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英男北京大学 我眼中的北京大学元培学院

2017-11-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BY CoverByLove 关于这个问题,二年前就想动笔,可是因为懒,以及觉得我写了也不会产生什么影响,本着"不要在意这些细节"的原则,最终就让自己的懒惰奏效了.现在重新拿出勇气动笔写,就当时为自己重新写东西做一个开端吧.大概不会像之前计划的那么

                                                                                                                        /BY CoverByLove 关于这个问题,二年前就想动笔,可是因为懒,以及觉得我写了也不会产生什么影响,本着"不要在意这些细节"的原则,最终就让自己的懒惰奏效了。

现在重新拿出勇气动笔写,就当时为自己重新写东西做一个开端吧。

大概不会像之前计划的那么长的篇幅和严谨的论述了。本文对事不对人,另愿所有现在在元培学院的就读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好运。 在北京大学里有一个学院,绝对不会在我国其它高等学府中,找到类似的名号,那就是元培学院,这个以北大历史上最有名的校长之一——蔡元培先生的名字命名的院系。

与之相对应的,这个院有着很多其它"传统学院"所不具有的特别之处:它几乎不开课;它名下没有什么教授,但有着全套的行政系统及工作人员;它名下的学生遍布各个院系;从这里毕业的学生,毕业证上只体现学文、学理还是学工,不知道具体什么专业。

       怎么会有这么奇葩的一个院系?这就要说到元培学院是怎么来的。

      (本段内容来自于我入学时听到的介绍,如有错误,请指正)创立元培学院的想法,是由一位从米帝归来的教授提出来的。

其本意是希望在北大内,尝试进行高等学府通识教育,培养全面型人才。当这个想法被付诸实践的时候,已经是某秋季学期开学之后的事情了。也就是说,这一年是没有"元培学院"对外招生的!

于是,就以选拔的形式,从各个院系选拔出了一批,实际上就是最优秀的一批学生,成为了元培学院的第一批学生。(据说现在元培学院在做院友通讯录,更多的应该是在追忆这批人吧。

)第一批元培学院学生无疑是当时学术基础最好的全国级别人才,他们也为元培学院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但时至今日,我认为,元培学院的处境很尴尬!

       我们先从元培学院的初衷谈起。提出这一想法的老师,是希望引进西方的通识教育理念,这本身无疑是一个可行的尝试。

但是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米国可能需要高校进行通识教育的,而天朝不需要。重要的区别在于,两国基础教育的难度和质量是不同的。        米帝这种国家,连一个统一的教学大纲都没有。

当然,在一个教育部只管拨款,差点儿被取消的国度里,我们不能奢望教育部出个教学大纲。米帝实行的义务教育制度也是年限型的,很多不善学习的孩子,最终得了一个"荣誉毕业"就可以告别他的学术生涯了。

在如此孱弱的基础教育之下,大学不得不接过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培养学生们在各个方面的基础和相关能力。        然而天朝不同。

正如北京大学数学系教的是全宇宙的大学里最难的数学,天朝的中小学教的也是全宇宙最难的中小学数学!我们的高中生,如果数学水平是优秀的话,到米国轻松做数学老师,而且我们的学生给他们上课是不需要用计算器的!

记得在《歌舞青春》这部剧里看到米国数学老师上课手里拿着一只硕大的科学计算器的时候,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所以,我们的大学不需要承担所谓"通识教育"的任务,相反,我们的大学更应该注重培养专业型人才,能够在相关领域站在领先的地位上!

私以为,引入元培学院这个模式的想法很好,但并无必要。        其次,我们来看看元培学院的现状。

真的是通识教育么?        如果你身边有在元培学院就读的同学,或多或少你会了解到,他们每一个学生都是有一个主修方向的,或是数学物理,或是历史哲学。他们毕业的时候,也是要满足主修方向的相关毕业条件。比如如果主修数学方向,则也会跟我们修同样的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