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采访手记】政协委员张抗抗:阅读是一个民族的软实力

2019-01-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抗抗在政协小组讨论会议上 央广网北京3月6日消息(记者崔海涛)早听过说张抗抗,她的作品中<赤彤丹朱>印象最深,她是杭州人,生长发展在东北黑龙江,真是有趣的成长

张抗抗在政协小组讨论会议上

央广网北京3月6日消息(记者崔海涛)早听过说张抗抗,她的作品中《赤彤丹朱》印象最深,她是杭州人,生长发展在东北黑龙江,真是有趣的成长经历。她是著名作家,也是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这次两会希望能采访到她,聊聊全民阅读。

记者在之前没有和她联系过,政协的开幕式也没能撞见。人山人海中除了姚明委员,其余很难一下子发现要找的目标。所以,只有等到小组讨论的时候“逮”她了。为了摸清地形,记者前一天晚上去了一趟政协委员住地,大体了解了她的行程,做好了踩点工作。

3月4日早上9:00小组讨论,记者提前到达,开会之前遇到了张抗抗,因为是第一个邀她采访的,所以,她也欣然答应,在小组讨论中途出来接受访谈。

记者:作为一个写书人,您自然一定也很关注人们读书的状况。去年政府工作报告,着重提出全民阅读,您既是作家也是委员,您对阅读有怎样的认识?

张抗抗:我理解,阅读是一个民族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是构成文化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传统中有着浓厚的文化基因,但是由于科技发展,娱乐手段的增加,日常节奏的加快,吸引年轻人东西很多,阅读在生活的比重在下降,被选中的几率降低,不像几十年前了。

记者: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让阅读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内部去?

张抗抗:这里我想举一个深圳的例子,我们曾经去深圳做过调研,就是针对深圳市怎样推广阅读的。他们第一个特点,就是让阅读变得十分方便,图书随手可得。他们在市内建了中心书城,在各个区建立了分书城,现在社区都有相应的书吧。图书馆的借阅也是就在身边,路边随处可见自动借阅机,街头巷尾就可以借书换书,十分便利。第二个特点,就是举办有影响力的读书活动,评出“十大好书”“领读者”等,有创新性,有亮点。深圳常驻人口300万,总人口近3000万,他们的理念就是让所有的市民都能兑现文化权力。

记者:您能结合个人读书的经历和读者谈谈如何有效的阅读吗?

张抗抗:我感觉读书是要与自身年龄互动的。比如我,小时候,20多岁读红楼梦,根本读不下去,太繁琐,里面写怎么吃怎么穿,那么多勾心斗角…….根本看不下去,不理解。后来,30多岁再读,就不一样了,就能读进去了。我在小的时候最爱读《鲁滨逊漂流记》,那种冒险精神,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给我很多美好的童年幻想。我认为,人的阅读要符合自身年龄,童年要有一个读童书的过程,不能太早读成人的内容,那样会丢掉童年的美好。长大了再慢慢接触成熟些的语言文字,这样才能和书中的内容进行良好的互动。

记者采访张抗抗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