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蔚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不会让所有人都开心——李松蔚
心理咨询不会让所有人都开心——李松蔚
小兰说 “生命那繁复而深邃的体验,正因其真切的痛楚,得以在刹那而永恒。” 这篇文字写于2011年,五年过去,依然很有参考意义。李松蔚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社科学院职员壹自杀不是什么好消息。
但是对心理咨询这个行业来说,至少不完全是坏消息。校园里出了连续自杀事件,成立学生咨询中心的必要性便能充分体现。富士康这次的悲剧,大概也会催生工厂企业的心理建设,导致一大批目前处于半失业状态的国家N级咨询师们有饭吃。
这让我想到一个不恰当的比方:猫能吃上鱼,是因为主人看见了耗子。这么说自杀大概很不严肃。而且我们都相信,惟送死可以当大事,自杀应该是更严肃深沉的话题。
面对这件血淋淋的事,人们会不自主地心如沉铅。那是因为联想起深藏心中的死亡恐惧,太不舒服。我像很多人一样怕死,自然也怕别人的死。所以死亡离我越近,越多,我便越怕。而这样害怕的结果,除了恭恭敬敬地谈及自杀,诚祝死者在天堂幸福,尽到心意之外,便是迫切希望自杀率得到控制,像犯罪率得到控制一样。
控制犯罪率是警察的职责,而控制自杀率……不知道为什么,这年月似乎就变成心理咨询师的本职所在。
无论孰因孰果,社会上早已流传开这样一个印象:心理咨询师们,就是负责治那些不开心的人的。假如你不开心,或者发现身边的人不开心,一定要找心理咨询师。因为经过心理咨询,每个人都能变得开心,也不会再有人想要自杀了。
我从一接触心理咨询开始,就不相信这说法。现在我更加不相信。试问一个孩子成长在一个不幸的家庭里,父母吵架,出轨,婚姻破裂,酗酒,做生意破产,被债主追债,或者更惨,对孩子进行躯体上的虐待,有哪一个孩子能够在那样的环境里开心?现在这个孩子来做心理咨询了,他在咨询中受到最好的对待,咨询师让他深信,这个世界也可以是很美好的。
他开心了么?——可是他回到家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根本没那么美好。在富士康这个事件中,当然不能臆断那些生命消逝背后的原因。
只是,我不觉得那全是由于“没有心理咨询师”导致的。就算有心理咨询师,他能做的事情究竟是什么?我曾经为一个EAP项目做过访谈,我问那里的领导对我们的工作有什么期望,他呵呵地笑着说,希望下属们通过你们的服务,不再整天抱怨待遇不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
当时我完全无言以对。我很想告诉他,如果你的下属饿了,你可以给一个饼,也可以不给,你不给的话他们就会继续喊饿。至少我们做心理咨询,是没法让他们饱起来的。
贰当然我只是想想,我没敢说出来,我只能礼貌地微笑着。因为,说到底是他们花钱雇我们服务。老板希望我画几个充饥的饼,我除了微笑还能说什么呢。也许你已经看出来,我已经开始暗暗地将生存压力当作人们不开心的主要原因。
这是我个人的观点,但我相信它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如今这个社会的生存压力有多严峻,只要你没有大款老爸或者大款老公,我想你一定会用力点头。套用前面的逻辑,始终在被外界施虐的孩子,只要施虐不停,即使遇见最好的咨询师,又有什么用。
会有人说: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也许人可以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可以更积极地寻求改变。毕竟,这个社会里总是有成功者,不是所有人在逆境中都一筹莫展,郁郁终日。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的说法是站不住脚了。心理咨询完全可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它提供给来访者接纳、支持,和改变的勇气,去促成他们的蜕变。“你暂时经济拮据也不用难过啊,我们来想想看,你现在可以想点什么办法,改善一下目前的处境?”是啊,每个咨询师都接待过因为学业困难或找不到工作而抑郁的来访者,我们所采取的不正是这样一种思路么?改变,让他们争取实实在在的改变,只要他们成功改变了处境,他们就会重新开心。
——这样岂不是皆大欢喜?这想法岂不是很天才?我曾相信,这就是问题的终极解决,由此我获得了极大的职业效能。一个高中的心理辅导老师问我,他有个学生被父亲虐待,他该怎么帮他?我建议他,陪着这个孩子去找老师,找警察,找社工,总不可能一个活生生的孩子受欺负,这个社会却找不到一条解决的途径罢?那个老师赞同我的话。
我不知道后续发展如何,但我回头想想,觉得那时我是非常幼稚的。那时我深信,我的来访者饿了,他们一定可以想办法为自己做一张饼。
