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关爱和背景 从校长背景看河南大学的没落

2018-01-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开会时谈到学校是否南迁,并说国民党政府对高等学校不重视,表示不满.我不赞成南迁,因整个河大,尤其是医学院迁了数次,图书设备损失很大.但我个人是要走的,因为我在解放战争中,几遭炮火,冒着弹雨到处躲避,实在是危险,我非军人又非河大或医学院负责人,即无守士之责亦无守职之责……又过几日,南京派社会部长谷正刚来校慰问.是否迁校,他说回南京与教育部商谈.又过几天,姚从吾来电说教育部已允河大迁苏州.于是学校沿途设站,教职员生纷纷前往."     可见,河大师生在此时,仍是一颗红心向国民党.不可否认,河南师生

。开会时谈到学校是否南迁,并说国民党政府对高等学校不重视,表示不满。我不赞成南迁,因整个河大,尤其是医学院迁了数次,图书设备损失很大。但我个人是要走的,因为我在解放战争中,几遭炮火,冒着弹雨到处躲避,实在是危险,我非军人又非河大或医学院负责人,即无守士之责亦无守职之责……又过几日,南京派社会部长谷正刚来校慰问。

是否迁校,他说回南京与教育部商谈。又过几天,姚从吾来电说教育部已允河大迁苏州。

于是学校沿途设站,教职员生纷纷前往。"     可见,河大师生在此时,仍是一颗红心向国民党。不可否认,河南师生此时是带着本能、习惯性逃亡南方的,多少有点无意识,其政治上并没有太多的考量。

  1949年5月,逐鹿中原成功的共产党正式决定重组河南大学,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吴芝圃亲自兼任校长。原校长姚从吾赴台成功(后为中央研究院院士),而几千师生仍滞留南方,6月,省政府派人将南迁苏州的河大师生接回开封。

不知道这批南逃的师生是怀着怎么样的心情回到开封的。   历史选择了共产党,河大却选择了国民党。   1952年,出于打破民国的大学格局,并为学习苏联大学模式以及改造知识分子做准备,中央政府在全国高校推行院系调整。

  河大为她的所作所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医学院、农学院分出,建立河南农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前身)、河南医学院(河南医科大学前身),水利系调入武汉大学,财经系调入中南财经学院。

从此老河大四分五裂,原有的院级建制均改为系级建制。河大也逐渐由河南大学慢慢改为河南师范学院、开封师范学院,政府似乎确实有意地在雪藏河大。

  以下为建国后历届河大校长资料  吴芝圃:河南杞县人,河南人民革命大学校长,曾任河南省委书记 嵇文甫:河南汲县(今卫辉市)人,北京大学毕业,留学苏联,中科院学部委员,曾任河南省副省长 赵纪彬:河南内黄人,北京大学肄业,中科院学部委员,曾任陕西省委宣传部长 曲乃生:河南洛宁人,南开大学肄业,河南大学毕业,曾任河南省教育副厅长,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 李林 李润田:辽宁沈阳人,东北师范大学毕业,曾任河南省政协副主席 靳德行:河南许昌人,河南大学毕业,曾任河南省社科联副主席 王文金:河南人,河南大学毕业 关爱和:河南汝南人,河南大学毕业,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现任党委书记,河南省政协常委,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理事,第十六、十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娄源功:河南原阳人,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民盟河南省委副主席。

  其特点有二:一,全部是国内高校毕业,大多数学术素养与同辈比较,默默无闻 二,其政治影响力仅限于河南境内,且影响力逐次递减,职位有省长、副省长,逐渐降格为省宣传部长、政协副主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这也是河大由"国立"降格为"省立"应有的变化吧。   解放后的河大杰出校友恐怕只有政治人士了吧,其中尤以现任国防部长梁光烈(1984—1986年河南大学党政干部班学习)为河大人津津乐道。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虽说河大从此躲在时代的阴影里踽踽独行,但是还是河南地区的学术重镇,为河南的教育做出来重大的贡献。  然而,郑大改变了这一切。新世纪,郑大携省会之威,大踏步进入"211",通过兼并、扩建等形式一跃成河南第一学府,而河大则仍守在黄河边的开封,和开封一样受着漫天黄河水的冲击。

河大人也忧心忡忡,然而多数人将河大的没落归结为开封的没落,于是河大甚至将分校设在了郑州,然而没落之势仍如黄河之水,一发而不可收拾。

  一系列因素机缘巧合地聚集在一起,制造了河大的衰落。首先是宋代以来,中国文化道统的南移,河南文化的衰落,注定了河大不能像浙大、南大等江南学府那样在短时间内通过吸纳本土