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明报告文学 论新时期宏观报告文学
阅读新时期的宏观报告文学,我们获得直观的“第一印象”,就是这类作品反映的生活面宽广,作品输出的信息量大。作者的目光不再凝视于某一具体的人事物象,而是把它投向更为广阔的生活海洋,注意全景地观照立体的社会生活,开拓宽广的报告空间。这样,新时期的宏观报告文学,或许可以视为真实地反映新时期历史风貌的“断代史”。
新时期宏观报告文学观照社会生活的广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就其整体而言,这类报告文学涉及的题材几乎是面面俱到的,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凡是引人注目的各种社会事象,几乎都有报告文学报道过。有表现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改革开放重大题材的,如李延国的《中国农民大趋势》,周嘉俊的《宝钢风云录》,袁厚春的《百万大裁军》,胡平的《子午线上的大鸟——中美合作生产的麦道MD一82飞机之随想》等篇;也有以新的对象作为报告主体的,如孟晓云的《多思的年华——中学生心理学》,张晓林、张德明的《中国大学生》,何建华的《上海:股票冲击波》等;还有一些是当代首次以纪实形式表现的属社会学范畴的题材,如刘汉太的《中国的乞丐群落》,庞瑞垠的《沦落女》,张嵩山的《都市流浪儿》等。
这类作品的主人公是乞丐、妓女、流浪儿等,作者通过叙说这些人物的生活,给读者展呈出了一幅杂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另外,近几年,还出现了一些以人类生态环境为题材的宏观报告文学,如岳非丘的《只有一条长江》,沙青的《依稀大地湾》,刘贵贤的《中国的水污染》等。
宏观作品题材的这种大拓展,与我国社会生活的开放不无关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多年间,改革开放的劲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打开了原先封闭的国度,使世间万象什色纷呈于人们的视野之中。
同时改革开放的社会大环境,也拆除了“文革”中人为设置的题材“禁区”,为作者提供了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自由选材创作的便利条件,使作者有可能在把握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总原则的前提下,广泛多样地反映生活的富色繁景,可以本着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意愿,以正确的观点、积极的态度去透视某些社会问题。
此外,还由于报告文学与现实生活关系的直接性,它比其他文学样式更能迅捷广角地表现社会生活,尤其是它的“全景”、“集纳”的结构形式,为作者对社会生活作整体的或类的观照,造就了更多的表现自由度。
这样也就使得新时期的宏观报告文学,在反映生活的广度方面远远超过同期其他文学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