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突眼能治好吗 三种治疗方法介绍

2019-07-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甲亢突眼能治好吗?早期可以治愈. 一.一般治疗 1)积极调整甲状腺激素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忌药物突然减量或加量. 2)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防止用眼疲劳,遇强光需戴墨镜,避免情绪激动.睡眠时头高位,睑裂闭合不全者需涂眼膏或湿房保护. 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疾病处于急性进展期或活动性分值CAS≥4者,可行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可静脉用甲基泼尼松龙或口服大剂量泼尼松.治疗中需严密观察激素使用并发症: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应激性溃疡,电解质紊乱,肝肾损害,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精神失常,燥热失

甲亢突眼能治好吗?早期可以治愈。

一、一般治疗

1)积极调整甲状腺激素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忌药物突然减量或加量。

2)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防止用眼疲劳,遇强光需戴墨镜,避免情绪激动。睡眠时头高位,睑裂闭合不全者需涂眼膏或湿房保护。

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疾病处于急性进展期或活动性分值CAS≥4者,可行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可静脉用甲基泼尼松龙或口服大剂量泼尼松。治疗中需严密观察激素使用并发症: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应激性溃疡,电解质紊乱,肝肾损害,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精神失常,燥热失眠,多食易怒等。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有禁忌者,可给予眶内局部注射曲安奈德。

2)免疫抑制剂治疗:适用于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同样可试用免疫抑制剂,药物包括甲氨喋呤、环磷酰胺和环孢霉素等,也可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并发症包括骨髓抑制,肝肾损害,胃肠道功能紊乱,感染等。

3)局部应用肾上腺素能阻滞剂:病程早期,α肾上腺素能张力增高,使上下睑Müller肌兴奋,眼睑退缩。肾上腺素能阻滞剂硫酸胍乙啶眼液可产生化学性交感神经切除作用,缓解眼睑退缩。

4)局部应用肉毒杆菌素A:肉毒杆菌素A是乙酰胆碱能受体阻滞剂,能与乙酰胆碱竞争支配眼外肌运动的胆碱能受体,使眼外肌麻痹。可应用于提上睑肌痉挛导致的上睑退缩和其他眼外肌痉挛导致的斜视,但治疗作用仅能维持数周至半年左右,需反复注射。

二、放射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不敏感、视力急剧下降或全身情况不能耐受药物治疗者可试用局部放射治疗。采用直线加速器总剂量20Gy,每日照射剂量2Gy。并发症包括放射性白内障、视网膜病变及致癌危险等,少数患者放疗可致病情加重。

三、手术治疗

1)眼睑退缩矫正术:适用于眼睑退缩严重,睑裂过大,继发暴露性角膜炎或影响外观患者。手术方法包括Müller肌切除术、提上睑肌延长术、提上睑肌肌缘切开术、下睑缩肌及囊睑筋膜后徙术、睑裂缝合术及睑裂缩短术等。

2)眼肌病的手术治疗:限制性眼外肌病是该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眼外肌的炎症、水肿和纤维化是导致肌肉丧失运动功能的原因。手术时机应在眼肌病稳定3-6月后,合并眼球高度突出者,应先行眶减压手术。

3)眼眶减压术:眼眶减压是治疗严重病例较有效的方法,适合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控制稳定、继发视神经病变需解除眶尖压力者,或严重眼球突出继发暴露性角膜炎者。对于外观因眼球突出而损毁严重者,病情不再进展后也可行该手术。

4)脂肪切除术:眼球突出程度较轻者,可经球结膜切口,切除眶内脂肪,尤其是肌锥内脂肪,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具有切口隐蔽、手术创伤小等优点。可与眼眶减压术联合使用。

甲状腺相关眼病(甲亢突眼)是成年人最常见的眼眶病之一,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大多数患者可有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或实验室检查表现,但即使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也可能发生眼眶疾病。甲状腺相关眼病是引起单眼或双眼突出的常见原因。绝大多数甲状腺相关眼病伴有甲亢,而且多发生在出现甲亢后18个月以内或接近18个月,眼眶病变与甲亢的性质和治疗有一定的关系。在一些典型的眼眶病患者身上,可发现处于炎临床状态下的甲状腺功能异常。不同患者存在病理生理上的差异,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应针对疾病不同时期和病变对眼眶和眼组织结构产生的影响,采取相互合作、多种方法、药物-手术治疗相互配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广义的说,治疗的目的是缓解或控制活动期病变,防止眼及精神生理损害、矫正眼运动异常、改善患者外观。从流行病学角度,甲状腺相关眼病存在群体基因易感性的差异,除老年患者男女比例有所下降外,一般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4-5倍。疾病发生的易感性和严重性可能与基因和环境因素有关。HLA-DR组织相容性基因位点(主要与T细胞反应有关)与甲状腺相关眼病存在连锁关系,但迄今为止并未发现导致疾病的确切基因。引起甲状腺相关眼病的病因尚未清楚,但已证实甲状腺相关眼病、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胫骨前黏液性水肿均与细胞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免疫机制有关。

在急性期,主要的原发改变是炎症,由于眼外肌肥大和眶脂肪容积增加而导致的体积效应,以及肌肉改变产生的运动受限。其次为眼眶依从性的改变和由于眼眶缺乏淋巴回流而导致不同程度的瘀血。

炎症导致肌肉和软组织肿胀,产生流泪、充血、不适感和眶周组织水肿。眼外肌肥大发生在眶中后1/3处,随疾病发展,会出现占位改变(突眼)、瘢痕形成和功能下降,临床上表现为运动受限进行性加重(包括眼睑退缩)、心理视觉改变(视神经病变)和眼球暴露。疾病的继发改变受炎症作用、体积效应和眼眶依从性(如眶隔和眶腔内筋膜组织的紧张)的支配,依从性的改变会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在眼眶缺乏深部淋巴回流的基础上,加重了瘀血。这种静脉回流受阻远远超过了眼睑和结膜淋巴管回流的能力,导致眼前结果异常肿胀。由于眼外肌肿胀发生于眼眶后部并引起眶尖狭窄,因此它是导致视功能下降的主要因素。肌肉组织肿胀的程度可能与炎症程度或眶内软组织体积增大的程度不成比例,但常与眼球突出程度特别是肌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一致。这种眼眶疾病表现与众不同的方面之一就是受累肌肉可能存在差异,既可单条也可多条肌肉受累,反映在不同的患者身上有不同的眼外肌病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