汇聚上影节 反思“唯票房论”
李安(右)和徐峥为中国电影把脉。
网易娱乐6月17日报道 12日,普华永道最新发布的全球娱乐及媒体行业展望报告预测,中国将在2017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票房收入市场。然而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国内外知名影人却给燥热的电影市场下了场降温雨。12日,金爵奖评委会主席埃米尔·库斯图里卡在媒体见面会上表示电影不应“唯票房论”,“票房没有办法代表影片的质量”。13日,在“票房即将超美,成为‘老大’还差几件事”论坛上,李安、徐峥等电影人聊到中国电影市场迅猛的发展时也提及,要想成为真正的电影强国,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尤其要警惕当下电影创作的浮躁风。李安表示,跟风“抢钱”、抢明星都是电影圈浮躁风气的表现,他指出,如果一味强调速度,“就好比让本该慢火细炖的上海美食变成了速食面。”
反思抢明星炒IP同质化让观众疲劳上海电影节中,许多明星不止一次走上开幕红毯,或者代表多个剧组亮相不同的活动。像钟汉良就跟着《赏金猎人》《三人行》《惊天大逆转》三次走上红毯,最后一次随着《惊天大逆转》剧组上红毯时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仅从这就能看出华语片对于热门演员的争夺有多残酷。可是李安在论坛上对这个现象泼了盆冷水:“观众看电影不是看MV,不是炫耀演员的脸就可以。”大牌明星参演一部电影或许能起到把电影炒热的作用。郭敬明的《爵迹》就是例子,该片囊括了范冰冰、吴亦凡、陈学冬、陈伟霆、郭采洁等当下最具话题性的明星,每当该片有新动作就引发网上大波粉丝讨论。李安承认:“明星吸引人,大家都喜欢看八卦,这本身是文化的一部分,无可厚非,它能炒热电影,这是好事。”可他表示对明星的追捧让很多戏是为了演员在拍戏,而不是为了拍戏找演员,“结果是观众在观影的时候也是在看明星,而不是在看戏。”李安提醒电影人要了解打动人心的地方在哪里,不要喧宾夺主。“观众要在电影里面看自己,所以我们要拍跟我们的情怀、思绪有关系的东西。很多年轻的朋友非常努力,可心里面太急切了一些。”电影明星在行业中的正确位置该是怎样的?李安表示,拍戏时他常对演员说,不要把自己想得太重要,“观众是借你的脸来想象。拍戏时你只要做该做的事,你是为观众服务的,要给观众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而不要营造‘大家来崇拜我’的感觉。”这几年整个影视产业刮起了IP崇拜浪潮,出现在今年上海电影节上的新片,IP电影依然占到大多数,种类也是五花八门。有的是因为前作成功续拍第二集,也有的根据小说、热门电视剧改编成电影。例如赵薇做导演的第一部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续集《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影片的男女主角换成了吴亦凡和刘亦菲;TVB剧集《使徒行者》的电影版将在暑期档上映,主演张家辉、古天乐、吴镇宇在片中斗智斗勇;嘉博文化14日发布的片单显示,两部经典电视剧《亮剑》《血色浪漫》会改成电影版。近来在国内电影圈流行的游戏改编电影也有新作推出,13日阿里影业宣布联合星皓影业共同开发《征途》,《征途》是自2006年上线以来累计超过3亿玩家的游戏,阿里方面称想打造出游戏改编电影的典范之作。资本催生的IP热被一些业内人士担忧产生泡沫:随着资本的涌入,一些小说、动漫的版权费用两年内上涨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甚至催生了“倒卖IP”的现象。12日上海电影节首场论坛“电影与资本:相爱不相杀”上,华谊影业CEO叶宁毫不客气地说,IP泡沫来自所谓的文学IP、游戏IP、互联网IP,“如果手握大量IP就说会变成最大的电影公司,这是个笑话!电影IP首先得是一个好的电影,我现在说不出来有哪几个成熟的电影IP。”博纳影业老总于冬也表示对IP并不热衷:“IP是有的,但是落在不懂的人手里,几年出不来,这也给行业造成损失。”过度追捧IP也会造成一个后果,即电影不够多元化。“出片量大,都拍大同小异的电影。到了观众都感到审美疲劳的时候,我们就会自食其果。”李安在13日的论坛上提醒大家不要走到这个陷阱里去。方法东方语言讲故事 中国电影还是要走出去当被问道“中国故事到底该怎么讲”时,李安略带羞涩地笑说,他认为自己没有资格代表所有中国导演,“我只知道怎么讲自己的故事。”学戏剧出身的他也强调:“若没有故事,就没什么意义,因为没载体了。”关键在于怎样对待故事。李安说他把讲故事当成一份工作,“故事其实就是一门技术。以西方来讲,就是三段式,开始、中间多几个转折,道理可以越辩越明,也可以越辩越模糊,最后收尾表态。”徐峥非常认同这个观点,“最重要的是表达内心,言之有物,这是源头。”讲好的故事,也需要找到能讲好故事的人。在导演群体更新换代的当下,大家发现,每一年都会有年轻的导演让人耳目一新,会创造新的票房奇迹。叶宁称:“中国电影未来若真的要成为强者,一定离不开年轻的制片人和年轻导演。”12日,由黄渤发起的“HB+U”新导演助力计划在上海启动,宁浩、周迅等现身支持。该计划旨在为有电影梦的优秀青年导演提供优质平台和资源,为打造优秀的类型片提供支持和帮助。黄渤说,十年前的《疯狂的石头》是刘德华“亚洲新星导”计划的扶助项目之一,而自己也凭借这部影片走进了大众视野。他深知机遇对新人的重要性,所以发起这个计划,“目前电影行业非常缺乏人才,我们想帮助年轻人实现梦想,扶植新导演,打造类型片。”按目前的增速,中国电影有望在明年成为全球最大“票仓”,但李安也提醒大家,“票房超过美国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们人多啊。”论坛上,他提醒了我们一个重要的现实:美国靠的不是本土票房而是全球票房,他认为“这才是中美两个产业最大的差距”,而让中国电影“走出去”是中国成为电影强国必须要具备的要素。在中国电影国际化的问题上,李安绝对拥有话语权,他的影片中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和交融,全世界都独一无二。这也是他能在奥斯卡获奖的原因之一。他说:“我们要跟国际接轨,至少要跟好莱坞做得一样强,而不是看到了现成的东西,就回去过来用中国方式讲一遍。”在他看来,当东方民族的表达方式、情怀和逻辑,变成普及的世界语言之后,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从目前电影的信息来看,不少电影以合拍的形式进军国际市场。电影节期间,来自中国的麒麟影业携手严歌苓,计划将作品《寄居者》搬上大银幕,据悉,该片系中美合拍,讲述一段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老上海弄堂里发生的异国爱情故事。中方编剧、著名华裔美籍作家史雷永介绍,《寄居者》更着重表现战争中的人回归善良、寻找自我的过程。史雷永与美方编剧丹·戈敦希望改编剧本中能挖掘这段特殊时期,一名中国普通女孩坚韧、坚强而又努力的营救她的犹太朋友,以及主人公对爱情不懈追求,还原一段刻骨铭心的史诗爱情。对这个问题,最近正在进军中国的复星投资创始人杰夫罗宾诺夫持相对开放的态度:“无论中国、英国还是美国市场,首先要找到能产生共鸣的故事,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再去找对的电影人,一个和你有同样理解的人。”(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刘长欣 发自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