然而那样的想法,毕竟建立在一个假设之上,就是每个人最后都能走出一条路。如果假设成立,假如这世上每个学生都希望学业排名前进一名,他们都有咨询师,他们都有艰苦卓绝的努力,他们都走出了一条路——所以他们就都可以前进一名?就这样,我发现这个假设在数学上根本就不成立。
所以这个世界,这个充斥着生存压力和竞争的世界啊,对一些人——或许是大多数人——真的是很美好的,对剩下的人当中的一部分——也或许是大部分——做一下心理咨询,努努力,尝试一下改变,真的也可能是很美好的。
但是总有另外一部分人,哪怕是极小极小的一部分,世界仍然是很无奈的。心理咨询也不能让他们开心。叁现在让我们把眼光放得再开一点。
整个世界上其实还有很多的无奈,让我们不开心,不开心而且还无法改变,除了生存压力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A很帅,很有才,性格也很棒,应付任何竞争都没有问题。问题是他爱着B,并且B要么已经有主了,要么是同性恋,要么既没主也不是同性恋,可就是不爱A。
A能做什么?他去做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结果也许能让他改变一点策略,但也许只能帮助他接受现实。而不管他再怎么接受现实,只要他还在爱着,他就不会开心。C生意做得很大,有车有房,不知生存压力,可是个子很矮——或者干脆说有残疾,所以没有女人愿意嫁他,或者只有拜金的女人愿意嫁他,他不开心。
D患了绝症。他身体一直都好好的,怎么突然就患了绝症?他不开心。E有一天照镜子,发现她会容颜老去。
她不开心。F呢,她的先天气质就是不容易开心。没有任何原因的,就是不开心。G的一切都很好,我们让他一切都很好:事业、权力、钱、名望、健康、妻子、孩子,可是有一天他发现不管他怎么逆天,天命最终还是要到。
他的妻子是会死的,他的孩子也是会死的,他自己也是会死的。他的世界美好得不能再美好了,可是他拼命想留住一点东西的时候,会发现这么美好的世界完全不留恋他,他就要失去一切。所以我是在说……其实每个人都不可能永远开心的。
如果说目前为止什么对我的职业成长帮助最大的话,我想是在两年来在四川灾区从事心理援助的经历。我非常地感谢这段经历,因为它教会了我很多无奈。甚至不要说亲人故去这样的无奈,即使是辛辛苦苦花了几年盖起来的房子,忽然就震塌了,大家也会很不开心。
心理咨询?是的那很好,但是我失去的房子再也回不来了,是不是?肆也许有人会问,既然我花了这么多篇幅,去证明心理咨询不能让所有人都开心,那么我究竟有一个怎样的主张,难道我主张就应该让不开心的人陷入痛苦的深渊?心理咨询无能去改变无可改变的事实,就让绝望的人不希图拯救,继续步那十二条年轻的生命之后尘?还有人会问:心理咨询如果都不能让人开心,那么它究竟有什么用?对于后一个问题,我想引用美国一位精神分析学家的观点作为回答。
她说心理治疗的目标,并不是制造一种廉价的甚至虚幻的开心,恰恰相反,它应当致力于让来访者有更高的内省力,更强的自主感,更符合现实的自尊,更清晰地认识并处理自身情绪的能力,面对困境时更强的自我力量以及自我协调性,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以及成熟依赖的能力——最终的目标,是进入一种她称之为“平和”的心境。
而那也许是一个人毕生的追求。
而以上所有这些,都是以现实作为基础。仿佛一个人光着脚走在大地,他脱掉脚上的鞋,不光可能感受到大地的温暖,也可能会饱尝砂石的粗粝。如果一件事是让人痛的,那么一个真实的人就应该感受到痛,而不是痒,不是无感觉,不是嘻哈大笑。
我相信生命是美好的,我深信这种美好,即使我们身处严峻的时代。但同时我也深信,这美好是一种复杂而深沉的体验,它同时包含着开心和痛苦,包含着我所体验到的一切真实。它承载我,如同大地。
如果这种承载带来愉悦,那自然值得享受,而如果这种承载带来痛苦,那自然也就值得深深的哀伤——握着它,体会它的痛感,而不是幻想它变成一种别的什么。我深信包含着痛苦的生命才是有质感的。因此我遗憾那十二个坠落的年轻人。
去年在四川灾区,和当地一个学校的校长聊天。他说地震都过去一年了,老师们情绪还是很不好,教学积极性很低。他很着急,他跟老师讲:失去的反正都回不来了,要向前看,要乐观,要奋斗。我对他说,这个思想没错,但这个态度错了。
经历那样的痛苦,每个人都应该体会悲痛。这是对生命基本的尊重。用高亢的乐观去展望未来的美好,这是天上的东西;用严肃的沉痛去体味现下的哀伤,这是地上的东西。而人类终究还是生活在地上的。
我其实很不明白为什么一旦有人不开心了,就会有很多热心人凑过来,使尽浑身解数想让他开心。甚至连他自己都很着急,觉得自己没用,这么一点破事老是挂在心上,影响学习,影响工作。我觉得这是真正的倒行逆施。
有太多人见不得别人不开心了,他们不但想成为心理咨询师,干脆想成为救世主。他们对绝症的病人说:“没事啊,你一定会康复的!”但是如果是真正的心理咨询师,他也许只会握着那个病人的手,试着感受他那种哀伤。于是生命那繁复而深邃的体验,正因其真切的痛楚,得以在刹那而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